首页期刊导航|书画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书画世界
书画世界

武忠平

双月刊

1673-6109

shsjzz@126.com

0551-3533621 3533622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1118号出版传媒广场14层

书画世界/Journal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新疆汉代碑刻

    栾施涵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汉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疆碑刻书迹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以两汉为切入点,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新疆汉代碑刻的分析,探讨新疆汉代碑刻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两汉时期新疆汉代碑刻碑刻书迹

    论绘画欣赏课对中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丁勇高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画作品以其鲜明的主题、特有的构图形式、个性化的色彩和造型等绘画语言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通过绘画欣赏课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力及审美评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东西方美术发展脉络及文化异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信心,掌握美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提升美术素养.

    绘画欣赏课中学生美术素养提升

    新徽派版画黄山图像研究

    崔燕琪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至70年代间,安徽版画艺术实现了从纪实性写实到抒情性写实的深刻转型.步入21世纪后,其语言技法与视觉符号更是趋向多元化发展.新徽派版画,在时代变迁与人文背景的交织下,不断革新面貌,成为安徽地域美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之一.当前,学术界对新徽派版画的研究聚焦于其作品的叙事内容、材料媒介以及艺术风格的探索.本文则以新徽派版画中的黄山图像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梳理各时期该流派中黄山图像的表现,深入分析图像中不同符号的组合形态及其内在联系,进而挖掘这些图像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同时,本文还尝试从文化、社会及历史事件的多重视角出发,阐释新徽派版画黄山图像所承载的丰富意义,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新的视角.

    新徽派版画黄山图像物质文化

    民国时期遗老书家群体的身份转化及书法立场

    张昊宇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老群体在民初书坛作为一个鲜明的阶级集群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使他们因政治或经济因素不得已发生了身份的转化,由遗老型书家转向了学者型书家、政要型书家甚至半职业化和职业化书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参与书法活动时的立场也或多或少地因身份的改变而产生微妙变化.但总体而言,遗老书家群体仍受到"遗民情结"的牵制,身份转化并不彻底,书法立场仍旧保守,大多停留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游艺"思想中,缺少书法主体意识,在对书法家这一艺术身份的自我认证中仍处于困境.因而遗老书家在书法实践中难以出现艺术化的表达,也无法带领民国书法实现现代化转型.

    清遗老书家群体身份转化书法立场民国书坛

    古人书法成书要素分析及启示

    王海娟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习书者.本文旨在以艺术思索的视角,从两方面来具体剖析,一是从个人天赋与能力素养关系方面,二是从后天习得与传承方面,探究分析古人书法成书的要素,并逐一展开论述,力求在提升书法实践操作的实效性上,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启示.

    书法要素书者

    现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的拓展与创新研究

    冯培利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数千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琴棋书画尤为璀璨,积淀深厚且独具魅力.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题材多样性.现代写意花鸟画已经从传统的单调发展模式转变为多样化、开放的发展路径,尤其在当代,越来越多的年轻写意花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从传统题材出发,融入现代生活元素与青年视角,赋予写意花鸟画新的层次与时代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写意花鸟画题材拓展创新研究

    对话与转向:再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术的海外传播

    罗铭蒋挺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和艺术传播语境,中国美术走上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在多维度视角和多向度表达中,这种自发性和主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主题性的聚焦和时代性的呼唤,让中国美术的海外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提升.本文将结合中国美术海外传播的历史逻辑与新闻史料,通过内外视角结合,再度思考1931-1945年中外美术的双向交流和相互影响,试图建立起一个中国美术海外传播研究的参照谱系.

    中国美术海外传播艺术报国抗日战争

    《始平公造像记》的表现与文化意义

    贺思谦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例,通过对碑诔、碑铭、题记的详细解读来研究北魏造像记的民族地域文化与造像记"玄佛合流"的文艺思辨,主要包括:从造像的铭、诔分析造像题刻的意义,从题刻的文艺思想再探《始平公造像记》书法艺术之审美,从书法艺术的审美再现造像题刻的"神与物游"与"玄佛"之境.

    "玄佛合流"佛教中国化题刻铭诔

    图像学视域下的《骷髅幻戏图》

    丁若兰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是一幅风格怪异的风俗画,具有南宋"院体"画的特点,笔触精巧细腻,构图严谨,画风独特,内涵丰富,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俗.画家利用细腻的笔触和荒诞的画面形象,营造出神秘的画面基调,引导人们探求物象背后的政治寓意.

    李嵩图像学《骷髅幻戏图》

    浅析唐代仕女画的转变

    徐玉华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仕女画突破了封建道德劝诫式的狭隘题材和功能限制,开始追求"曲眉丰颊,肌胜于骨"的外在表现.本文主要围绕唐代仕女画的人物形象、绘画技法以及社会功能,分析唐代仕女画的创新与转变.

    仕女画张萱技法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