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郝倩蔺海朝王诚王怀中...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192 头日龄相近,初始体重为(36。82±1。50)kg的"杜×长×大"商品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每组4 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生长阶段(54 d)分别饲喂含15%、30%和45%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育肥阶段(62 d)分别饲喂含23%、46%和69%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青贮果穗玉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对照、试验Ⅲ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Ⅲ组肌肉亚油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6。22%(P<0。05),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猪生长、育肥阶段饲粮适宜的青贮果穗玉米含量比例分别为 15%~30%和 23%~46%,可为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生长育肥猪青贮果穗玉米生长性能胴体性状猪肉品质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宋娇阳孙志鸿
    165-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缺乏对其在环境信息交流中作用的宏观概括。基于此,本文从BVOCs信息交流功能的角度,简要概述了BVOCs在植物内部、外部(植物-植物、植物-食草动物、植物-病原体、植物-授粉者)的生物信息交流及其感知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将实验环境从室内转向田间、深入研究BVOCs感知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定向进化使BVOCs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旨在为BVOCs的信息交流功能探索、植物释放和接收BVOCs的感知系统研究以及BVOC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态学功能植物内信号传递环境信息交流植物感知系统

    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的研究进展

    温绍福朱城强江润海汪雨蓉...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修复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已成为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及其固化土壤Pb的生物化学过程,分析了磷矿粉施用改变土壤重金属Pb存在形态的化学过程,剖析了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协同作用对植物促生作用及改变Pb形态提高植物耐性的生物化学过程。(1)解磷微生物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方式将Pb与土壤中游离的磷酸根(PO43-)结合形成沉淀,降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缓解重金属毒害;(2)解磷微生物分泌有机酸、磷酸酶、植酸酶和C-P裂解酶等将磷矿粉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与Pb结合,强化对Pb的钝化;(3)磷矿粉通过沉淀、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的方式改变Pb在土壤中的形态;同时磷矿粉游离出的PO43-被植物吸收后可以改变Pb2+在植物细胞内的形态与分布,以磷酸盐沉淀的形式分布于根系表面细胞壁或液泡内,减少植物地上部Pb2+的累积;(4)总结了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与植物修复土壤Pb污染的共存体系优势,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Pb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铅污染解磷微生物磷矿粉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