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龚瑶琴

月刊

1671-7554

xbyxb@sdu.edu.cn

0531-88395367

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lncRNAs预后模型在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杨雪梅李娟王一凡李培龙...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构建预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风险评分模型.方法 获取TCGA数据库中HER2阳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RNA表达谱及临床病理数据.基于R语言的"DESeq2"软件包、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筛选HER2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并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关联性的lncRNAs.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构建lncRNA风险评分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该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总样本集以及不同亚组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共获得161例HER2阳性乳腺癌和113例正常乳腺组织的RNA表达谱,"DESeq2"差异分析得到1332个HER2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其中25个lncRNAs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3-lncRNAs的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710×表达量LINC01833+1.869×表达量LINC00536+2.992×表达量LINC02725.该模型可有效区分HER2阳性乳腺癌人群中预后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高风险组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该模型在总样本集中的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825,高于TNM分期(AUC=0.605).此外,在TNMⅠ-Ⅱ期亚组、ER阳性亚组、PR阴性亚组和PR阳性亚组中均可有效鉴别预后较差的高风险患者.结论 基于LINC01833、LINC00536和LINC02725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长链非编码RNA预后Cox回归模型

    12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回顾性分析

    李海云乔珊崔才三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相关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的127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没有发现明确诱发因素或病因者较少(43例,33.86%),发现常见诱因或病因者居多(84例,66.14%);首发症状以头痛(97例,76.38%)最为常见,常见伴发症状有恶心呕吐(78例,61.42%)、视乳头水肿(30例,23.62%)、偏瘫(28例,22.05%)、癫痫发作(26例,20.47%)等;②实验室检查:共82例CVST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范围70~330 mmH2 O(正常值参考范围80~180 mmH2 O),200~300 mmH2 O者23例(28.05%),≥300 mmH2O者49例(59.76%);③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V、MRV和/或DSA检查,累及部位以横窦(103例,81.10%)、乙状窦(87例,68.50%)、上矢状窦(77例,60.63%)、直窦(29例,22.83%)、窦汇(10例,7.87%)为主;④治疗与预后:2例并发脑疝自动出院,125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 根据发病因素及症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CVST诊断的准确率,尽早启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及预后

    合并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骨质疏松症62例患者骨代谢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分析

    康成为刘雷蒲小兵谭钢...
    82-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转换标志物血清1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该类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合并亚甲减患者62例(骨松甲减组),以及同期收治的单纯骨质疏松症伴骨痛患者65例(骨松骨痛组),并纳入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6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间骨代谢标志物,如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密度、T值、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素以及骨转换标志物血清PINP及β-CTX浓度水平.结果 骨松甲减组、骨松骨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骨代谢及骨转换标志物中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5羟维生素D、骨密度、T值、β-CTX及PI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松甲减组PINP、β-CTX水平降低,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不能依靠骨转换标志物作为骨松甲减组骨质疏松程度的判断指标及预测骨折发生风险.

    骨质疏松症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血清1型胶原羧基端肽

    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生存质量分析

    石飞潘翔杨见明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入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106例,其中女77例(72.64%),男29例(27.36%),17~68岁,平均(40±13.2)岁.按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是否行131 I治疗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组,使用头颈部肿瘤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联合Zung氏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在术后1个月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开始逐渐上升,但仍有明显差异(P<0.05),至术后6个月回归术前水平(P>0.05).对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客观因素分析提示,文化程度、术后131 I治疗及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造成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Zung氏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轻女性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医生应术前加强沟通、术中选择小切口、术后鼓励患者锻炼以及调控好血钙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术生存质量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量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淀粉样变3例及文献复习

    王百惠宋艳君张帅庆左秀丽...
    93-9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消化道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原发疾病和诊断思路.方法 报道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消化内科确诊为消化道淀粉样变的3例病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消化道淀粉样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纳差、腹胀.肠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不规则溃疡.结论 消化道淀粉样变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淀粉样变所致的慢性腹泻早期表现多不典型,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多系统功能损害,进展迅速,预后差,故在临床工作中需将淀粉样变列为慢性腹泻鉴别诊断之一,及时识别多系统损害,重视病理活检,及时发现淀粉样变及其病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淀粉样变消化道腹泻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

    高糖、高脂饮食与不同浓度硒对大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艳孙凤娇张天然王雨心...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糖、高脂饮食对大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不同膳食模式下添加不同浓度硒的效果差异.方法 使用亚硒酸钠调节饲料中硒浓度,并根据饲料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喂养16周,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脂肪酶和硒浓度,制备肝脏、心脏匀浆后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观察肝脏及心脏病理变化.结果 高糖饮食大鼠甘油三酯及丙二醛、高脂饮食大鼠总胆固醇及丙二醛均高于普通饮食大鼠(P<0.05);普通中硒组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普通高硒组心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低于普通低硒组(P<0.05);高糖中硒组与高糖低硒组大鼠相比,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升高、心脏丙二醛降低(P<0.05);高脂高硒组较高脂低、中组血清甘油三酯及心脏丙二醛升高,高脂中硒组与高脂低硒组相比肝脏丙二醛下降(P<0.05);高糖高硒组、高脂高硒组血硒升高(P<0.05).结论 适当补充硒对大鼠脂代谢及抗氧化作用有保护作用,性别因素可能影响高浓度硒对高糖、高脂大鼠的作用效果,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讨论.

    膳食模式高糖饮食高脂饮食脂代谢氧化应激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身高和冠心病风险之间因果关系

    李云霞李洪凯马韫韬于媛媛...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身高和冠心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的Meta分析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利用大样本GWAS汇总数据,选择与身高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回归作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评价身高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共纳入108个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和加权中位数法估计得OR值分别为0.7605(0.6448~0.8969)和0.7379(0.5899~0.9231),两种方法结果相近,均支持身高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方程截距项为-0.0031(-0.0138~0.0076),表明因果估计结果受基因多效性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身高每增加一倍标准差(SD=0.0699m),冠心病风险降低约25%.结论 身高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联.

    孟德尔随机化身高冠心病因果推断

    孕前叶酸增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尹周一张凤梅王梦圆刘西瑶...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围孕期增补叶酸政策实施多年后,育龄妇女叶酸增补依从性情况,探索叶酸增补影响因素,为重点人群制定增补叶酸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山东省某县为研究现场,采用基于人群的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期间出生缺陷患儿及与其匹配正常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配对t/χ2检验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叶酸增补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孕前叶酸增补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研究现场共诊断263例出生缺陷患儿,最终入组180例病例组及180例对照组.①病例组与对照组围孕期的叶酸增补比例分别为81.67%和88.33%(P=0.111)、规律增补比例分别为10.56%和15.00%(P=0.229),孕前3个月的叶酸增补比例分别为33.33%和40.00%(P=0.213)、增补天数分别为(19.63±32.05)和(26.32±36.33)d(P=0.053);②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随孕前3个月叶酸增补天数增多而下降(OR=0.933,95%CI:0.872~0.999,P=0.046);③孕前增补叶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意外怀孕(OR=2.825,95%CI:1.303~6.127,P=0.009)以及本次妊娠为首次妊娠(OR=2.657,95%CI:1.171~6.029,P=0.019).结论 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增补比例相对较高,但孕前叶酸增补依从性较差.可针对首次妊娠妇女加强叶酸作用的普及教育;广泛倡导充分备孕以避免意外怀孕,从而提高孕前叶酸增补依从性.

    叶酸孕前出生缺陷依从性影响因素

    新生儿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败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宋立张艳刘洋郝丽红...
    121-124页

    新生儿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