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动式O形臂X射线机和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PBC、MVD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对比观察

    秦国强张强冯诣陈显金...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移动式O形臂X射线机(简称0臂)和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微球囊压迫术(PBC)、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用于原发三叉神经痛(PTN)的治疗效果。方法 PTN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M组、O组,每组30例。M组患者接受MVD术治疗,O组患者接受O臂和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PBC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率、短期并发症和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均为90。0%。O组手术时间(60±12)min、住院时间(4。0±1。5)d,M组手术时间(120±23)min、住院时间(9。0±1。5)d,两组相比,P均<0。05。O组术后短期并发症主要为面部麻木100。00%(30/30)、咀嚼肌无力46。67%(14/30)、眼部症状13。33%(4/30)、张口受限13。33%(4/30)、复视6。67%(2/30)和唇周疱疹3。33%(1/30),M组术后短期并发症主要为眩晕及头晕70。00%(21/30)、头皮麻木53。33%(16/30)、耳鸣16。67%(5/30)、听力下降13。33%(4/30)、复视3。33%(1/30)及皮下积液6。67%(2/30)。O组术后中期并发症主要为面部麻木100%(30/30),M组术后中期并发症主要为后枕麻木50。00%(15/30)、眩晕及头晕3。33%(1/30)、耳鸣3。33%(1/30)、听力下降3。33%(1/30)。结论 0臂和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PBC术、MVD术治疗PTN的疗效相当,但0臂和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PBC术治疗PTN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的优点。

    原发三叉神经痛移动式O形臂X射线机睿米手术机器人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包肖肖潘强强苏锴张振辉...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椎体感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1例新生儿地高辛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邵佳闫美玲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因多次误服药致新生儿地高辛中毒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因多次误服药致新生儿地高辛中毒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为早产儿,既往因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口服地高辛酏剂进行强心治疗,患儿心率恢复正常、心功能稳定后停药。患儿综合治疗10天后出院。出院后医生嘱咐继续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贫血,停用抗心衰治疗药物。患儿出院4天后因"呕吐2次"入院。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表现,多次查心电图无异常。采血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患儿地高辛血药浓度>5。0 ng/mL。经询问患儿家属发现,出院期间患儿家属误将地高辛酏剂当作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喂予患儿,每次1。5 mL,每日3次,共服用16。5 mL,合地高辛0。83 mg;结合患儿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明确诊断为地高辛中毒,立即停药并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给予钠钾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补液、补充电解质,以稀释地高辛血药浓度,加用呋塞米利尿以促进药物代谢,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精神、心功能及喂养等情况。入院第3日地高辛血药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复查心电图正常,患儿无特殊不适,之后出院。药师针对患儿家属进行一次用药教育。结论 新生儿发生地高辛中毒时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需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确诊,确诊后应立即停药,并进行补液、补充电解质、利尿治疗。新生儿应用地高辛时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用药教育,防止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中毒药物中毒地高辛中毒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酏剂心力衰竭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王芳王耀龙高亚婷杨永秀...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粒层细胞瘤(GCT)是一种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低,疾病进展缓慢,但有复发风险。卵巢GCT有明显的激素相关性临床症状,如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紊乱等,有助于诊断。FOXL2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诊断成人型粒层细胞瘤(AGCT),准确率较高。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能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血液标志物,如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可用于AGCT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卵巢GCT的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诊断,通过组织活检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卵巢GCT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辅以化疗及放射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切除术和子宫全切术。化学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铂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激素治疗、靶向治疗也取得了进展,如醋酸亮丙瑞林在二线治疗及复发性AGCT治疗方面安全有效。

    卵巢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粒层细胞瘤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2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

    间歇性断食疗法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李韬芝邵文博周芮郝腾腾...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持续上升。饮食干预是防治CRC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间歇性断食(IF)疗法是一种通过干预饮食进而限制热量摄入的治疗手段,包括分为隔日断食、时间限制断食、周期性断食、斋月断食等。肠道菌群的改变会促进CRC的发生发展,而IF疗法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或丰度,在CRC的发生及转移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来抵抗CRC的发生发展,而IF疗法可以通过重塑白细胞表达谱、调节机体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M2极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异常代谢是肿瘤细胞的标志,而IF疗法可通过损害有氧糖酵解途径来抑制CRC的恶性进展。IF疗法还可能通过减少肿瘤进展、增强癌细胞死亡以及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来产生抗癌作用。IF疗法还可以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控制血糖和减重、抗衰老等干预CRC的发病高危因素,从而在CRC的防治中发挥作用。

    饮食疗法间歇性断食疗法结肠癌直肠癌结直肠癌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刘可可董嘉琪李卫光胡明...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风险较高,感染后会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加经济负担和患者死亡率,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在ICU患者中进行早期危险因素识别,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相关因素、医疗相关因素两大类,其中患者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是否进行过有创操作等,医疗相关因素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不足、医疗器械及床单元周围环境污染等。ICU患者的MDRO感染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难点,应重视对MDRO的防控工作,包括行政管理措施和临床控制措施。PDCA管理模式在医院MDRO感染预防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医疗质量;个案追踪法可降低MDRO传播的风险,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患者家属的知晓率和配合度,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多学科协作(MDT)管理可以为MDRO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合理规范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使用替代疗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环境清洁等,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细菌感染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肝细胞癌的非手术疗法应用进展

    农亚美黄赞松黄桂柳赵海亮...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治疗强调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并存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肝细胞癌患者的不同分期进行合理选择以使疗效达到最大化。肝细胞癌的非手术疗法,包括介入治疗、放疗、系统治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等,在不宜手术的早期肝细胞癌和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融治疗、经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介入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等放疗方案,可通过高能辐射诱导癌细胞的DNA损伤、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衰老和凋亡,从而阻断癌细胞进一步增殖和促使癌细胞的死亡。系统治疗主要包括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以及不符合局部治疗条件的中期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TTFields是一种无创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局部给予低强度(1~3 V/cm)和中频(100~300 kHz)的交变电场发挥治疗作用,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在肝细胞癌的治疗研究中显示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肝细胞癌非手术疗法介入疗法放射疗法系统疗法肿瘤电场疗法消融疗法经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靶向疗法免疫疗法

    生物钟基因对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于静徐沛沛羊金玲孙喜贺...
    112-11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钟基因由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周期(Clock)基因、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基因等正向调控基因和周期基因(Per)、隐花色素基因(Cry)等负向调控基因组成,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来影响代谢途径和激素释放的节律性。生物钟基因可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而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s)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的代谢紊乱,通常由肥胖、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4个组分组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当体内脂肪增加时,瘦素分泌增多,会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以维持体质量的稳定,而Clock-Bmal1异二聚体可通过调节转录激活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影响瘦素表达,导致机体能量失衡以及体质量增加,引发肥胖。生物钟基因在调节血浆和组织脂质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控TG合成和分解中的关键代谢酶表达,实现脂肪代谢的昼夜节律性。生物钟基因可以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中的核受体影响能量代谢,直接参与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生物钟基因可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糖原合成及分解、糖异生等代谢过程维持葡萄糖稳态,生物钟基因缺失或突变时会表现出严重的日常摄食节律紊乱,表现出食欲亢进、高血糖和低胰岛素血症等症状。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生物钟基因能通过多种机制,如水盐平衡代谢、激素分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血压。

    生物钟基因代谢综合征肥胖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