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Hippo-YAP/TAZ信号通路对髓核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雷安毅彭国璇曾令云杨胜利...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椎间盘是位于每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无血管纤维软骨组织,由中央髓核、胶原纤维环以及将胶原纤维环、髓核与椎体分开的两个软骨终板组成。椎间盘退变(IVDD)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IVD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力学改变、椎间盘细胞过度凋亡、炎症因子增加等,这些因素可导致椎间盘逐渐被破坏。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心部分,富含水分和蛋白多糖,是主要的负载缓冲器。髓核细胞主要是软骨样细胞和少量的髓核干细胞,负责维持髓核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和IVDD进展,髓核细胞功能逐渐减弱,其产生的基质成分减少,同时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因素也加剧了退变的过程。Hippo-YAP/TAZ信号通路通过调控髓核细胞的衰老、增殖、凋亡、力学特性改变以及炎症微环境等参与了IVDD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Hippo-YAP/TAZ信号通路有助于为IVD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Hippo-YAP/TAZ信号通路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稳态

    房颤患者在发病及诊治中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余小倩贾锋鹏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颤是临床上常见且具有高危性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多种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如病死、卒中、痴呆、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及再住院治疗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房颤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房颤发生率较高,但女性房颤患者的症状更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女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心血管保护机制及血液流变学特性差异有关。男性更容易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且临床效果较好,女性药物治疗的代谢及耐受性差异显著。此外,女性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较低,这可能与对治疗风险的认知不同有关。了解这些性别差异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房颤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策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病情并改善预后。

    房颤性别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预后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相关因素及调控通路研究进展

    陈婷李中玉张娇李璇...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与排便相关或伴排便习惯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IBS-D患者发生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应激、炎症等,上述因素可通过NF-κ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MLC)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参与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病理过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上皮机械屏障病原微生物NF-κB/MLCK/MLC信号通路

    整合素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周贝贝龙伟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损害性疾病,严重时可造成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目前可用于防治子痫前期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有限。整合素是一种异二聚体细胞表面糖蛋白,存在于子宫内膜、蜕膜和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中。整合素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之间的黏附,并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表型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变化还与妊娠期胚胎着床及胎盘植入有关。整合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整合素家族可以形成至少24个不同的18个α亚基和8个β亚基配对,每种整合素的功能取决于其α和β亚基的组成。不同亚型的整合素可与EC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过影响炎症、氧化应激及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子痫前期整合素发病机制妊娠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骨饥饿综合征的发病及诊治研究进展

    祁永慧林燕雨潘明娇王春莉...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饥饿综合征(HBS)是术前存在高骨转换状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发生的以低钙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年龄小、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等是HBS发生的危险因素;口周、手或脚麻木或刺痛感、手足抽搐是HBS的常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喉肌痉挛和呼吸肌痉挛并危及生命,但有些患者是无症状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前进行HBS的风险教育是有必要的,术后应密切监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和血钙、磷水平,还应监测骨转换(骨形成和骨吸收)生物标记物,术后每半年至1年复查骨密度,直至恢复到同龄人水平。此外,患者术后建议口服联合静脉补钙、补充活性维生素D,无效时需考虑补镁。对于HBS状态解除后血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学指标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饥饿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并发症

    前庭疾病与情绪障碍共病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黄盼燕严钢莉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庭系统是人体内一套精密且复杂的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平衡和空间定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前庭疾病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其临床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并导致病情反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前庭疾病与情绪障碍共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大脑神经解剖通路的重叠、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中大脑神经解剖通路的重叠中涉及到前庭神经核与调节情绪的相关核团,如臂旁核、杏仁核、中缝背核、蓝斑核等,这些神经核团之间的相互投射及纤维联系奠定了前庭系统与情绪之间的解剖基础;同时,认知功能障碍与情绪障碍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导致前庭疾病伴发认知障碍的同时还逐渐扩展到情绪方面;此外,自主神经的调节是不受自主意识控制的,自主神经紊乱或许是前庭疾病与情绪障碍共病机制中关键的一环。

    前庭系统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共病机制

    维生素K2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刘学静史峻梅朱丽业蒋红清...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生素K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K2可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参与维持骨骼健康,并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维生素K2可通过激活基质Gla蛋白、抑制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促进细胞自噬等多种机制,参与预防心血管钙化、保护神经、改善代谢及抑制肿瘤生长等,在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维生素K2甲基萘醌成骨作用骨稳态心血管钙化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