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武亮祁桠楠焦文翠严鹏...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 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超声介入术血液透析

    中药外敷联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钱军郭琦王丽魏建仝...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联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6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配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内翻角、股四头肌肌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内翻角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内翻角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膝关节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肌力均增强(P均<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可改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中药外敷膝骨关节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关节功能

    铜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陈涵张黎王昱冕崔芸...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和生物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细胞中铜的浓度较低,而铜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坏死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是一种与线粒体呼吸相关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模式。铜通过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脂质酰化成分直接结合,导致脂质化蛋白质聚集,铁硫簇蛋白质丢失,从而引起蛋白质毒性应激,导致细胞死亡。充足的铜是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机体内铜水平异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目前,铜诱导的细胞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见报道。然而,铜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研究铜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铜死亡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铜稳态铜代谢

    肾胺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曹晓青李香张小娟苏红燕...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胺酶(renalase)是一种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胺氧化酶,主要由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在心脏、肝脏、胰腺、骨骼肌和生殖系统中广泛表达。renalase能够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可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鉴于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在内分泌调节机制中的联系,renalase是十分有潜力的心血管疾病药物靶点,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肾胺酶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儿茶酚胺

    瑞马唑仑在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成华吴学艳高鸿张中伟...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心功能较差,对麻醉的耐受性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心脏疾病患者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至关重要。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镇静药物,麻醉诱导具有起效迅速、恢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呼吸抑制轻微等优点,已先后批准用于程序性镇静及全身麻醉。目前,瑞马唑仑在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样本量较小,但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心脏手术中被发现可维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较少。瑞马唑仑具有较高有效性及较好安全性,有望成为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的候选镇静新药。

    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

    SIRT家族在铁死亡介导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白雪王新钰李波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SIRT家族(SIRT1-7)是一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的组蛋白去乙酰酶,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及机制参与炎症、代谢、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许多生物过程,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SIRT家族可以通过影响氧化还原平衡、铁代谢及脂质代谢等途径参与铁死亡的发生,同时在铁死亡介导的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SIRT家族在铁死亡介导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SIRT家族铁死亡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

    机器视觉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珍珍代国方李超耿启迪...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然而,目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存在着效率低、实时性差、外部干扰因素较多以及过度依赖医生经验等问题。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类机器视觉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各项流程,可以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增强、血管分割以及狭窄血管检测等,从而优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各项流程,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冠状动脉造影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血管分割狭窄血管检测

    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内镜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李玉丰石锦辉李淼崔超...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胸膜瘘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因病理性原因而形成的异常通道,发生在结核病基础之上的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治疗也更加棘手。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部分患者因处于肿瘤晚期,合并严重感染等原因难以耐受手术。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实现改善全身状况从而能够耐受手术。随着介入手段的逐步成熟以及各种生物制剂、医疗器材的涌现,内镜下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实际当中,目前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封堵剂、封堵器、间充质干细胞等。相信通过内镜介入治疗技术和相关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介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结核病封堵剂封堵器间充质干细胞

    组学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雪王俊轶李国平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掘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是COPD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的重要手段。目前COP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采集和肺功能检测,临床上尚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以辅助诊断。组学技术是一种将高通量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可对生物体各阶段的代谢产物、蛋白质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研究。近年来,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COPD的诊断带来了新思路,通过组学技术对COPD发生发展动态变化过程的探索,可为COPD的诊断及鉴别提供支持。

    组学技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中药单体作用于外泌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宇阳汪丫婷蒿艳蓉侯恩存...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免疫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的热点,其中外泌体凭借其高效的屏障通过率及精准的靶向效应在免疫治疗中被广泛研究。紫杉醇、桔梗皂苷、紫草素、黄芪多糖等中药单体因其疗效确切、剂量精准可控、低不良反应以及不易耐药等优势,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用于外泌体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活性、代谢、迁移及药物敏感性。对中药单体作用于外泌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或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外泌体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黄芪多糖桔梗皂苷紫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