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OCE通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洪孝军齐艳孙支唐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影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免疫应答、释放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道等活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钙通道家族是钙信号的主要来源之一,由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和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组成钙库操纵的Ca2+内流(SOCE)通道是重要的钙通道家族成员,参与影响神经元的Ca2+内流。SOCE通道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缺血性疾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CE通道通过影响钙稳态、磷酸酶系统、能量合成、神经递质表达等机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基于SOCE通道的调控有望为上述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SOCE通道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钙离子内流神经退行性疾病

    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王天玲杨雪张红梅刘倩...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安全且成熟的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大脑功能研究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TMS联合脑电图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TMS调控神经功能的机制,还可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精神分裂症等多种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帮助。

    经颅磁刺激技术脑电图神经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精神分裂症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机制及相关应用进展

    刘思稳贾中伟郭钊张祥祥...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胫骨横向骨搬移Ilizarov技术下肢缺血性疾病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IL-17A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胡澳燕刘维英孙静梓鲍八虎...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或发生转移,预后极差。白细胞介素17A(IL-17A)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IL-17A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参与肿瘤微环境变化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等途径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IL-17A有望成为NSCLC防治的新靶点。

    白细胞介素17A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肿瘤微环境上皮—间质转化

    脂质代谢参与铁死亡机制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国霞王佳丽闫宇苗贺瑱...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坏死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及活性氧蓄积,是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驱动的。脂质代谢在铁死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相互作用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抵抗及免疫紊乱,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近年来,铁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脂质代谢状态异常,对铁死亡表现出很高的敏感性。调控肿瘤细胞脂质代谢以诱导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新方向。

    铁死亡脂质代谢卵巢肿瘤子宫内膜肿瘤宫颈肿瘤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进展

    杜娇史平玲宋宗明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纹、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福克斯斑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变薄导致萎缩性病变不断进展,使患者视力受损,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致盲。目前尚无治疗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的有效手段,防止近视进展的后巩膜加固术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萎缩,是临床可采取的手段。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法。深入了解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方法,对该病临床诊断及延缓视力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

    胰腺癌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

    甘世英李志刚韩晶晶尹君丽...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骨骼肌肌量下降和肌力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合并肌少症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胰腺癌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由炎症反应、治疗方式、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促成。胰腺癌合并肌少症会对患者接受手术和化疗造成不良影响,可降低疗效,延长恢复时间。肌少症也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合并肌少症的胰腺癌患者,及时诊断并予以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等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胰腺癌肌少症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邵钲超魏明镜万昊悦王奕恒...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节网络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二维共培养模型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二维培养基质上共同培养以模拟表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复杂与真实的生理环境,在三维空间中模仿人类皮肤特征,再现细胞因子与药物在真实皮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随着对神经—免疫—皮肤相互作用在AD炎症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芯片上皮肤系统装置正在开发中。目前还没有一种体外疾病模型能够完全模拟AD的整体特征。在进行AD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可用模型优缺点的平衡。

    特应性皮炎皮肤模型细胞模型芯片上皮肤人体皮肤等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