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

张成刚

半月刊

1006-0510

sckzazhi@126.com

028-8696212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省科技6楼

/Journal BUSINESS
查看更多>>郑重声明  由于近期读者频繁反映,以罗清为首的部分人员以我编辑部名义对外征稿,并承诺全文被中国知网、万方、龙源数据库收录。  现公开我编辑部掌握的部分人员名单和汇款账号:人员名单:余晓凤、杨果、罗清、王小培、邱晓玲、李溢汇款账号:6217 0038 1000 2242 579 户主:李溢 开户行地址: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市顺江路支行本编辑部郑重声明:以上人员与我编辑部并无任何关联,该汇款账户并非我编辑部指定汇款账户,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仔细分辨,投稿请通过本编辑部唯一公开电话028-86962127联系本刊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问题探析

    傅明谭服桂
    25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权法》虽然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做出了“自动续期”的规定,但是在“自动续期”是否有偿、续期期限及次数等问题上均无详细规定,在实践和理论中争议较大。笔者认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应是无偿的自动续期,续期期限以建筑物剩余的使用年限作为标准。

    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续期期限

    论刑事侦查中诉讼程序的价值追求--以技术侦查为视角

    齐飞
    253-25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事诉讼传统线型流水化作业方式以“侦查为中心”的制度模式导致了刑侦权能不断扩张,并由此引发了诸如庭审虚置化等一系列问题。伴随技术侦查措施写入新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诉讼正当程序也在向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演进中对刑事侦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刑侦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运行是体现其内在价值追求的必由之路。

    刑事侦查技术侦查价值追求

    替考入刑的法理分析

    于兆燕
    25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替考的问题被抬上风口浪尖,考试关乎学生的发展,是否参加考试是考生的自由,但是一旦参加,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秩序,违反秩序就要受到惩罚。当然,关于替考入刑是否真正恰当,各界众说纷纭,笔者拟从法理角度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替考入刑行为规范公平正义秩序诚信

    试论行政听证的种类

    刘梦仁
    25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程序法中一个重要且核心的制度就是行政听证制度,它能够促使行政机关在行驶其权力时更公正。本文借鉴国外行政听证种类的一些理论,具体论述了行政听证的相关种类,从而希望对我国后期的发展有所帮助。

    行政听证种类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李昂
    25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由于公共参与不到位不全面,导致了监管效率偏低。为此,必须加强公共参与的制度建设。

    公共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与反分离对法治中国的启示

    吴娟梅
    257-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问题。以哈特为首的实证主义者坚持认为法律与道德可分,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只有保持法律内在的道德价值才能实现忠于法律的目标。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论战,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当把握法律标准与道德标准的界限,注重法律内在道德性培育;并结合我国法治实践的实际,发挥法律与道德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协调作用。

    实证主义自然法学法治启示

    浅析尚待完善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危威
    25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价值目标切入,结合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作为商事改革最后一公里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三证合一商事登记改革研究

    浅析协同主义视野下的民事诉讼模式

    郭晓琴孙惠夏
    259-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诉讼模式,它可以发挥法官和当事人积极的作用,促进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协同。这种新的诉讼模式可以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

    民事诉讼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检察机关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究

    董亮亮董红
    260-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是诉讼主体的原告资格问题。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尽管存在争议,但是通过国家诉权分配理论以及其自身性质分析,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适格。

    检察机关原告资格环境公益诉讼

    遗弃行为及遗弃犯罪的法律责任重构

    于兆燕
    2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统筹机构以及福利院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针对此所出现的遗弃行为也屡见不鲜,但是法律对此规定却相对滞后,在新形势下就需要对遗弃犯罪进行重新审视。笔者拟从单位犯罪可否作为遗弃犯罪主体,遗弃行为在民法、行政法及刑法中的重新诠释、遗弃犯罪过程中的可否有过失等方面来对我国刑法中的遗弃行为及遗弃犯罪进行法律责任的重构。

    遗弃行为单位犯罪过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