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养心调肠"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理论探讨

    刘会敏时素华高俊霞李志刚...
    1427-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部不适、粪便含水量升高、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常伴有失眠、疲劳、抑郁和焦虑等非消化道症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神失调是IBS-D的病机关键."养心调肠"针法是基于"心小肠藏象系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而创立的心肠同调的针刺方法,缓解胃肠道症状的同时,得以从根本上解决IBS-D的发生,减少其复发率.该针法临床应用疗效突出,对于各种证型的IBS-D均有良效.其中,以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故基于"心小肠藏象系统"和脑肠轴理论,从脏腑、经络、病机角度探讨"养心调肠"针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养心调肠"针法心小肠藏象系统脑-肠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

    从"虚、毒、瘀"浅谈原发性肝癌病机和治疗

    徐巧笑胡振斌莫莎莎张臻...
    1431-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中医学认为虚毒瘀致病是阐释PLC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机体正气亏耗、外邪入侵所致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代谢等功能失常,痰浊、瘀血、癌毒内生结聚肝内形成肿块而发本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免疫微环境是正气亏虚的延伸,且炎症微环境、肿瘤外泌体、肠道菌群紊乱均为癌毒重要来源,现从"病机观"及"治疗观"出发,在阐述肝癌病机的同时对其治疗进行深度剖析,探讨瘀、毒、虚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致病机制及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为纲的治法治则,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治疗肝癌,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原发性肝癌病机观

    基于"从瘀论治"理论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

    宋渊杰王辉石耀武乔黎焱...
    1435-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临床上虽规范口服阿司匹林,但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R).西医应对AR的策略有疗效欠佳、价格昂贵、出血风险高等弊端.现基于"从瘀论治"理论,分析了瘀血在脑卒中AR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系统地探讨了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卒中AR的作用机制,旨在提高中医对脑卒中AR的认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AR方面的优势.

    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活血化瘀药瘀血理论从瘀论治

    名中医李惠林从三焦伏邪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经验采撷

    杨小雪王红丽蔡芳英王晨洋...
    1439-1442,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李惠林教授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可属中医"消渴、消瘅"等范畴,指出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路,痰、湿、瘀等邪气伏匿三焦,影响三焦功能,致水液代谢障碍,诸身气机不利,亦使伏邪更甚,病邪郁久化热伤阴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故李教授守正创新,主张治疗上应从三焦伏邪的角度出发,以通调三焦,重在祛邪为主要原则,立论"汗、消、下"祛邪三法,随证治之.李教授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如"抵当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化裁,消、下并用,疗效颇佳.文章总结了李惠林教授从三焦伏邪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肥胖2型糖尿病肥为百病之长三焦伏邪湿

    名中医曹志群基于"虚、瘀、毒"理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经验

    孔维枝相宏杰张海东李晓彤...
    1443-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扶正化瘀解毒法炎癌转化芪莲舒痞方

    名中医王瑞平"期证相合"理论在肺癌术后研究肿瘤微环境经验

    宁永波王雅兴陈香颖陈嘉齐...
    1448-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瑞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肺癌术后病理变化归结为正虚与邪实相争,正虚责于脾肺气虚,邪实则为术后残留之癌毒与用药稽留之药毒,二者常与血瘀、痰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交结攻伐人体,而致正气虚,邪气盛.王教授认为一病多期是肺癌术后的基本病理状态,根据术后临床表现与癌毒动态变化可分为毒留期、毒郁期、毒恋期,并与肺癌术后瘀阻毒炽、痰热毒聚、正虚毒结证相合诊疗.治疗时权衡标本虚实之轻重,遵循"急攻缓补"的治疗原则,酌情施以化瘀、清热、补虚之法并将补脾益肺与抗癌解毒贯穿治疗始终,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炎-癌转化""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术后生存期.

    肺癌术后分期肿瘤微环境癌毒辨证论治

    名中医王孟庸从"扶阳气,存阴液"论治肾虚型尿频经验

    周慧婷渠昕楚淑芳刘斐鉴...
    1452-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名中医王孟庸从"扶阳气,存阴液"论治肾虚型尿频的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王孟庸老师认为尿频以肾虚为根本病机,复加相关治疗耗损,脏腑多阴阳两虚并见,然根据其主要表现依旧沿袭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的分类法.治疗上应以补虚、纠正阴阳偏衰为根本要义,即所谓"扶阳气,存阴液".王孟庸老师临床治疗常选择采用桑螵蛸、益智仁、乌药、菟丝子等扶助肾阳;女贞子、墨旱莲、熟地、五味子等滋养肾阴.临床运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视阴阳虚损的程度,调整扶阳与存阴药物的比例关系,具体选择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来"扶阳气,存阴液",平衡水液代谢的物质与动力关系.最终使得阴平阳秘,膀胱气化有权,尿液排泄有常.

    尿频肾虚扶阳气存阴液调理阴阳

    针灸联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影响

    谢晓敏曹雪梅吴泽婷谭天辉...
    1456-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能力、生理状态、情感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四君子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在肝郁脾虚型失眠中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及睡眠状态,提升临床疗效.

    失眠肝郁脾虚型针灸四君子汤合四逆散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针刺结合火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郭新年口锁堂
    1461-1464,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火针对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火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寒凝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水平以及即刻镇痛效应(麦吉疼痛问卷简表评分).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寒凝血瘀证症状评分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均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自我感觉指数(PRI)、线段自测定量表评分(VAS)、即刻疼痛强度评分(P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VAS、PPI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针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减少疼痛介质,具有即刻镇痛效应.

    膝骨性关节炎针刺火针疼痛介质即刻镇痛效应寒凝血瘀证

    温针灸联合电针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尿动力学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尹慧敏梁宝坚周颖廖斯韵...
    1465-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电针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尿动力学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生活质量和排尿功能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中医症候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首次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h内排尿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对照组,膀胱初感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和电针联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其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和尿动力学状态,减少中医症候积分.

    尿潴留温针灸电针排尿功能尿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