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针联合中药熏洗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张占磊毕梦娜马邹张上上...
    1469-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中药熏洗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进行TKA患者12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6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使用西医系统化功能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传统组的基础上,联合电针外治及中药熏洗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至术后1个月,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临床康复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术后疼痛(HSS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髋-膝-踝角偏倚(HK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后倾角(LTC)、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之后时间段,两组患者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2周,且联合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HSS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之后时间段,两组患者HSS膝关节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2周,且联合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KA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LTC、LFC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FFC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内,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洗可有效提高行TKA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对患者假体位置影响较小,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电针外治中药熏洗术后疼痛功能康复

    推拿特定穴治疗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动力的影响

    于世亭王先滨张可心秦克力...
    1474-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特定穴治疗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便秘患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清大肠组(n=30),下推七节骨组(n=30)以及联合组(n=20),给予清大肠组患儿清大肠推拿,下推七节骨组给予患儿下推七节骨治疗,联合组则予以清大肠联合下推七节骨进行推拿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儿胃肠电图仪检查指标以及胃肠激素[P物质、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便秘症状评分低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粪便性状分级均增加,且联合组>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P<0.05).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90.00%)>下推七节骨组(83.33%)>清大肠组(60.00%).治疗后三组患儿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的波幅及频率均增加,且联合组最高,下推七节骨组次之,清大肠组最低(P<0.05).另外治疗后三组患儿的MTL与P物质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水平高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三组患儿的NO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水平低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结论:清大肠推拿联合下推七节骨治疗小儿便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肠动力及胃肠激素水平.

    小儿便秘推拿特定穴肠动力P物质胃动素一氧化氮

    外泌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杨艺王伟寇然冰王佑辉...
    1478-1481,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干预信号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干扰免疫反应、抑制细胞转化等途径,外泌体在消化系统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炎症性肠病、病毒性结肠炎、病毒性肝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食管肿瘤、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外泌体密切相关.并且,相关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证实,中药因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双向调节等特点,中药单体或复方可通过干预外泌体途径,起到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然而,针对具体疾病的相关研究仍较少,且尚无系统阐述.现通过对外泌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进行文献检索并加以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外泌体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信号通路

    针灸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研究进展

    周立新孙忠人尹洪娜
    1482-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治疗虽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神经系统病变的痊愈和神经损伤的再生依旧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尿失禁和尿潴留,常并发于脊髓损伤.针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针灸和相关联合疗法已被证明在改善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笔者整理归纳针灸治疗的相关临床观察文献,发现包括单纯针刺、电针、温针、艾灸、联合针灸疗法等多种针灸疗法可以提高疗效.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针灸尿失禁尿潴留

    基于分段论治理论治疗肝硬化腹水研究进展

    陈毅然张文富
    1487-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硬化腹水归属中医学"臌胀"范畴,是临床上常见难治性并发症,目前临床医学根据腹水及伴随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治疗主张采用三线治疗模式,一线以药物治疗手段为主,二线以药物配合穿刺置管引流,三线以体外器械辅助为主,总体覆盖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认为臌胀发病涉及肝脾肾三脏,准确把握气、血、水在不同阶段的关系,提出治早宜疏肝、中宜利肠胃、晚宜扶正补虚的分段施治原则.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易反复,易发生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情况较差,且临床长期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穿刺引流术配合白蛋白输注等手段疗效有限.因此如何降低腹水的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门领域.临床医学三线疗法与中医分段施治有相似之处,现通过整理近5年中西医基于分段论治疗该疾病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协同治疗的优势.

    肝硬化腹水臌胀三线治疗分段论治疏肝

    针刺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研究进展

    宁静安成飞黄偲崟边明真...
    1491-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张力障碍是临床治疗难题,也是国际医学研究热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明病因的以不自主、持续性的肌肉收缩或姿势异常为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肉毒素以及手术干预等手段缓解症状,无法根治,还存在不良反应较大、易复发、高风险等问题.针刺疗法依据中医传统理论、神经肌肉解剖学理论取穴施针以及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查阅文献,依据不同针刺理论治疗各类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针刺外治法肉毒素督脉

    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肠病伴腹泻研究进展

    刘云平林才志杨叶华吴欣尧...
    1494-14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肠病伴腹泻是一类消化道系统常见病,其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难以达及病之本,病情易反复,持久疗效有限,部分药物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寻求安全且疗效确切的治法仍然是当前持续关注的问题且仍最具挑战性.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应用于腹泻型功能性肠病治疗中,屡屡奏效,且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现就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为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有效治疗及参苓白术散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泄泻功能性肠病参苓白术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