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协作对策

    张学智
    1499-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我国肠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根除HP对于降低胃癌发生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抗生素耐药率不断提高,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下降等日益严峻.西医目前对HP根除后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状态及病变缺乏有效干预手段.中药具有提高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P耐药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减少抗生素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胃黏膜病变等优势.中西医协作方案成为HP全程管理治疗的新路径.

    幽门螺杆菌肠型胃癌胃黏膜病变中西医协作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苓桂术甘汤抑制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由M2向M1型极化作用机制

    赵小云李心仪周春祥
    1503-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炎症细胞模型M2、M1型极化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1 μg/ml的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BV2)24 h,建立细胞神经炎症模型,对细胞进行分组,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苓桂术甘汤组.给药结束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ELISA法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1型标志物COX-2、M2型标志物CD206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苓桂术甘汤可减少并逆转M2型向M1型转变.模型组NO含量高于对照组,苓桂术甘汤组NO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TNF-α、IL-1β、IL-6高于对照组,抗炎因子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苓桂术甘汤组TNF-α、IL-1β、IL-6高于模型组,IL-10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COX-2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CD20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苓桂术甘汤组COX-2低于模型组,CD206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通过减少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分泌,增加IL-10抗炎因子分泌,减少并逆转小胶质细胞由M2型向M1型极化,发挥抗炎修复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苓桂术甘汤BV2小胶质细胞脂多糖痰饮证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损伤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李杰王强王渊刘隽阳...
    1509-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电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rf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NQ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寻找目标平台游泳的距离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空间探索试验结果中,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穿越平台区次数、平台区游泳距离明显多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病理形态中细胞排列紊乱,坏死数量多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海马区病理形态的细胞形态清晰、排列整齐,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海马区细胞排列不齐,数目少于嗅三针组;嗅三针组Nrf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嗅三针组大鼠海马组织HO-1、NQO1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减少海马损伤,通过激活Nrf2,调节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对抗氧化应激作用.

    血管性痴呆嗅三针抗氧化kelch样ECH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

    土贝母皂苷甲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

    宋铁兵李康乐马强赵颖林...
    1514-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土贝母主要成分土贝母皂苷甲(TBMS Ⅰ)通过激活Egr1/p2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并把细胞分为空白组、TBMS Ⅰ高剂量组(20 μg/ml)、TBMS Ⅰ中剂量组(15 μg/ml)、TBMS Ⅰ低剂量组(10 μg/ml),使用对应浓度的TBMSⅠ干预MCF-7细胞.干预24、48、72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干预MCF-7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qRT-PCR检测各组细胞Egr1、p2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干预24、48、72 h后,TBMS Ⅰ高剂量组、TBMS Ⅰ中剂量组的MCF-7细胞得到抑制,且抑制率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干预48 h后,TBMS Ⅰ高剂量组、TBMS Ⅰ中剂量组、TBMS Ⅰ低剂量组MCF-7细胞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MS Ⅰ高剂量组、TBMS Ⅰ中剂量组、TBMS Ⅰ低剂量组G0/G1期细胞占比低于空白组,G2/M期细胞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MS Ⅰ高剂量组、TBMS Ⅰ中剂量组、TBMS Ⅰ低剂量组Egr1及p21蛋白、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MS Ⅰ能够激活乳腺癌细胞MCF-7中Egr1/p21信号通路,诱导Egr1、p21表达,引起MCF-7细胞G2/M期周期阻滞,诱导MCF-7细胞凋亡.

    乳腺癌MCF-7细胞土贝母皂苷甲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细胞凋亡

    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痛风大鼠炎症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张硕温博
    1518-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痛风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采用改良Coderre法构建痛风大鼠模型,按组别给予大鼠0.9%氯化钠溶液、秋水仙碱、清热养阴除湿丸灌胃治疗.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水平;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及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高于空白组(均P<0.05).干预后,秋水仙碱组、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下降,且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最低(P<0.05).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LC3B、p62、PHB2蛋白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形成及线粒体相关自噬的发生减轻痛风大鼠滑膜组织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痛风清热养阴除湿丸炎症小体线粒体自噬秋水仙碱NOD样受体蛋白3

    黄连-肉桂配比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何霞卿媛媛常嘉昱钟思凡...
    1523-1526,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连-肉桂不同配比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判断造模成功与否.给药4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广泛排列紊乱,细胞轮廓不清晰,间隙增大,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模型组大鼠NT-proBNP、ACTH、CORT、CRH表达高于空白组,LVEF、LVFS、GLUT4低于空白组(均P<0.01).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的NT-proBNP低于模型组(均P<0.01).黄连-肉桂组的ACTH、CORT表达低于模型组,GLUT4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黄连-肉桂配伍可改善心衰大鼠症状,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其保护心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胰岛素抵抗相关,黄连-肉桂最佳配比为10∶1.

    慢性心力衰竭黄连肉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转运蛋白4

    益心附葶饮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大鼠HIF-1/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铭钦雷瑗琳师瑞瑞全依晨...
    1527-1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心附葶饮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1.14 mg/kg)、中药低剂量组(生药0.25 g/ml)、中药高剂量组(生药1 g/ml).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变化.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ELISA检查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白介素6(IL-6),qPCR检测心肌组织HIF-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益心附葶饮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组织表达面积.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心脏HIF-1α蛋白、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心附葶饮还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NT-proBNP、hs-CRP、ET-1、IL-6水平.结论:益心附葶饮通过下调HIF-1α蛋白表达,抑制HIF-1/VEGF信号通路介导的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NT-proBNP、hs-CRP、ET-1、IL-6表达,减缓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进程.

    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益心附葶饮益气温阳化气利水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姜林李彬臧运华于淼...
    1532-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剂量组、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当归芍药散低剂量组给予当归芍药汤1.8 g/kg;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给予当归芍药汤7.2 g/kg;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大鼠给药频率为1次/d,持续灌胃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计算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测定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Bcl-2、Bax平均吸光度值;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病理学结构疏散,排列紊乱,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模型组大鼠炎症因子、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Bcl-2蛋白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炎症因子、Bax蛋白均低于模型组,而Bcl-2蛋白则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具有积极治疗效果,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血管性痴呆当归芍药散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神经细胞凋亡

    冬春谧阳方对高脂血症患者PPARγ/ANGPTL受体配体的影响

    周芳陈文明陈新宇蔡嘉洛...
    1537-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冬春谧阳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血管生成素样蛋白(PPARγ/ANGPTL)受体配体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冬春谧阳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脂四项、肝肾功能指标、ANGPTL4、ANGPTL3、PPARγ水平及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x2=7.44,P=0.006).治疗后,两组痰浊阻遏证候各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的形体肥胖、呕恶痰涎、胸胁胀闷、心烦不安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且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ANGPTL4、ANGPTL3降低,PPARγ升高,且治疗组ANGPTL4、ANGPTL3低于对照组,而PPAR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低于治疗组(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x2=6.28,P=0.01).结论:冬春谧阳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且更安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PPARγ/ANGPTL受体配体有关.

    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冬春谧阳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血脂肝肾功能

    祛湿排浊汤治疗持续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疗效研究

    金玉婷陈玥颖薛鸾
    1542-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祛湿排浊汤治疗持续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对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6例持续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双氯芬酸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湿排浊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关节功能(Leqensne)评分、滑膜厚度、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Leqensne评分、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ESR、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7%与对照组6.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排浊汤可有效缓解持续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沉、血尿酸含量,且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痛风性膝关节炎祛湿排浊汤非布司他双氯芬酸钠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