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思想探析2型糖尿病的辨治思路

    李捷郑雅峰沈瑛锴徐云生...
    1762-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 2 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一气周流辨证论治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

    基于"补气活血"理论探讨胃癌前病变的"炎癌转化"

    刘颖初汪红兵王雅欣娄颜...
    1767-1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前病变(PLGC)是以胃黏膜萎缩、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炎性疾病,控制 PLGC 炎癌转化对于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PLGC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病程日久、缠绵反复的特点.纵观各医家之见解,笔者认为 PLGC 以脾胃气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同时提出 PLGC 治疗应以补气活血为基本大法,既顾护脾胃之气,又祛除胃部邪气,从而达到改善胃黏膜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炎症向癌症转化的治疗效果.以补气活血为视角阐述PLGC炎癌转化,注重个体化差异,辨证论治,从中医学角度阐述 PLGC 的科学内涵,为预防及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

    胃癌前病变补气活血炎癌转化慢性胃炎气虚血瘀

    运用胡希恕六经八纲辨证理论探究经方治疗血证的规律

    易苗李莉姜自伟
    1771-1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希恕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经方临床家、教育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来源于八纲的论断,并运用六经八纲辨证理论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不凡的效果.血证是中医临床的一类常见病与疑难病,也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病种之一,现运用胡希恕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理论,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探讨经方治疗血证的规律,旨在为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血证胡希恕六经八纲张仲景经方方证对应

    探讨经筋对人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苏玥林星星董宝强
    1775-1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以"司运动"为主要作用的中医经筋对人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具备较高的理论探讨价值.从经筋概念、呼吸是经筋结构整体观的体现、与呼吸运动相关的经筋、结筋病灶点是诊治关键 4 个方面进行探讨,阐明了在人体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渐进过程中,相关的经筋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筋病灶点,这些点既反映了疾病的初期变化,又是针刺等解结手法的治疗部位,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意义.

    经筋结筋病灶点整体观相关性呼吸功能

    基于伏痰理论探讨淀粉样变心肌病的论治

    臧琰吴正波谢连娣
    1779-1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淀粉样变心肌病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罕见疾病.现基于伏痰理论探讨淀粉样变心肌病的论治,根据伏痰的源流、概念、病理特点,进一步梳理并总结了伏痰隐匿性、伏发性、广泛性等特点与淀粉样变侵袭全身多系统等特征的关联,认为伏痰与淀粉样变联系密切.淀粉样变心肌病的主要病机是伏痰阻滞心脉,阻滞心脉之伏痰分为寒痰、热痰.试从五脏理论分析随五脏之性治疗伏痰,通过养心、补肾、健脾、疏肝、肃肺之法体现出中医学论治该病的整体观念.

    淀粉样变心肌病伏邪伏痰五脏辨证论治

    名中医方显明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经验

    刘孟珍潘秋旭韦斌
    1783-1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方显明认为传统治疗多从滋肾阴、补气血、潜肝阳、平肝风、化痰浊、祛瘀血立论.《素问·六节藏象论》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论述,此观点历代医家看法不一,如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明末医家张景岳认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居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据此,方教授提出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学术观点,以清火息风、和胃降逆、和解少阳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堪称满意.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方显明教授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病机与辨证,以期与同道分享.

    高血压病眩晕方显明从少阳论治病机辨治

    名中医韩明向基于"一本四证"论治肺癌经验

    张尤陈炜
    1788-1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国医大师韩明向论治肺癌的经验.韩教授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的疾病,即气虚为发病之本,主要责之于肺、脾、肾气虚的病机特点;浊毒、痰饮、瘀血病理产物的积聚是发病的直接原因.随疾病治疗手段或复发转移的病程变化,其外在表现常为多证相兼,即气虚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气虚血瘀证.治疗以益气扶正、标本兼顾为要点,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础;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以补益三脏、养阴增液为根本.韩教授对肺癌治则不断总结创新,主张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自创芪玉三龙汤论治肺癌,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等优势,经验丰富,疗效甚好.

    肺癌韩明向一本四证气虚本虚标实芪玉三龙汤

    名中医于志强临床运用子类药经验

    黄丹妮朱林平刘岩
    1792-1795,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类药具有内实质重的特点,成熟后落地入土,在治疗上有向内、向下的作用趋势,故能走里利尿、泄下逐水、降气化痰、清肝降压;种子与果实作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生发之气,静而不守,有助于孕育之胎长养,且集植物精华,类似人类之精具有繁殖意义;种子与果实多生于植物高位,具有通过枝干汲取周身之营养精华能力,因此子类药之于人体具有明目功效.于志强教授临证重视中药性味归经及升降浮沉特性,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总结用药规律,擅长运用子类药,取其内实质重,沉降下行及多生高位,静而不守,集植物之精华,生发内蕴特性,抓住精髓,广泛应用于石淋、顽痰哮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男性不育、甲亢后遗症突眼症等内科杂病.文章通过对于志强教授运用子类药经验进行整理,为内科杂病诊治带来新思路.

    子类药中药特性取象比类于志强内科杂病名中医

    名中医吴清明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

    彭曼姚雯吴清明刘恋...
    1796-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吴清明教授立足于"阳主动"理论,运用温阳助动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顽固性面瘫早期多为阳气不足,外邪侵入,发展到中晚期时则阳气耗损,无力驱邪外出,久居面部经络则疾病迁延不愈.吴清明教授认为此病多为阳虚受邪,正气亏虚,加之痰瘀互结,从而常规治疗效果甚微.吴老认为阳气充足,则气血津液化生充足,运行畅通,外邪无路径可入;阳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易客居经脉,痹阻不通,则发病,创立了"温阳助动针灸法",取经上,选取手、足阳明之多气多血之经脉;选穴上,主要选取手三里、足三里、下关、地仓、颊车、迎香、阳白、瞳子髎、颧髎穴.手、足三里穴既为阳明经之腧穴,又为四肢远端之腧穴,配合下关、地仓、颊车等面部腧穴,以面部阳经腧穴配合四肢远端手三里、足三里之穴,远近配穴、协同增效.在针刺时又采用热补手法,同时配合以艾灸,通过艾条燃烧的温热之力,连续对人体补充阳气,以"温阳补虚"为法以治其本,达到温阳补虚、助动启瘫之效.

    顽固性面瘫吴清明阳气温阳助动针灸法阳虚受邪艾灸

    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

    周钰热米拉·卡玛力
    1800-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8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以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痉挛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智力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 GMFM评分升高,CSI评分降低,治疗组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 RI、PI值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语言发育能力、个人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 DQ 值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采取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智力状况,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小儿脑瘫痉挛型温阳通络针灸法穴位埋线运动功能痉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