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名中医殷克敬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梅核气经验探微

    刘若尘殷克敬王瑞辉杨欢...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顽固性梅核气病程日久,病机复杂,现代医学仅能对症处理,效果难以持久.名中医殷克敬认为梅核气的发病不外乎情志因素和体质因素两个方面,病机为痰气搏结阻于咽喉,气血阴阳运行受累,其发病主要与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络脉的经气受制密切相关,脏腑涉及肝、脾、肾、肺、胃.顽固性梅核气的病机主要在肝郁脾虚,络脉瘀阻,邪气缠绵,病灶深入,病程久远,所以在治疗上殷老师主张针药结合,对相关经脉进行严密仔细的经络诊察,针刺摒弃"局部治疗"运用经络别通的方法,催气运针,补泻兼施,远达病所;中药特用藤类药以及淫羊藿搜利经络邪气并配合腊梅花、凌霄花、石菖蒲等开窍解郁之品,痰气并治,阴阳共调,虚实兼顾,共奏行气降逆、化痰散结之效.

    梅核气针刺开窍解郁化痰

    谢晶日以"补土消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经验

    饶显俊谢晶日孙志文刘思邈...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谢晶日老师致力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N)的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变病位在胃,病源却在肝脾,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脾气虚、胃阴虚;标实责之气滞、湿热、瘀毒.基本病机为土虚木乘,肝木克伐脾土,脾胃升降失司以致气滞湿热瘀毒搏结于胃.谢老师在结合前贤经验和数十年临证总结后,强调辨证应化繁为简,以两分法进行辨证,将病机概括为"虚""积"两方面,提出"补土消积"这一治法,虚者补土,以健脾益胃为本;实者消积,以疏肝和胃为先,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要.贯彻"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消补结合以平调气血阴阳,同时注重未病先防,强调身心同治,临床疗效甚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内瘤变补土消积辨证论治健脾

    程玲运用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诊疗思路

    李玲程玲李林珏马惠...
    237-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诊治的核心问题之一,西医治疗用药多以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为主,虽有疗效,但不良反应为大多数患者所不能接受,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卵障碍问题.程玲善用经方治病,将中医经典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精准辨证施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造诣颇深.文章介绍程玲教授多年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的诊疗思路,总括病因病机,衷中参西,治疗上以补虚为本,重视调心,兼治痰瘀,守正创新,从而改善甚至恢复生殖轴的功能及内分泌水平,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同时探析临证常用中药配伍意义,并举验案,以期为日后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参考.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补虚调心痰瘀

    王瑞平辨治胰腺癌经验探讨

    邢莹滕钰浩王瑞平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难治性消化系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中医药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王瑞平老师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胰腺癌"脾虚肝郁"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强调以健脾为第一要义,以肝脾同调为基本治则,并针对关键病理因素如湿、痰、瘀、毒建立化湿泄浊、化痰散结、化瘀消癥、抗癌解毒等具体治法.同时王老师认为辨治胰腺癌须在分期论治的基础上动态辨明患者整体正邪盛衰,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融入"孟河医派"学术思想,形成了个体诊疗、动态调治、用药醇正、和缓图之的诊疗特色,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处方特色等方面总结梳理了王瑞平教授临床治疗胰腺癌的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上治疗该病开拓新思路.

    胰腺癌脾虚肝郁用药特色癌毒健脾

    健脾调神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魏秀娟靳红燕严晓红
    245-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调神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情绪改善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调神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生活质量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5-羟色胺(5-HT)]的改善情况,排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显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IBS-SSS评分和IBS-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该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DA指标比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该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AOC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该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5-HT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该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IL-8、CRP、TNF-α的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调神温针灸能够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指标,延缓病情进展,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健脾调神针刺法温针灸抑郁焦虑氧化应激指标

    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邱亿明王泽宇帅艳常
    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胃肠激素和菌群结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已经确诊为肝脾不和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药组和中医组,各46例.西药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而中医组给予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激素、菌群结构、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BS-SSS)评分、直肠感觉功能参数的差异,并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主症和次症积分较前下降,中医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肠杆菌较前下降,双歧杆菌、乳杆菌及拟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中医组治疗后胃肠激素、肠杆菌低于西药组,双歧杆菌、拟杆菌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IBS-SSS评分、直肠感觉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阈值较前升高,IBS-SSS评分较前下降,中医组治疗后直肠感觉功能参数高于西药组,IBS-SS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和菌群结构有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浮针疗法隔药灸脐内脏敏感性胃肠激素菌群结构

    中药复方穴位贴敷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郭晓梅刘艳军黄春莉
    25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复方穴位贴敷联合心可舒片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口服心可舒片联合常规西药干预)及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8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两组治疗后的SAQ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以观察组较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Hct值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值较治疗前降低,以观察组较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缓解胸痛、乏力等证候,改善血流变指标,促进心功能恢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穴位贴敷心可舒片中医证候心功能

    肝硬化合并肠道功能失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聂姝常王妙苗程彬彬
    259-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硬化患者肠道功能失调的发病率高且常反复发作,病程长且难以治愈.肠道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腹胀,其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本身肝病病情.肝硬化合并肠道功能失调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多由于肝硬化通过肝肠轴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临床常采用对症治疗或联合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具有一定疗效,而中医则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多以培土抑木法贯穿始终,具有多靶点和多方式的优点,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现分别从西医及中医病机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认识,并为中西医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与方法.

    肝硬化肠道功能失调腹胀腹泻肠道菌群

    胃癌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苏园园刘宁宁赖优莹周利红...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增效减毒、延缓耐药、改善预后等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型为辨证论治的基础,指导着胃癌的治法治则和处方用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胃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不断完善,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胃癌证型复杂多变,至今未有统一的标准.现总结名医经验、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等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与西医治疗及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进而推动胃癌中医证型研究向现代化、客观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

    胃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增效减毒延缓耐药

    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罗慧唐梅文农复香施智兰...
    26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以病程反复、顽固难愈、容易癌变等为特点.炎症性疾病已被证实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CAG是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胃黏膜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有癌变的风险.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其与胃激素分泌、细胞因子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等密切相关.现阶段,临床上尚无特效药治疗CAG,通过对近几年中医防治CAG的相关文献研究整理,笔者发现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手段,在根除HP、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胃黏膜损伤、阻断胃黏膜病变向胃癌发展等方面疗效颇佳,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对中医药治疗CAG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整理,将从抗HP感染、改善炎症微环境、修复胃黏膜损伤、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癌性基因表达、调控胃肠激素6个方面归纳分析,以期为逆转或延缓CAG进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作用机制细胞凋亡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