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杨志宏教授运用清心宁神汤异病同治经验

    王兴郭珍杨志宏
    77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杨志宏教授运用清心宁神汤异病同治的相关理论与经验.杨志宏教授以"谨守病机"为临证要点,发现不寐中有以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而致心神失养者;郁证中有以心肝火旺导致情绪烦躁,日久成郁者;眩晕中有以肝肾亏虚而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出现痰火上蒙脑窍而发病者.上述病证虽临床表现不同,实则皆以阴虚火旺、水火不济为基本病机,均可运用清心宁神汤以清心安神、滋阴降火,不仅临床疗效显著,更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异病同治.现从清心宁神汤的立方溯源、方药释义、临证经验、典型医案等方面阐述杨志宏教授运用此方异病同治的经验与理论,以期更好地将名医经验指导于临床,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思路.

    清心宁神汤异病同治不寐郁证眩晕

    李伟莉教授辨治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经验

    罗玲李伟莉
    77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伟莉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经验.通过阅读李师相关文献书籍及临床和跟师门诊等方法,总结李师临证经验,并举临床医案辅以证明.李教授认为LUFS的根本病因病机为肾虚所致经间排卵期阴阳转化失衡,产生本病.结合基础体温,性激素检测,B超监测排卵,分别于月经后期、排卵期、月经前期采用不同的自拟验方、针灸、耳穴贴压、中药足浴、情志调理、运动多法结合,疗效显著.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症排卵障碍肾虚性激素

    郭志华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经验

    周颖丽罗茜尹紫薇郑惠珍...
    78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郭志华老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郭志华老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验案加以佐证.郭志华老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不能运化,肾虚气化不利,水谷精微失输,膏脂生化失常,痰浊凝积经脉.故结合病名及病机认识,郭志华老师以健脾益气,补肾祛湿为高脂血症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为主,兼以降脂化浊之法,并自拟化浊方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疾病.郭志华老师结合临床上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紧密的特点,注重兼病论治,对兼有胸痹、心悸、眩晕等病的患者,随病化裁,精准用药,在临床上卓有成效.

    高脂血症痰浊化浊方

    针刺联合舍曲林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抑郁障碍临床研究

    秦雨郑晓钰袁飞燕金珊...
    785-78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舍曲林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每组均接受基础排铜治疗,对照组服用舍曲林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28 d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4 d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治疗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5-HT、NE、DA水平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观察组血清BDNF和NGF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为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舍曲林片治疗可提高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且降低临床不良反应.

    肝豆状核变性针刺舍曲林抑郁障碍神经递质神经生长因子

    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王培柳杨安艳辰孙艳艳...
    789-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对胸廓活动度、枕墙距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督寒型A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AS患者均分为雷火灸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柳氮磺吡啶和塞来昔布,雷火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予雷火灸,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及功能指数(BASDAI和BASFI评分)、体征指标(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枕墙距)、炎症指标[RANKL、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火灸组临床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常规组(63.33%);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均下降(P<0.05),且雷火灸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BASFI评分均下降(P<0.05),且雷火灸组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雷火灸组胸廓活动度和Schober试验均上升(P<0.05),均高于常规组(P<0.05),枕墙距下降,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ANKL、IL-1β、IL-6均下降(P<0.05),且雷火灸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火灸联合基础药物可提高肾虚督寒型AS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改善胸廓活动度、枕墙距,降低炎症反应.

    强直性脊柱炎雷火灸肾虚督寒型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β

    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仪凡王晓旭林诗佳丁薇...
    794-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以来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利用Rev Man 5.4软件合并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总有效率、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等皮损症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PQOLS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2个RCT,共计997例患者.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联用刺络放血疗法较其他治疗方式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5,95%CI(1.09,1.21),P<0.00001]、降低PASI评分[MD=-0.96,95%CI(-1.09,-0.82),P<0.00001]、改善红斑、鳞屑症状[红斑:MD=-0.65,95%CI(-1.15,-0.15),P=0.01;鳞屑:MD=-0.47,95%CI(-0.74,-0.20),P=0.0007]、减少不良反应[RR=0.49,95%CI(0.24,0.98),P=0.04]、减少复发[RR=0.41,95%CI(0.22,0.76),P=0.005]、提高生活质量[MD=-1.78,95%CI(-2.48,-1.08),P<0.00001]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浸润[MD=-0.33,95%CI(-0.91,0.25),P=0.26]和瘙痒症状[MD=-0.79,95%CI(-1.64,0.06),P=0.07]两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小.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数据质量偏低,样本量不足,今后亟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对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优势进一步科学验证.

    寻常型银屑病刺络放血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

    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Meta分析

    张燕洁李晓玲张莹雪李柄邑...
    80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依据中医鼓胀基本病理特点而确立的治法"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1项研究,共190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联合健脾活血利水法在提升肝硬化腹水临床总有效率[OR=4.02,95%CI(3.04,5.30),P<0.00001],改善24 h尿量[MD=256.18,95%CI(164.00,348.36),P<0.00001]、腹围[MD=-4.22,95%CI(-5.15,-3.29),P<0.00001]、腹腔积液深度[MD=-0.52,95%CI(-0.67,0.36),P<0.00001]方面均显示出优势,而在改善体重方面[MD=-1.28,95%CI(-4.26,1.70),P=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加24 h尿量,减少腹围和腹腔积液深度.

    肝硬化腹水健脾活血利水法鼓胀腹围腹腔积液深度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进展

    张华峰魏星张杨
    808-810,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机制复杂、病因多样且患病率较高的胃癌前病变,健脾益气法作为治疗CAG的重要治疗大法,具有提升生活质量、加强常规药物疗效、逆转黏膜病变等优点,对于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失节等导致的脾胃气虚型CAG有着明显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现代研究发现,基于此法所用方药具备抑制炎症因子、调控基因、胃液、降低细菌感染、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免疫细胞等作用,因而认为健脾益气法治疗CAG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修复保护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杆菌、调控信号通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等有关.现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健脾益气法治疗CAG的机制进行论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脾益气脾胃气虚黏膜萎缩

    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林立淇李培武胡启彦
    81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总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予以根除治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且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直接治疗手段.针刺等中医特色治疗在改善CAG症状、逆转萎缩胃黏膜组织上具有一定作用,其安全、便捷、有效属性使得患者更易接受,对于本病治疗有着独特优势.文章总结归纳近年来针刺治疗CAG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刺法、针药联合、针灸联合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对针刺治疗CAG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针刺症状针药联合针灸联合

    化痰祛瘀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进展

    黄稚真胡敏梁惠卿艾兆秀...
    815-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肝豆状核变性化痰祛瘀法痰浊瘀血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