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杨世兴

月刊

1000-7369

shanxizhongyixue@sohu.com

029-87257807

710003

西安市西华门2号

陕西中医/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名中医李彦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李吉杨进白小军FRANCOIS Pan...
    1129-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彦民主任医师认为络脉痹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病机,临床可运用"通络除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选方用药中多添加藤类药、虫类药和辛香通络药,自拟黄牛白龙汤和舒筋活络方内外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李彦民主任医师强调整体调摄,筋骨并重,自创了五步理筋手法.文章通过系统整理李彦民主任医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典型病例等方面的临证资料,归纳分析其运用"通络除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诊疗思路和学术观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络除痹黄牛白龙汤舒筋活络方络脉痹阻李彦民

    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疗效研究

    刘春英刘春燕余锐
    113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选取 113 例老年肿瘤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观察组(n= 57).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改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以及中医症候总积分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感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ALB、Hb、TFR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性高.

    胃瘫胰十二指肠术针灸胃瘫外敷方中脘穴神阙穴

    靳三针肩三针加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曹勇韩新源李晴
    1137-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靳三针肩三针加减辅助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74 例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靳三针肩三针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 72.97%(P<0.05);治疗后,两组 FMA-UE 评分升高,治疗组 FMA-UE 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降低,治疗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HBV、LBV、PAR、HCT和PV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 HBV、LBV、PAR、HCT和PV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肩三针加减辅助治疗卒中后 SHS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增强上肢运动功能,减轻上肢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

    卒中肩手综合征靳三针肩三针上肢运动功能

    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患者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

    张萌芮梁超林明慧陈义坤...
    1141-114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 LDH 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患者 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电针组,各 30 例.电针组予常规电针治疗,针刺组予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明显高于电针组的 73.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下降,且针刺组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低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VAS、ODI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 VAS、ODI、JOA 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IL-6、TNF-α、SP、5-HT水平下降(均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电针组(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可提高 LDH 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缓解其症状,降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刺络放血"通脊"电针炎性因子疼痛介质

    电针结合振动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春南张瑜
    1145-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结合振动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90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电针组、联合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技术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结合振动训练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Breg 平衡量表(BBS)、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相关 X蛋白(Bax)含量检测对三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患儿 GMFM评分、GMFCS评分、BBS评分、iEMG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组各项分值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联合组血清 NF-κB、Bax水平下降,Bcl-2 水平升高(均P<0.05);与电针组相比,联合组 NF-κB、Bax水平降低,Bcl-2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结合振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运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NF-κB/Bcl-2、Bax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肌肉萎缩,同时通过振动刺激加强肌纤维主动收缩,增强肌肉力量,从而提高骨骼肌运动功能有关.

    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动训练电针细胞凋亡核转录因子κB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

    陈雨菲李小黎张婧刁华琼...
    1150-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林改错》认为元气大亏以致半身无气、血停为瘀,半身失养引起半身不遂,提出气虚血瘀型中风主要表现为经络中气机功能失调和血液循环障碍.温针灸是一种通过艾灸的温通、红外辐射以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发挥特异性治疗作用的复合治疗方法;从现代生物学研究来看,其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影响,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及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因而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现详细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查阅万方、CNKI数据库对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发现单纯温针灸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单纯针刺、单纯西药,温针灸加电针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温针灸联合康复锻炼优于单纯康复锻炼.

    中风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温针灸气虚血瘀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苏明阳李倩倩梁怡麦芳瑜...
    1153-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亟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的信号通路繁多,主要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同时肠道菌群紊乱影响 AD患者海马区 Aβ清除功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西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较缓慢,且其临床应用效果仍不理想.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因此,现以肠道菌群失调激活/抑制 AD相关信号通路为出发点,总结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或针灸在治疗 AD中所涉及的BDNF/TrkB、C/EBPβ/AEP、HMGB1/TLR4/NF-κB、Wnt/β-catenin、TMA/FMO3/TMAO 信号通路.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 AD的优势,为探寻 AD防治的新策略拓展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肠道菌群信号通路中药复方针灸

    针刺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薛雁文尹晓慧杨萍胥文娟...
    1157-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结肠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对此类型的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 IBD病位在肠,与脾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针刺疗法具有显著改善 IBD的作用,该疗法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修复黏膜上皮屏障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具有个体化及整体化的优势.因此,现基于内质网应激理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 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疗法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 IB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 IBD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针刺内质网应激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