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谈敏

双月刊

1009-0150

cdxb@mail.shufe.edu.cn

021-65904892

200434

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探赜

    吕小宁曹东勃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先秦"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的激烈辩驳、近代以来"物质优先与精神优先"的救国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材料,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协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探索生发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治国方略.无论客观条件发生何种变化,"高水平""螺旋式""赋能型"始终作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贯穿其中.立足现实,当前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征,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革新任务,亟待形成新的理论总结等诸多时代挑战.展望未来,面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应当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人文经济研究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开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阳镇王文娜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立足"战略部署-要素集聚-主体选择-制度支撑"的四维分析框架,着重分析有为政府视角下美国和欧盟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独特经验,发现在战略部署层面体现为聚焦"技术引领-数字生态"下的技术竞争与生态安全并重战略、人才要素层面聚焦数字人才培育与引进开展多层次数字人才政策部署、在主体选择层面大型数字企业成为数字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创新主体、制度支撑层面基于自身数字经济要素禀赋开展税制改革.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创新以及数字贸易发展迅猛,但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依然面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数字人才供给短缺和数字税收制度激励不足等核心障碍.未来,亟须构建开放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与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体系、多层次数字人才政策体系和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数字税收制度体系.

    数字经济核心障碍国际经验

    "薪中有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赋能效应

    袁琛马连福张晓庆
    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核心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角色愈加关键,如何激励其进行持续高质量的智力投入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研究问题.文章以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建设,核心员工更可能被纳入激励范围.机制检验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抑制管理者短视倾向以及提升智力资本投入,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构建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基于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设计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强化了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导向特征,主要体现在各类限制和对赌条款的引入.此外,实施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和企业价值,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核心员工激励,而非管理层激励.文章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激励制度设计的赋能效应,为数字经济时代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价值创造核心员工

    数实融合与城市绿色发展:影响与机制

    崔琳昊冯烽
    4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2011-2019年全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实融合程度和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了城市产出扩张、投入优化和治理提升,进而促进了城市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一体化在数实融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在集聚程度更高的地区和区域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城市,数实融合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实融合在城市化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绿色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城市绿色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城市绿色发展结构效应技术效应

    数字经济促进省际贸易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对边界效应的影响

    杨文溥夏婷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从省际贸易视角出发,采用地区间引力模型对中国省际间的贸易流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省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并对数字经济与省际贸易流量、贸易成本、价格一体化和边界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省际贸易流出,而且可以促进省际贸易流入,进而提升中国省际贸易规模.(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降低省际贸易成本提升省际贸易规模.(3)数字经济发展虽然能有效促进价格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但价格一体化提升引致的省际贸易量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省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4)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同时增加省内贸易和省际贸易量,但不能减弱边界效应.研究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统一开放的国内贸易市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数字经济省际贸易价格一体化边界效应

    撤县设区如何影响县域经济转型——基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视角

    倪婷婷王跃堂朱敏洁
    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经济转型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为市县合并方式的撤县设区改革,究竟能否以及如何带动县域经济转型,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县域企业创新绩效为切入点,采用增广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撤县设区短期内抑制了被撤并县(市)企业的创新绩效,且该负向效应呈现先加剧、后减弱的U形趋势.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增加县域企业进入率,降低了企业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和税收负担在其中起到了遮掩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撤县设区对被撤并县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效应主要体现在非普通城市、强竞争行业、非数字化行业、小规模、成长期企业中.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撤县设区后新辖区政府应科学引导外部企业进入,强化改革过渡期的政府财政扶持和精准性,同时增强市县间产业关联性与互补性,实现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

    撤县设区企业创新绩效县域经济转型财政扶持

    失业何以影响中国城镇家庭消费?

    赵达郭镜元宋泽
    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4-2014年的月度频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文章评估了失业冲击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各类消费保险机制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第一,在遭遇失业冲击的6个月内家庭收入平均下降25%,但是消费仅下降了 6%,说明城镇家庭的自我保险较好地应对了失业冲击.第二,200多项消费支出项目中,饮食服务、交通通信、医疗和耐用品下降最为显著,可以解释消费降幅的94%.第三,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所积累的家庭财富对消费平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亲友或银行借贷、配偶劳动供给等影响较小.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失业对家庭消费支出的短期影响较小,但鉴于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且家庭储蓄等资源会逐渐消耗,因此仍需高度重视并防范家庭长期失业的风险.

    失业消费消费保险

    战略购销协议、客户需求稳定性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供应链管控视角的分析

    杨志强彭韵石水平
    10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维持内循环中的需求稳定,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高,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2007-2021年间企业与客户均为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链组为研究样本,基于供应链管控视角,检验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签订战略购销协议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签订战略购销协议能够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高.另外,客户需求稳定性通过降低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以及向外部传递正面信号等,在战略购销协议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地,客户公开信息披露对供需双方签订战略购销协议的私有沟通方式形成替代效应.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文章为企业加强供应链韧性管理、证券监管部门推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战略购销协议供应链管理客户需求稳定性企业投资效率

    ESG的演变、逻辑及其实现

    郑少华王慧
    12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ESG近年来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公司治理议题.企业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股东至上的经营策略,而ESG则旨在弱化股东至上本身.ESG历来受到投资者的极力反对,认为其是施加在公司身上的成本较高的伦理道德.当下,投资者逐渐接受甚至推动ESG.公司投资者从ESG的反对者转向ESG的拥护者,背后有深层的经济、政治等逻辑.从经济层面看,ESG不能被视为是外界强加给企业的负担,而是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从政治层面看,ESG可以让公司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维度看,应当改革公司现有的董事会委员会架构,选择合理的董事会委员会负责ESG的实施,将ESG明确规定为董事会成员的法定义务内容.从信息披露维度看,应当选择合理的ESG信息披露模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披露,同时确保公司ESG信息披露方法实现统一化.最后,积极推行ESG诉讼制度,借此防止公司管理者对ESG的不当操纵.

    ESG进化逻辑公司结构董事义务信息披露诉讼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DEPA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动因、差距及完善路径

    马忠法郑文龙
    13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主动对接DEPA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不仅是落实自身职能发挥、推动自身建设提质升级的必要举措,更是国家层面上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乃至在国际层面上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梳理我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现状以及DEPA相关内容可以发现,DEPA中核心创新内容主要集中于采用数据保护可信任标志、探索数据监管沙盒机制以及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等领域.相应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数据传输便利化机制建设、数据创新制度路径探索以及政府数据开放具体规定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当在拓宽数据流动互信互惠范围、丰富开放性数据保护能力认证机制建设、探索数据监管沙盒治理路径、推动数据监管重心后移以及拓展政府数据共享内容,试点建立政府数据国际交换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求完善我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跨境数据流动DEPA自贸试验区数据监管沙盒政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