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改变的研究进展

    樊强吴广博赵劲博郑磊...
    379-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针对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案.因此,揭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总结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内外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简述了肝内血管阻力、门静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炎症介质等相关细胞分子调节机制.通过全面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引起病情恶化或缓解的潜在细胞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对疾病分期的正确把握.此外,发现阻断疾病恶化的药物治疗靶点将指导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应对难治性门静脉高压症,改善患者预后.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靶点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雯会沈淑坤吴英理
    385-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沙蟾毒精蟾酥抗癌分子机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斜视诊疗进展

    郭勇麟陈墨馨刘哲源李奕霏...
    3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视是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失衡,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一种眼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可造成弱视、视功能损害、斜颈等发育不良和心理障碍.该病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造成视力和立体视的永久损害.然而,目前斜视的诊断高度依赖眼科医师专业检查,效率低、覆盖面小,而常规的入校筛查无法反映斜视度,且准确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斜视筛检效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角度,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斜视诊疗现状,综述斜视领域中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的研究进展及不足,为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的斜视诊疗前景提供参考.

    斜视人工智能诊断治疗算法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刘美伶周亚兵王晓强
    399-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儿童治疗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TRAPPC2基因缺失突变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刘宇王环环肖冰唐利芳...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方法·提取一个SEDT家系6名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Clearseq遗传性疾病试剂盒靶向捕获先证者基因组样本中与罕见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致病区域,并进行高通量测序,过滤去除高频突变.采用外显子组隐马尔科夫模型(exome hidden Markov model,XHMM)分析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并进一步对6名家系成员基因缺失片段的拷贝数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X染色体存在2.5 kb缺失(chrX:13 732 385~13 734 927),该区域覆盖转运蛋白复合体亚单位2(transport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subunit 2,TRAPPC2)基因的第4~6个外显子.定量PCR结果证实先证者及其表哥均存在该缺失,先证者母亲为杂合缺失,先证者父亲、姐姐和表型正常的舅舅拷贝数均正常.结论·TRAPPC2基因第4~6个外显子片段的缺失为SEDT的致病性突变;同时高通量测序分析中运用XHMM算法可检测到致病基因多个外显子的缺失.

    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高通量测序转运蛋白复合体亚单位2基因

    1例甲巯咪唑乳膏治疗口服不耐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报道

    徐婷张豫文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老年男性,因"甲巯咪唑口服不耐受,已行放射性碘治疗6月"就诊,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与不良反应的矛盾,结合患者意愿,临床采用甲巯咪唑乳膏局部外用的治疗方案.12周的随诊中,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且血常规和肝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该病例在用药选择上打破常规思维,结合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基础和医师临床经验摸索制定甲巯咪唑乳膏初始量和减药量,亦为此制剂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意见.

    甲巯咪唑乳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粒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