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期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傅艺玲吴茜罗晓庆吴艾泓...
    482-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整合晚期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参与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sycINFO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内容提取和汇总,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分别提取数据后进行整合,得到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的最终影响因素.并借助理论域框架,将其逐级映射至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整合归纳出 27个影响因素,涉及9个理论域.映射至COM-B模型中的因素包括能力因素9个(ACP知识、文化程度、准确了解预后知识、知晓疾病诊断时间、先前经历、主观预期寿命、年龄、肿瘤部位、疾病症状负担)、机会因素13个(性别、婚姻状况、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未成年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居住地点、房屋居住类型、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医患关系、文化适应、是否设立临终关怀服务中心)和动机因素5个(ACP态度、ACP信念、ACP动机、焦虑抑郁、死亡态度).其中,医患关系、宗教信仰、ACP态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ACP知识、准确了解预后知识、年龄、居住地点、死亡态度、先前经历、种族/民族是对患者ACP参与行为影响较多的因素.结论·基于COM-B模型可全面归纳总结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上述因素为切入点,基于COM-B模型设计连续化、多方面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晚期癌症患者ACP参与行为实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癌症晚期COM-B模型影响因素系统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童雪梅团队揭示转酮醇酶调控线粒体代谢稳态的机制并提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核酸疗法

    493页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干预的研究进展

    杜亚格卢言慧安宇宋颖...
    494-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进展后期可并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逐步发展为痴呆.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ic cognitive impairment,DCI)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发病机制仍有待阐明.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调控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极具潜力的DCI的防治手段.基于此,该文梳理了肠道菌群在DCI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益生菌、粪菌移植、饮食与营养素、中医药等靶向肠道菌群的干预方法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认知障碍、糖脂代谢和炎症的实验研究,从而为肠道菌群靶向干预DC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微生物-肠-脑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沈煜斌欧茜文刘松
    50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该文介绍了自然OSA动物模型、直接OSA动物模型以及间接OSA动物模型,分别分析了它们在模拟OS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自然OSA动物模型主要关注自发性上气道阻塞,直接OSA动物模型通过直接阻塞引起OSA,而间接OSA动物模型主要通过模拟慢性间歇性低氧以及睡眠剥夺来研究其对机体的影响.这3类模型在研究OS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开发治疗新方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非侵入性监测技术的发展、建立OSA联合模型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以期更全面、精确地模拟人类OSA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理解其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多信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睡眠剥夺动物模型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牛媛媛汪龙德胥文娟李正菊...
    509-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无翼样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同时,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可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泌体、代谢物、非编码RNA、电刺激、益生菌等的功能调节,其失衡与不同类型肝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该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中起助推作用,巨噬细胞M2型极化则相反;其中,肝癌作为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巨噬细胞M2型极化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受损为特征.因此,该文关注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类型肝病中的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确立巨噬细胞亚群靶向疗法.

    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肝脏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李亚东团队联合揭示慢性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517页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何山吕钦谕易正辉
    518-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正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精神心理问题.在全球范围内,NSSI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检出群体有低龄化的趋势.与既往传统的观点有所不同,NSSI行为不仅存在于有情绪障碍或精神病性障碍的群体中,还可能存在于品行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神经发育障碍等群体;其特征和神经生理机制也与单纯的自杀行为和观念存在差异.NSSI青少年往往在学业、社交等多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都与个体的执行功能障碍存在关联.执行功能的成分众多,不同成分的损害提示个体存在相应的功能缺陷.目前的研究发现,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抑制功能在内的执行功能障碍与NSSI发生存在关联,甚至能预测未来NSSI的发生.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与正常儿童青少年群体相比,NSSI群体存在脑部功能及结构的差异;其中部分研究者通过应用执行功能的相关范式获得了NSSI青少年任务态磁共振影像和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该文就近几年NSSI青少年的执行功能障碍及其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执行功能障碍神经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团队的10年队列数据研究成果为骨移植保髋提供分层决策依据

    524页

    多能蛋白聚糖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林楠冯莉王龙刘嘉寅...
    52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明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多能蛋白聚糖(versican)是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属于外源凝集素蛋白聚糖家族,由VCAN基因编码,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胚胎发育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versican在肾细胞癌、肝细胞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显示,versican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发展.该文就versican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的后续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多能蛋白聚糖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郑晓峰徐凌
    53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病因未明,以骨骼肌炎症浸润为特征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PM/DM患者中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ILD是影响PM和DM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现有证据表明PM/DM相关ILD异质性大,需要结合ILD的起病形式、进展速度、病变受累范围、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进行个体化施治.文章总结了近年来PM/DM相关ILD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治疗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临床上在该领域尝试的新的相关用药(如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抗纤维化药物,以及潜在的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制定PM/DM-ILD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间质性肺病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