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尿肾动态显像20分钟残留率对肾盂成形术时机选择的临床预测价值

    纪学理苟金玉陈素芸傅宏亮...
    899-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利尿肾动态显像中20分钟残留率(20-minute residual rate,R20)等参数对于先天性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手术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到2023年8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初次就诊的110例先天性单侧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利尿肾动态显像结果。随访患儿初次行利尿肾动态显像后的影像检查结果和肾积水进展情况。以患儿是否因肾积水进展行肾盂成形术为结局事件,将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肾积水侧别,以及基线利尿肾动态显像参数包括肾血流灌注率(blood perfusion rate,BPR)、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max)、半排时间(time to half,T1/2)及R2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肾积水进展的影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利尿肾动态显像参数对患儿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行2次利尿肾动态显像患儿的检查参数。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有60例患儿因肾积水进展行肾盂成形术,50例患儿肾积水未进展。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儿基线状态DRF、Tmax、T1/2和R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20是肾盂成形术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30,95%CI 1。009~1。178,P=0。030)。R20预测肾盂成形术的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5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 0。667~0。850,P=0。000),临界值为90。08%。38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进行了第二次利尿肾动态显像,DRF较前下降,2次DR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尤其是R20≥90。08%的患儿(Z=-2。166,P=0。030)。非手术组患儿R20较基线明显下降(Z=-2。062,P=0。039),而手术组患者R20较基线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20对于先天性单侧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R20≥90。08%的患儿,应尽早行肾盂成形术,以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利尿肾动态显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先天性肾积水肾盂成形术残留率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城市老年居民认知影响的研究

    张懿熠倪长宇金迎何亚平...
    907-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建立动态人群队列,于2019年整群选取上海某社区65岁及以上自愿参与免费体检项目居民建立基线,2022年在队列源社区整群随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12例67~93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随访。采集数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各项体检测量结果、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512例随访者中,经数据清洗,有效样本量为495例。根据基线和随访认知判断和变化,分3个认知组:好转组、正常组、下降组。下降组高血压患病率超好转组43。14%,超正常组24。39%(下降组66。67%vs好转组23。53%,P=0。011;下降组66。67%vs正常组42。28%,P=0。040)。好转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于正常组[好转组(4。38±1。04)mmol/L vs正常组(5。11±1。12)mmol/L,P=0。009],下降组2022年TC高于2019年[成对差值(0。46±0。87)mmol/L,95%CI 0。08~0。84,P=0。021]。好转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低于正常组[好转组(2。51±0。92)mmol/L vs正常组(3。07±1。00)mmol/L,P=0。024],且其2022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高于2019年[成对差值(0。16±0。20)mmol/L,95%CI 0。06~0。26,P=0。005]。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好转组TC低于正常组[β=4。12,OR=61。64,95%CI 1。52~2 494。07,P=0。029]和下降组[β=5。88,OR=357。35,95%CI 4。54~28 149。75,P=0。008];下降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β=1。85,OR=6。34,95%CI 1。05~38。43,P=0。045]、LDL-Ch[β=5。61,OR=274。06,95%CI 3。65~20 567。57,P=0。011]和高血压[β=1。90,OR=6。69,95%CI 1。53~29。16,P=0。011]均高于好转组;下降组年龄大于正常组[β=0。08,OR=1。08,95%CI 1。00~1。16,P=0。041],受教育程度低于正常组[β=1。22,OR=3。39,95%CI 1。28~8。94,P=0。014]。结论·低TC和LDL-Ch、高HDL-Ch有利于认知好转;高血压、高TC、高TAG、高LDL-Ch、受教育程度低、高年龄是认知下降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老年人认知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抵抗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诗琪王辉冯方
    915-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90%以上。多数DTC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出现失分化现象,进展为放射性碘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明显变差,是甲状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的表达和功能异常,是导致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抵抗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受遗传学改变、表观遗传学改变、肿瘤微环境作用、自噬作用等多因素影响。遗传学改变如BRAF基因的V600E位点突变、RET/PTC基因重排等导致致癌信号通路的激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NIS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正常定位。表观遗传学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调节NIS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碘摄取功能。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也可能通过降低NIS的表达水平和/或干扰其在细胞膜上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碘摄取障碍。此外,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部的代谢调节机制,也可以调节NIS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从而影响碘的摄取和碘-131治疗的敏感性。通过综述以上因素在甲状腺癌失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RAIR-DT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探寻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放射性碘钠碘转运体

    以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亚肺叶切除研究综述

    朱鸣阳许元元任江浩黄嘉正...
    92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肺叶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局部肺癌的标准术式,而亚肺叶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通常只是一种替代术式,应用于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然而,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频率不断升高,而这一外科标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持续存在的肺结节中,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通常预示着良好的预后,通常对应着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或以附壁生长型模式为主要成分的腺癌等病理改变。大量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这类病灶,亚肺叶切除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来自日本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证实了对于GGO主导的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术同样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手术方案。随访数据表明,这部分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该文综述了影像学上表现为GGO的肺腺癌的亚肺叶切除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磨玻璃结节亚肺叶切除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多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钟佳琪曹雯霏周慧中杨嘉君...
    928-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为全球成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AIS对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或病变直接累及自主神经中枢及通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表现出以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为主)。因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下游所支配的靶器官因其分泌的神经递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心脏并发症、卒中相关感染、胃肠道并发症、急性肾损伤、代谢改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反之,那些系统性的病理改变可能影响AIS的进展,从而加剧脑损伤或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治疗可以起到减少并发症、改善AIS预后的作用。该文综述了AIS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效应和其机制,为AIS的治疗及其系统并发症的干预提供参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主神经系统并发症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