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陈国强

月刊

1674-8115

xuebao@shsmu.edu.cn

021-63846590-776493

200025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我校基础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各临床医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在医、教、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脏累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王博恩陈思远施晴张慕晨...
    1162-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肾脏累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与预后相关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49例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分期等,并采用靶向测序(54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基于患者资料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在149例DLBCL肾脏累及的患者中,有87例患者(58.4%)年龄>60岁,121例患者(81.2%)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27例患者(18.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2分,121例患者(81.2%)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于正常上限,111例患者(74.5%)至少存在2个以上淋巴结外器官受累,131例患者(87.9%)国际预后指数≥2分.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和50.4%.在病理特征中,145例患者(97.3%)诊断为非特指型DLBCL.按Hans分型,39例患者(26.2%)属生发中心亚型.在可评估疗效的144例患者中,87例(60.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LDH升高是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P=0.048)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33)的不良预后因素;75例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的靶向测序显示PIM1(n=23,31%)、MYD88(n=22,29%)、CD79B(n=21,28%)和KMT2D(n=18,24%)存在高频突变,其中CD79B突变与较差的总体生存时间相关(P=0.034).结论·肾脏累及的DLBCL患者临床特征中血清LDH升高与不良预后有关,基因突变谱中CD79B突变与不良预后有关.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肾脏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预后分析

    机器学习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炎症代谢状态改变的模型评价

    吴其蓁刘启明柴烨子陶政宇...
    1169-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采用临床常见实验室指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在乳腺癌患者中探究早期识别并预测新辅助治疗后发生与代谢状态改变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的方案.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确诊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经过特征提取后,分别应用梯度增强(gradient boost,GB)、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近邻(K-nearest neighbour,KNN)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5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新辅助治疗后患者炎症代谢状态改变预测模型,并比较5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最终纳入232例有效临床数据,其中135例为新辅助治疗前,97例为完成4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后.特征提取筛选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8这5项特征.在多特征分析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RF:0.928 vs 0.772;GB:0.900 vs 0.792;SVM:0.941 vs 0.764;KNN:0.907 vs 0.762;DT:0.799 vs 0.714),并且在RF、SVM、GB模型中的曲线下面积(0.928、0.941、0.900)及准确率(0.914、0.897、0.776)较高;与RF、GB模型(P=0.122,P=0.097)相比,SVM模型在训练集数据上校准度较好(P=0.394).结论·SVM模型可通过纳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这5项临床常见指标,在乳腺癌患者中建立早期预测新辅助治疗后代谢状态改变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建立基于患者炎症代谢状态的个体化筛查方案.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罗瑞杨功鑫石慧敏韩永顺...
    1182-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木村病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木村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CT和/或MRI增强成像.收集、记录及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水平,病变位置、形态、大小、CT密度及强化程度、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灌注速率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64例木村病患者平均年龄(40±19)岁,男性占92.2%;73.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所有检测血清IgE的患者(10例)IgE水平均升高.CT和MRI共发现结外病变(皮下和腺体病变)82个、淋巴结病变144个;结外病变中,80.5%表现为皮下或腺体内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病变,其他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病变.所有病变在CT上均呈等密度影,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而淋巴结病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ADC中位数分别为1.04×10-3 mm2/s和0.6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结外病变的TIC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分别占57.5%和42.5%;而淋巴结病变TIC类型主要为Ⅱ型(96.6%).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TTP和灌注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木村病结外病变及淋巴结病变在CT上呈等密度影,在MRI上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ADC较高,TIC类型为Ⅰ或Ⅱ型,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病变ADC较低,TIC类型多为Ⅱ型,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

    木村病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食物偏好机制及其对肥胖影响的研究进展

    康飘张盈李华婷
    1190-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的肥胖患病率持续攀升,对高糖和高脂食物的偏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食物的偏好指个体对特定食物的喜好程度,其形成与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后产生的饱腹感、满足感和奖赏感等生理效应密切相关.随着神经影像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物偏好行为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正逐步被揭示.有研究显示,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化学信号或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及肠道菌群介导的肠-脑轴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随后通过激活或抑制孤束核神经元、多巴胺奖赏回路和下丘脑中的相关神经通路来调节摄食行为.基于此,该文对食物偏好的定义、评估方法和机制研究进行介绍,并对食物信息在肠-脑轴之间的传递途径、调节食物偏好的奖赏回路以及食物偏好行为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物偏好领域的研究及肥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食物偏好肥胖肠-脑轴奖赏

    医学院校临床研究水平提升的策略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实践探索

    康力王未冯铁男崔婷婷...
    1197-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称"交医")高水平临床研究发展趋势及现状,并对交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策略进行总结,旨在为医学院校推动高水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发表时间为2015-2023年,以交医(含附属医院)作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发表的论文.利用一般描述性方法分析临床研究论文发表、临床试验注册、临床研究人才队伍、临床研究合作现况;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检索到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国际合作、主题分布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对2015-2018年与2019-2023年两个时间段,交医在临床研究领域发文数、Q1区发文数、顶尖临床医学期刊发文数和专职科研人员数量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015-2023年,以交医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共计9 468篇,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23年,交医临床研究Q1区发文数、顶尖临床医学期刊发文数、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临床研究数、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发布数、专职科研队伍人数以及国家级人才新增人数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为主要研究热点.临床研究论文中,1 308篇(13.82%)为国际合作论文,其中以美国(733篇)、澳大利亚(137篇)、英国(99篇)等发达国家/地区与交医合作论文居多.2019-2023年与2015-2018年相比,交医在临床研究论文数、Q1区发文数、顶尖临床医学期刊发文数和附属医院新增专职科研人数方面比较,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交医强化顶层设计,围绕重大疾病进行深入探索,以"平台-人才-方法学"为路径,构建了体系化、一体化和闭环式的临床研究水平提升模式,相继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

    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

    陈丽红王妍周翔天郑俊克...
    1205-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低的现状,对项目申请人展开深入调查,定量分析项目立项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加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二级学院及13所附属医院在2020-2022年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历的申请人进行问卷调查,以项目申请结果为因变量,以申请人基本情况和申报情况等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建模与分析.结果·对921名项目申请者的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1.86,95%CI 1.14~3.04)、毕业院校(OR=2.45,95%CI 1.47~4.08)、有较为充分的前期工作基础(OR=4.22,95%CI 2.44~7.29)、代表作平均影响因子(OR=1.10,95%CI 1.04~1.17)、申请书自评总分(OR=1.06,95%CI 1.04~1.08)是项目立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项目获批者代表作平均影响因子和最高影响因子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此外,青年医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项目获批的影响因素不同,青年医师的毕业时间越长,获批率越低.结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低下,对科研成果的要求逐年提升,应注重前期积累,提高申请书撰写质量,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青年医学人才早期培养,完善分类培养举措,着力夯实研究基础.

    青年医学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影响因素

    创新求索,追求卓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

    范先群
    后插1-后插2,封3页

    致敬!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