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青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青年
山东青年

月刊

1004-0927

sdqnbjb@163.com;sdqnjiaoyu@163.com(教育研究)

0531-88110196;0531-82171578(教育研究)

250013

济南市山大路11号

山东青年/Journal Shandong You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摩衍那》自然景物描写的审美意蕴

    李爽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森林篇》与《猴王篇》的自然景物描写最为集中,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相辅相成,展现出诗人自然审美的敏感性与独特性,蕴含着物我我交融的审美意蕴与顺遂自然的哲学意味。

    罗摩衍那自然森林篇猴王岛

    论历史变迁对制度的影响——以丞相制度为例

    李雨桐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霍存福教授"张鷟《龙筋凤髓判》与白居易《甲乙判》异同论"一文,因历史时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判别,联想到同样是因为历史变迁受到了巨大影响的丞相制度。从历史变迁对丞相制度的影响论述了制度在当时历史时期具有实际意义,认为评判一个制度必须根据当时历史时期,并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脱离了历史时期去判断制度优劣有失公正。

    丞相制度历史变迁制度评判

    韩国泡菜文化浅析

    张晶莹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菜是韩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料理之一,也是一种美味的发酵佳品。韩国人对于泡菜不仅仅是一道菜品,更是一种力量和文化的象征。本文介绍了韩国的泡菜在生活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韩国人民的文化品牌。我国要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利用各种平台对外宣传我们的优秀文化,树立自己独特的先进文化品牌。

    韩国泡菜泡菜文化文化传承

    五四运动何以成功——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看

    刘晨勤
    20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运动的成功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五四运动成功的原因尤为重要。五四运动期间,作为先锋的青年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游行示威、演讲宣传和抵制日货三种斗争方式。这三种斗争方式受社会助长效应、去个体化和从众效应等群体心理的影响,激发了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勇气和誓死抵抗的决心,并深刻的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促进了五四运动的成功。

    五四运动社会助长从众效应去个体化

    衡平法呵护下的信托制度

    刘殷男
    20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托制度是普通法里绽放的一朵奇葩并受到衡平法的精心呵护。它的独特的本质,在于一物所有权分化出来的双重性质,即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实际受益权分开,既承认受托人对信托财产享有的普通法权利,也承认受益人享有的衡平法权利。本文旨在简要分析英国信托法的发展变迁过程,而对信托制度历史的追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衡平法在信托制度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信托用益制衡平法普通法

    我国女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余聿莹常晖
    211-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女性传承人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给出善用传播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社会地位、发展非遗经济等保护女性传承人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女性

    论"靖难之役"中的铁铉形象特征

    张海峰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铉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是可歌可泣的,令后世长久铭记。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给那个时期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注入了正义的力量,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精神品质。

    铁铉靖难形象

    试论明清之际人格化河神的形成、发展与传播——以金龙四大王为例

    谢景雯
    216-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龙四大王的传说脱胎于南宋爱国志士谢绪,随时间的发展,在明清之际逐步被神化为河神。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传播南北,覆盖面极广。除了在发源地山东地区影响巨大,金龙四大王的传说在山西、安徽等地也有深远影响。透过金龙四大王传说的发展,我们可以窥见人格化河神是如何形成发展并且传播开来的。明清时期人们对人格化河神的塑造,在为人们展现封建统治者惯用统治手段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世间幸福生活的追求。

    明清济宁运河流域金龙四大王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刘玥吟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口述史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基于口述史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十年来更是遍地开花,口述史方法也成为研究热门。但是口述史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导致口述史学出现理论基础不足、研究规范不清等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近十五年口述史理论研究中,厘清其理论研究过程和特点,并对其作出简单的评价。

    口述史学个人记忆研究述评

    简析宋辽战争中北宋的备边御戎之策

    庞雪萍
    22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辽战争是指自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宋太宗北伐以来,宋辽之间以争夺燕云地区为主的一系列战争,结束于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澶渊之盟的签订。雍熙三年(986)北伐失败后,北宋王朝在战争中的态度就明显转向了防御,太宗与真宗更是多次下诏让文武群臣陈述备边御戎之策。设置军寨、边境屯田、招募民兵、榷场贸易等是北宋采取的主要御戎之策,取得了良好的防御效果。

    宋辽战争北宋备边御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