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孙晋良

双月刊

1007-2861

xuebao@mail.shu.edu.cn

021-66135508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本刊1995年创办,由原《上海科技大学学报》(1978~1994年)和原《上海工业大学学报》(1979~1994年)合并而成。本刊为双月刊,标准刊号:ISSN 1007-2861,CN 31-1718/N。主编:鲍家善(1995~2003年)、周邦新(2004~),执行编辑:刘志强。由《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大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以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国家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规,提倡学术争鸣。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师生(包括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量刊登校外作者的优秀科技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863高科技计划等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冶金与材料、建筑科学、生命科学、数理化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995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评选为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学报还被以下10余种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我国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本刊1996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一次性征订。欲订购者,可通过天津联合征订部、中国版本图书店(北京)、人天书店(北京)征订,也可直接向上海大学期刊社直接征订。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5508;E-mail: xuebao@mail.shu.edu.cn或sujournal@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维点阵超结构材料的弯曲变形及其连续统模型

    何陵辉
    77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梁或杆等结构单元组成的二维点阵超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技术领域,其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单胞结构的设计可以显示许多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独特力学行为.本文简要综述此类材料弯曲变形研究的近期进展,着重聚焦于非常规的弯曲模式和主导机制以及相应的连续统理论模型,并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作了展望.

    二维点阵超结构弯曲变形均匀化方法连续统模型

    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的研究进展

    刘宇陆马玉朋王超陶亦舟...
    790-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孔介质壁面的可渗透性加强了界面附近的动量和能量输运,增加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中流动的复杂性.多孔介质壁面直接影响着湍流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时空演化及各种物理量的生成机制和输运特性.本工作总结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湍流结构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多孔介质基底特性对边界层湍流特性的影响,包括对平均统计量、壁面摩擦因数和湍流结构的研究,指出多孔壁面湍流边界层的结构特性与开尔文-亥姆霍兹(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次,总结了多孔介质边界层中大尺度湍流结构对近壁区小尺度湍流结构的调制作用;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多孔介质湍流边界层湍流结构

    经典与机器学习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发展及应用进展

    赵浩然沈强王鹏
    802-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几种经典和机器学习(maching learning,ML)势函数发展历史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各类势函数在金属及共价键材料中的发展与应用等,统筹分析了ML势函数与经典势函数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出更有效的原子间作用势的思路提出了展望.

    分子动力学原子间作用势机器学习变形机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小体研究中的应用

    牟雪涛李振海
    813-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真核生物基因存储的最小单元.它由组蛋白八聚体以及缠绕在表面的DNA共同构成.核小体结构是动态的,可通过隐藏或者暴露DNA上核小体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调控DNA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已有的实验方法可以在分子层面研究核小体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但无法充分提供原子层面的机理解释.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核小体的研究提供了原子层面的高分辨率方法,实现了核小体行为可视化,是实验方法的有力补充.回顾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小体结构、组蛋白尾部调控核小体功能,以及核小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3种分子动力学加速算法在核小体研究中的应用.

    核小体分子动力学组蛋白加速采样方法

    新型层状范德华材料MoSi2N4及其异质结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李轩皓于进
    826-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材料因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三维母体材料的新奇物理特性而备受关注.2020年,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没有对应母体的新型范德华层状材料MoSi2N4,其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优异的力学强度、高透光率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等优势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不仅如此,鉴于石墨烯/h-BN、MoS2/BP等异质结在很多方面展现出明显优于单个材料的本征物理性质,因此探索基于MoSi2N4异质结的物性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重点阐述了MoSi2N4异质结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尤其是机械应变下对其电子性质方面的调控,为进一步理解背后的物理力学机制并探索新型范德华家族MA2Z4及异质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层状范德华材料机械应变电子性质物理力学

    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

    朱芳艳江进武张田忠
    838-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间相互作用对二维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力热耦合环境下,二维材料搭接结构中存在层间切向熵力,可用于构筑新型纳米机械器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并结合能量均分定理,构建了描述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由热振动梯度引起的切向熵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研究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纳米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维材料力热耦合切向熵力连续介质模型

    周期纳米颗粒阵列中聚合物链扩散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胡江林陆钰胡国辉
    847-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olymer nanocomposite,PNC)因其兼具纳米颗粒(nanopar-ticle,NP)和聚合物的性质而展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在材料领域和软物质科学研究中广受关注.由于聚合物在多尺度动力学特征方面研究的困难性,故预测聚合物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扩散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模拟了不同链长的聚合物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扩散过程,并用一个关键的无量纲约束系数X,即聚合物链首末端距离Lee与有效自由扩散长度Lf的比值,对聚合物链的扩散行为进行刻画.通过分析纳米颗粒的浓度、聚合物链的长度和聚合物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扩散的影响,提出了聚合物链的有效扩散率关于约束系数x的标度率,并证实该标度关系可以准确预测低约束系数X时的模拟结果.该工作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耗散粒子动力学有效扩散率

    双材料和半无限大空间中椭球夹杂的稳态热分析

    杨远鹏吴春霖
    858-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含有多个椭球夹杂的双材料和半无限大空间的稳态传热解.双材料的界面由包含连续性条件的双材料空间格林函数考虑,通过调整参数,该函数可退化为半无限大空间或者无限大空间格林函数.利用Eshelby等效夹杂法(equivalent inclusion method,EIM),将椭球夹杂等效为基底材料和夹杂内连续分布的本征温度梯度场.基于含多项式密度的椭球积分,椭球夹杂的扰动作用由本征温度梯度场和双材料格林函数域积分精确描述.本征场由夹杂形心展开的泰勒级数,并通过各个夹杂形心建立的多项式等效热流方程求解,求解精度由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验证,实现了无网格求解双材料和半无限大空间中多个椭球夹杂的稳态传热问题.

    双材料格林函数法本征温度梯度场椭球夹杂Eshelby等效夹杂法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和区间重叠率的对接圆柱壳结构区间模型修正

    陈奕丰魏莎李旭龙丁虎...
    87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Chebyshev多项式和区间重叠率的区间模型修正方法对对接圆柱壳结构进行了模型修正研究.首先,通过模态试验获取了结构固有频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得到了固有频率的区间范围;然后,采用薄层单元法模拟螺栓连接部件,建立了对接圆柱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模态特性;之后,采用确定性模型修正方法修正了圆柱壳和法兰的材料参数;最后,选择基于Chebyshev多项式和区间重叠率的区间模型修正方法对薄层单元中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参数区间上界和下界的误差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修正后输出空间与试验输出空间吻合良好,验证了所用区间模型修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对接圆柱壳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区间分析Chebyshev多项式区间重叠率

    位错与非均匀夹杂相互作用能的解析和数值计算

    丁高文李志远李阳
    890-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Eshelby等效夹杂法(equivalent inclusion method,EIM)处理非均匀夹杂.考虑了固有本征应变的影响,显式地推导出了不同种类位错与非均匀夹杂的相互作用能.以空洞为例,将所得结果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充分讨论了模型的应用范围,并系统比较了夹杂本征应变与弹性常数对位错-夹杂体系反应能的影响.

    本征应变位错非均匀夹杂Eshelby等效夹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