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孙晋良

双月刊

1007-2861

xuebao@mail.shu.edu.cn

021-66135508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本刊1995年创办,由原《上海科技大学学报》(1978~1994年)和原《上海工业大学学报》(1979~1994年)合并而成。本刊为双月刊,标准刊号:ISSN 1007-2861,CN 31-1718/N。主编:鲍家善(1995~2003年)、周邦新(2004~),执行编辑:刘志强。由《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大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以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国家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规,提倡学术争鸣。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师生(包括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量刊登校外作者的优秀科技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863高科技计划等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冶金与材料、建筑科学、生命科学、数理化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995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评选为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学报还被以下10余种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我国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本刊1996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一次性征订。欲订购者,可通过天津联合征订部、中国版本图书店(北京)、人天书店(北京)征订,也可直接向上海大学期刊社直接征订。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5508;E-mail: xuebao@mail.shu.edu.cn或sujournal@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氦泡对Cu/Nb层状材料界面拉伸屈服强度影响的分子模拟

    张雅宁吕陈扬韬楚海建
    904-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含氦泡Cu/Nb层状材料的界面拉伸屈服强度,考察了氦泡内压、氦泡尺寸和层厚对界面拉伸屈服强度及其变形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界面氦泡可以诱导界面位错成核,改变层状材料微观演化过程,显著降低了Cu/Nb层状材料的界面拉伸屈服强度.界面拉伸屈服强度随氦泡直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典型的3nm直径的平衡氦泡使得界面拉伸屈服强度(上屈服极限)相对于无氦泡情况降低约12%,而直径为6 nm的平衡氦泡使得界面拉伸屈服强度下降约33%.研究还发现,层厚对Cu/Nb层状材料的上屈服极限影响甚微,而对下屈服极限影响显著.前者归因于Cu/Nb界面的结构对称性和加载方式的对称性,使得界面应力及位错成核应力对层厚不敏感;后者则归因于层厚的增加给位错运动和演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导致应力在屈服阶段的快速下降.

    氦泡界面拉伸屈服强度Cu/Nb层状材料分子动力学方法

    典型布局无人机流场和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林建鑫翁培奋丁珏杨小权...
    913-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型布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模型飞行试验的研究载体,研究其流场和气动性能至关重要.旨在分析典型布局无人机在马赫数Ma=0.2、雷诺数Re=4.3 × 106流动条件下的气动特性,重点考察攻角(angle of attack,AoA)变化对无人机升阻比、表面压力分布及流场结构的影响.采用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评估了不同攻角下的飞行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攻角约为3°时,无人机可实现最优升阻特性,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在机翼表面会呈现λ型流线分布.此外,探讨了无人机在非定常大攻角工况下的涡结构演变,揭示了涡结构与无人机气动特性的关系.

    无人机气动特性数值模拟模型飞行试验

    平直翼飞翼布局飞机的操稳特性

    李志锴魏莎丁虎陈立群...
    925-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翼布局飞机气动效率高,常被太阳能飞机所采用,但操稳特性较差.平直翼飞翼布局飞机具有与主流后掠飞翼布局飞机不同的气动特性.使用涡格法计算了轻小型平直翼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气动力系数与气动导数,分析了某验证机的俯仰静稳定性及不同迎角、爬升角下的纵向与横航向稳定性,讨论了重心位置低于机翼平面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制作航空模型试飞.研究发现,平直翼飞翼布局飞机的纵向稳定性与常规布局飞机不同,可以在无增稳条件下维持横航向稳定,荷兰滚倾向弱.重心位置降低可以改变配平迎角,使其在正迎角下俯仰更稳定,但会使其在负迎角或大爬升角下的俯仰稳定性恶化.飞机在飞行中表现出多种特殊行为,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直翼飞翼布局稳定性操纵特性重心位置

    冰层覆盖海洋中脉动源生成水声波的传播特性

    严相毅卢东强
    938-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用弹性板来模拟海洋表面冰盖,将海水视为具有刚性底部的可压缩无黏流体,在线性势流理论基础上研究了此环境下水声波(声重力波)的传播特性.推导了在质量点源的脉动作用下冰水交界面位移和冰层覆盖水域声压的近似解,探讨了弹性冰层的厚度、弹性冰层的侧向应力以及流体深度等物理量对水声波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弹性冰层厚度的逐渐增加,冰水交界面位移会先增大后减小,然后逐渐趋近于0,而冰层覆盖水域声压先保持不变,而后逐渐减小;弹性冰层的侧向应力对冰水交界面位移和冰层覆盖水域声压的影响并不明显;流体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冰水交界面位移和冰层覆盖水域声压均呈减小趋势.

    水声波线性势流理论弹性冰层冰水交界面声压

    空化流对管路振动的影响与分析

    吴泽荣翁培奋丁珏李孝伟...
    951-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路系统空化流动诱导的管路振动是导致管路破坏的重要因素.重点研究流动扰动与空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管路振动的影响.采用Zwart-Gerber-Belamri(ZGB)空化模型研究小扰动下空化云随空化数及雷诺数的动态演变规律,发现空化云会引起管路的不平衡力和流量脉动.同时,空化云会加剧不平衡力和流量脉动的脉动幅值以及改变频率的调幅变频特性.在此基础上,将空化激励等效为激励源项引入传统管路流固耦合动力模型,得到一种改进的分析管路振动空化诱导机制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空化激励下的管路进行振动求解,给出临界空化数区间,同时揭示小扰动下空化诱导管路振动的原因.所得结果对研究空化管路系统的减振降噪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空化流固耦合模型调幅变频输液管路振动

    基于PSO-SVR算法的预弯BHA钻头合导向力预测方法

    王昭彬杨赫源王文昌陈锋...
    968-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弯底部钻具组合(bottom hole assembly,BHA)钻头合导向力对于井眼轨迹控制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计算方法耗时耗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快速预测预弯BHA钻头合导向力的方法.首先使用加权余量法求解BHA的三维小挠度力学模型,得到钻头合导向力,形成支持向量回归的样本空间;然后,使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参数,得到惩罚因子、核函数参数和不敏感系数的最优值;最后,结合实例,使用粒子群算法调参支持向量回归预测钻头合导向力,并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预弯BHA钻头合导向力预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达0.956 8.

    预弯BHA钻头合导向力参数优化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

    任意方向可弯的锂离子电池压印柔性厚电极

    张博畅高化东徐沈鑫鲍垠桦...
    980-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半固化电极的机械压印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压印柔性厚电极,兼顾了厚电极的高储能性能和高柔性.在基本不改变锂离子电池电极传统湿法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在电极干燥阶段引入机械压印步骤,从而在数百微米厚的电极中构建网络通道结构,使电极获得了任意方向可弯的能力.进一步,基于有限元分析给出压印厚电极在不同弯曲方向下的临界弯曲半径.此外,压印引入的网络通道结构提升电极内的离子传输效率,使全电池实验中压印厚电极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显著优于常规厚电极,且电池在弯曲状态下拥有良好且稳定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为高性能多功能储能电池的研发提供了基于电极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压印厚电极柔性离子通道锂离子电池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