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国土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上海国土资源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严学新

季刊

2095-1329

shdz@vip.sina.com

021-56065970 56616343

200072

上海市灵石路930号地质大夏六楼610室

上海国土资源/Journal SHANGHAI LAND&RESOURCESCHSSCD
查看更多>>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本刊创刊于1980年,2011年1月起更名。以国土资源科研及规划管理为主要报导内容,固定开设“专家访谈”栏目。期刊将围绕国土资源诸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反映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成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展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上海国土资源》为科技学术性季刊,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329、CN31-2062/P,铜版纸全彩印刷,每季度末出版,期刊正文96页左右,刊文20余篇。每期定价25元,挂号邮资5元,全年四期共120元。投稿邮箱:shdz@vip.sina.com。 欢迎投稿,欢迎引用,欢迎订阅。欢迎对本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省"三生"功能水平测度及差异分析

    徐玥欧向军杨亦文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地关系逐渐紧张并表现为"三生"空间之间的胁迫和博弈.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江苏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省"三生"功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生态功能在苏北地区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2)2000-2020年,江苏省"三生"功能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在空间角度上,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都呈现出非均匀分布.(3)江苏省"三生"功能差异整体表现为缩小态势,但"生态"功能差异在不断扩大,苏南、苏中和苏北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生"功能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差异分析

    基于土地利用的荆州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孙智杰江越潇罗莉威陈志宇...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特征,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空间和水域生态空间构成了荆州市三生空间的主要类型;研究时段内,农业生产空间、其他生态空间面积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其他类型的空间均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三生空间的演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农业生态空间与水域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农业生产空间向其他类型空间的转移;农村生活空间、林地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的重心迁移程度较小,其他类型三生空间的重心迁移较为显著;三生空间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出破碎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空间连通性逐渐减弱.城乡建设对农业空间的占用以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是影响荆州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耕地和湿地的保护工作,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三生空间重心迁移景观格局荆州市

    社会和空间双重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刘浩张晓平李金洲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衰退问题,该文以江西省抚州市瑶浦村为例,依据村民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LS回归分析法、空间句法,借助SPSS、Depthmap等工具,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公共空间的空间特征及传统村落的社会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瑶浦村公共空间活力处于一般水平,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可从社会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村民村落情感及村民间社会联系是村民前往公共空间的内在动力,其中"与其他村民相互帮助程度"和"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2个指标的影响程度相对更高.公共空间的地理、功能、环境等特征决定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对公共空间活力产生直接影响.

    传统村落偏最小二乘(PLS)公共空间活力空间句法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基底时空演化特征再认识及勘探意义

    黄晓松唐贤君许怀智何新建...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西部多口钻井钻遇较厚层基底火山岩,展现了潜山勘探的巨大潜力.但长期以来基底火山岩发育期次不明晰,基底形成时代及地层序列不明确,制约着西湖凹陷早期构造演化与潜山储层的勘探潜力分析.本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西部基岩开展综合研究及评价,厘定西湖凹陷基底形成时代、岩石类型及地层序列,总结基底时空演化特征新认识.基底时空演化特征的再认识,有利于厘清西湖凹陷早期构造演化阶段划分和潜山岩性分布规律,指明西湖凹陷基底潜山储层的有利分布区,为西湖凹陷潜山勘探提供方向.

    西湖凹陷地层时代岩石学地层序列构造演化

    西湖凹陷南段新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成藏的影响

    何新建钟荣全冯桢鸣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南部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厘清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对认识该区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边缘检测、振幅属性过滤、多Z值联合解释、层面自动追踪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对区内岩浆岩体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刻画,分析了岩浆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岩浆活动演化规律,探讨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南部新生代岩浆活动区主要分布在天台斜坡北段和天台西断裂附近,中新世以来南部岩浆活动逐渐强烈,在上新世早期岩浆活动作用达到高峰;岩浆岩体的分布主要受断裂体系的发育、岩浆活动的滞后效应、沉积盖层厚度等因素影响;岩浆活动加快烃源岩成熟,同时也有利于强制背斜等圈闭的形成,但是晚期岩浆活动也会使早期形成的圈闭破坏.本次研究将助力西湖凹陷南部的区带评价,并指导岩浆岩相关圈闭的勘探.

    西湖凹陷岩浆活动时空分布油气成藏

    温州朔门古港宋代文化层沉积间断及其成因探讨

    季诗雨韦鑫郑亚玲梁岩华...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于 2022 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研究 1700 年以来瓯江下游地区的历史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素材.本研究对遗址区内从标高 2.5m到-4.5m的 3 个剖面及 1 个钻孔进行了分析,依据沉积物粒度和考古文化层的分布,整个遗址区地层自下至上可以分为 4 层,其中在第二层砂泥互层现象明显,与上下沉积环境差异显著,为较明显的洪水事件层.综合沉积物的AMS14C测年结果、文化层遗存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发现本次洪水事件层与两宋期间温州朔门古港遭受的一期极端洪水灾害事件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结合地层学分析、文物鉴定和历史文献验证的方式,重建了温州古港在两宋交际之时发生的环境变化及古人类响应过程,即:正常贸易活动-极端灾害侵扰-环境逐渐稳定-恢复贸易进程的四个阶段演化.

    粒度分析AMS14C定年事件沉积古水灾

    雄安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王浩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雄安新区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的地温场和热物性等赋存条件,估算了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静态储量和资源潜力,评价了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经计算,雄东片区150 m以浅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4.7×1012 kJ/℃,静态储量为23.4×1012 kJ,制冷工况下资源潜力为43.3万m2/km2,供暖工况下资源潜力为85.9万m2/km2.从经济效益角度评价,当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率为25%时,雄东片区全年大约可节约6077吨标准煤,全年大约可节约费用2006万元,可减排二氧化碳14501吨、减排二氧化硫103吨、减排粉尘49吨.

    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骆马湖水资源调查与分析

    王燕刘宇晨鲍桂叶高永年...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不仅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更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性资产.本文旨在探讨宿迁市湖滨新区骆马湖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并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背景,采用遥感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水资源调查.研究通过获取骆马湖范围内的Sentinel-2 遥感影像数据,对骆马湖水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本文还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的水资源状况有着一定变化和挑战.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遥感手段探讨了积水频率识别和积水范围提取,为水资源调查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此外,针对骆马湖水资源调查监测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对于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水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影像分析

    《上海国土资源》获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读者高关注度期刊

    《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
    156页

    多种混合格式CAD水深数据的智能识别提取

    刘小喜何易
    157-16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AD水深测量成果图中,水深往往以分离的文本方式标注,其整数、小数、小数点、负号等各部分相互分离且形式多样,这给水深信息提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思想,建立空间布局拓扑表,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和分类识别方法,智能识别和提取水深数据.此方法无需预先指定格式及其他参数,创新性实现了多种混合格式水深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提取,且准确率高、速度快,在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水深数据识别模式识别BP神经网络CAD水深测图海图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