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航天(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航天(中英文)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中英文)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李同顺

双月刊

2096-8655

sht8075b@vip.163.com

021-24181541

201109

上海元江路3888号南楼

上海航天(中英文)/Journal Aerospace Shangha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宗旨是传递航天科技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主要刊登与载人飞船、应用卫星、运载火箭、防空导弹系统及其分系统的研制、试验和使用有关的学术技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专题评述等。本刊是交流航天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园地,是对外展示航天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主要读者对象是航天工程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相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国导弹与航天文献》(CAMA),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航天用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力学与阻尼性能

    黄静宏邹仁珍陈航朱帅...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纳米管(CNT)作为增强体的铝基复合材料(CNT/Al)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量、易加工的性能优势,用作轻量化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兼顾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轻量化结构材料,采用叠片粉末冶金与合金化方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5%CNT/2A1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时效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在130℃时效6~14 h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拉伸强度与延伸率,抗拉强度最高可达595 MPa(时效12 h),延伸率最高可达14.0%(时效8 h).复合材料的阻尼在0~180℃时变化不大,其在0.005左右,180~300℃时明显提高,300℃时可达0.05,阻尼性能受时效时间影响不大.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随测试温度升高而下降,在180~300℃时随振动频率升高而升高.时效条件为130℃-8 h时,质量分数1.5%CNT/2A12复合材料性能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

    CNT/2A12复合材料热处理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储存模量

    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弹道方案多目标近似优化

    翟艺云龙腾刘震宇史人赫...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弹道方案最优变形求解难、多设计指标相互矛盾等问题,开展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弹道方案多目标设计优化研究.首先构建了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全程弹道方案优化框架,通过内外层分别优化控制参数及弹道方案参数,并建立了以起飞质量最小、射程最大为优化目标的弹道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弹道建模中,基于牛顿迭代法建立助推段弹道模型,基于伪谱法建立最优变体再入滑翔段弹道模型.此外,提出了基于差分进化的多目标近似约束优化方法(MACO-DE),实现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弹道方案优化.对比初始方案,在射程不变情况下,起飞质量至多降低3.81%,在起飞质量不变情况下,射程至多提升6.62%,从而验证了全程弹道模型的合理性与MACO-DE方法的有效性.

    助推滑翔变体飞行器全程弹道弹道优化多目标优化近似优化

    多域特征引导的无监督SAR图像舰船检测方法

    陈亮李健昊何成师皓...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标注样本有限的条件下,提升舰船检测性能一直是SAR图像处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域特征引导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将知识从有标注的源域(光学图像)转移到未标注的目标域(SAR图像),降低对标记SAR图像数据依赖.同时,设计了频域转换模块、注意力区域增强模块和自适应权重模块来缩小光学、SAR图像域之间的域差距,提高源域与目标域特征对齐效率,增强网络在挑战性样本下的特征迁移能力.在公开发布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模块较基础模型AP50提升10%,总体性能优于其他先进的方法.

    域适应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光学图像舰船检测频域转换

    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工作机理研究进展

    陈宇翔程玉峰张金瑞张广川...
    130-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易于小型化,具有比冲高、推力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微小卫星、太空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对电喷工作机理的认识与研究,不仅能够促进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电喷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次以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3个基础工作过程为出发点,对其锥射流形成及发射机理、束流模式及引出特性、羽流自中和机制进行了基础理论介绍与研究现状的总结;最后对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未来的工作机理研究方向和工程应用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电推进电喷推力器离子液体工作机理锥射流

    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微波光子雷达芯片

    李明袁德哲李思敏潘时龙...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光子雷达拥有分辨率高、处理速度快、同时多波段、多功能等优势,在航天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航天应用对雷达系统体积、质量和功耗的严格要求,集成化已经成为微波光子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一款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微波光子雷达芯片,利用该芯片实现了雷达发射信号倍频产生和回波信号去斜接收,并对距离天线不同位置的目标进行了测距实验,得到的测量距离与实际距离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的误差小于4 mm.

    微波光子雷达薄膜铌酸锂集成微波光子技术电光调制器芯片

    基于小样本数据增强的航天器表面损伤智能检测方法

    刘纯武方青云王兆魁
    150-15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轨运行的航天器表面形成损伤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要对航天器进行在轨实时损伤检测.针对航天器损伤检测图像样本难以获取的问题,本文采用智能化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航天器表面损伤样本扩充的生成对抗网络,该网络能够学习单张输入图像的特征纹理表示,从而生成大量与输入图像特征相似的细粒度尺度样本,实现了少量图像数据样本的扩充.利用YOLO目标检测算法在扩充的图像样本中进行表面缺陷与损伤的检测识别,获取了较高的检测精度,为未来航天器健康状态监测与评估、通用化服务机器人应用及太空原位建设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智能化检测样本扩充生成对抗网络目标检测损伤检测

    全驱动倾转四旋翼式飞枪的建模与控制

    曹凡王军张驰宸鲍尚华...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欠驱动的机/枪一体式四旋翼飞枪位置和姿态的控制存在耦合,无法实现带俯仰角的悬停射击,移动射击过程中火控策略复杂.设计了一种全驱动的倾转四旋翼无人机,并以此作为飞枪载体,在实现系统解耦的同时,简化了控制分配方法.首先通过牛顿欧拉法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利用反步法设计控制器并证明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全驱动飞枪模型可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解耦控制,跟踪误差小,可满足飞枪悬停射击、移动射击的射击要求,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飞/火控系统.

    飞枪(UAV)全驱动系统倾转四旋翼无人机(UAV)反步控制火控

    航天器用回转支撑机构设计优化及试验验证

    杨德财李建辉屈传坤黄大兴...
    16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国内空间站对日定向驱动机构所采用的回转支撑机构方案,重点围绕滚轮-导轨运动副接触形式,分析了圆柱形滚轮外形方案所存在的"滚中带滑"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了滚轮外形结构设计优化,提出了圆锥形设计改进方案.为了验证该方案的设计正确性、工程可行性以及改进有效性,计算了改进方案的运动副滚滑比,评估了零件加工精度、产品装配偏差以及空间温度环境等对滚滑比的影响,分析了改进方案对机械接口和载荷条件的影响,开展了真空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实现在理论上滚轮-导轨运动副为纯滚动运动,对零件加工精度、产品装配偏差以及空间温度环境有较好的容差性和适应性,并且对机械接口和载荷条件无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滚轮-导轨运动副接触状态,延长寿命,满足使用需求.

    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回转支撑滚轮导轨滚滑

    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脉内脉间运动补偿及高分辨成像

    江利中罗怡宁张邦杰徐刚...
    17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太空态势感知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SBISAR)能够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高分辨成像,支撑部件提取、姿态估计、类型识别等后续任务,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重要工具.然而,在SBISAR成像场景下,平台与空间机动目标间存在复杂的相对高速运动,传统距离-多普勒成像方法不再适用,必须进行运动补偿.本文针对高速径向速度下传统"停—走—停"模型失效、长相干积累时间内目标转速不一致的两个典型误差来源,分别设计了脉内运动及脉间运动补偿算法.首先,建立SBISAR成像的信号模型.然后,基于最小熵准则构建参数估计代价函数,通过估计目标对应回波信号的调频率,构造补偿项进而实现脉内补偿.同时,建立图像熵代价函数,在估计转动参数后,完成对目标转动的空变相位补偿.所提算法有效解决了天基高速机动背景下传统距离-多普勒成像方法的距离像展宽、方位散焦问题,实现了SBISAR对空间目标的高分辨成像.通过基于仿真数据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天基逆合成孔径雷达(SBISAR)脉内运动机动目标运动补偿最小熵

    一种基于天线-移相器-天线单元结构的双宽带线圆极化器

    陆艺文童宣锋曾维民薛晓马...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圆极化转换器在卫星通信天线系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针对K/Ka频段卫星通信的需求,采用天线-移相器-天线(AFA)结构,通过独立设计双频带内接收和发射天线,提出了一款双频宽带线圆极化器.通过堆叠贴片的方式引入新的谐振点,从而拓展极化器的工作带宽.所设计的极化器单元尺寸为0.4λK×0.37λK×0.27λK,可在K波段将入射x方向线极化波转换为右旋圆极化波,并在Ka波段将入射y方向线极化波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实测结果表明:在保证入射角为0°~25°范围内,该极化器响应稳定,在K和Ka波段的工作带宽分别为9.8%(18.3~20.2 GHz)和7.8%(28.5~30.82 GHz).

    卫星通信极化器双频天线-移相器-天线(AFA)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