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
湿地科学

陈宜瑜

季刊

1672-5948

wetlands@neigae.ac.cn

0431-85542212

130012

长春市蔚山路3195号

湿地科学/Journal Wetland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湿地科学》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国内外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开发、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将《湿地科学》办成同国际接轨的湿地学科的学术类精品期刊,发表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成果。我刊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理、水利、生物、环境、湿地研究、教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及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各级政府从事湿地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的科研管理人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国际泥炭学会会员、国际沼泽保护学会会员等。我刊已经办理邮政发行业务,广大读者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我们的邮发代号为12-364。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省长江源区班德湖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陈佳萍王东吴彤赛青高娃...
    23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6~2018年每年的4~6月,在长江源区的班德湖,采用直接计数法,开展了鸟类群落多样性调查和研究,共记录鸟类9目16科36种.其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最多,为12种;鸻形目鸟类的物种数位居第二,为9种.在36种鸟类中,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鵟(Buteo hemilasi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云雀(Alauda arvensis)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还有8种鸟类为青海省省级保护鸟类.班德湖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逐年增大.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班德湖鸟类群落的优势物种,其个体数量占班德湖鸟类总个体数量的80%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每年的4~6月的斑头雁成鸟的最大个体数量分别为3 095只、2 833只和3 197只.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对班德湖鸟类的监测.

    鸟类多样性班德湖长江源斑头雁

    2017年苏州市典型湖泊的生态敏感性评价

    张怡杨羽佳杨朝辉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最大熵模型,计算出9个环境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确定了对苏州市湿地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利用该模型的输出结果,将环境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生态敏感性指数,生成2017年苏州市生态敏感性指数分布图;对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8处典型湖泊,进行生态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划分,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温度、景观开发强度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道路密度是4个重要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受人类活动影响,苏州市8处湖泊的生态敏感性存在差异;独墅湖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区域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整个湖泊只能划分为生态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而没有生态中、低和不敏感区,整体生态环境很差;漕湖、昆承湖、北麻漾和阳澄湖生态低敏感区所占比例较大;元荡、淀山湖和澄湖生态不敏感区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澄湖的生态不敏感区所占比例在8处湖泊中相对最大.

    湖泊生态敏感性最大熵模型地表温度人类活动苏州市

    1984年以来8个时期杭州主城区西部湿地格局研究

    娄艺涵张力小潘骁骏范津津...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西部低山丘陵区向杭嘉湖平原过渡地带为研究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和人工目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84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3年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出8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8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的8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的河流、沼泽和耕地面积在逐时期减小,建筑用地和道路面积在逐时期增大;2000年以来,湖泊/水库/坑塘面积也在逐时期减小;2005年以来,林地面积也在逐时期减小;1984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7年,湖泊/水库/坑塘在研究区分布最广泛,其次为林地;2013年和2018年,建筑用地的面积最大,其次为林地,再次为湖泊/水库/坑塘;1984年和1995年,研究区的湿地格局相对稳定;2000年和2005年,研究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明显萎缩、破碎化;2007年以后,在研究区中,除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被保护的较好外,其它湿地大幅萎缩,局部甚至消失.

    城市湿地格局遥感长时间序列杭州

    会仙喀斯特湿地沉积物的沉积速率

    张立浩吴雨晴朱宗强李艳红...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会仙喀斯特湿地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在会仙喀斯特湿地设置了 4个采样点,于2018年12月10日,根据实际采样条件,在各采样点采集了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岩芯中210Pb的比活度值并分析其垂直分布规律;利用210Pb计年常用模型中的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型,计算得到会仙湿地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沉积物中的过剩210Pb的比活度值为1.73~48.69 Bq/kg,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4个采样点沉积物岩芯中的过剩210Pb比活度值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在减小;利用210Pb计年的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型,计算得到采样点3(木林沙)和采样点4(竹红江)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81 cm/a和0.67 cm/a.

    210Pb沉积速率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型会仙喀斯特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对模拟污水中β-HCH的去除效果

    罗爽曾鸿鹄梁延鹏吴仲坚...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六氯环己烷(HCHs)的异构体β-HCH的去除效果,构建了 4种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分别为未添加基质且未种植菖蒲(Acorus calamus)、添加基质未种植菖蒲、添加基质且种植菖蒲并添加氨苄青霉素、添加基质且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在各人工湿地中,加入配制的β-HCH模拟污水;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湿地进水和出水中的β-HCH含量,分析人工湿地对污水中β-HCH的去除效果,并研究β-HCH在各人工湿地中的降解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β-HCH的去除率明显大于未添加基质的人工湿地,表明基质对β-HCH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在添加基质的人工湿地中种植菖蒲,使其对β-HCH的去除率提高了 14.46%~16.94%,表明植物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对β-HCH的净化能力;与未添加氨苄青霉素的人工湿地相比,添加氨苄青霉素的人工湿地对β-HCH的去除率减小了 2.48%,表明氨苄青霉素对β-HCH的降解有抑制作用;添加基质且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对β-HCH的去除率达到94.20%;β-HCH在4种配置的人工湿地中的降解过程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未添加基质且未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中,β-HCH的降解率过低,无法计算β-HCH在此人工湿地中的半衰期,在其它3种人工湿地中,β-HCH的半衰期分别为12.48 h、15.36 h和13.68 h.

    β-HCH菖蒲基质氨苄青霉素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