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化技术
石化技术

杨清雨

季刊

1006-0235

pcit.yssh@sinopec.com

010-69345106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1号发展研究中心《石化技术》编辑部

石化技术/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并重,为石化行业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南海高温高压井的应用

    黄飞宇莫康荣张帅杰艾常明...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控压钻井技术是采用自动适应钻井工序,来精确控制作用在井筒的环空压力的一种钻井技术,针对高温高压井窄压力窗口难题,控压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结合控压钻井技术特点,重点介绍控压钻井技术在该井的应用过程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为南海类似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片区中具有推广意义.

    控压钻井窄压力窗口高温高压井控海上钻井

    海上热采井多通道热敏封隔器研制与实验研究

    李大俭刘亚琼顾启林房清超...
    179-18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稠油热采井多为水平井,油藏埋深大,井筒沿程热损失大,目前采用"隔热油管+环空注氮气"的井筒隔热方式,应用中存在氮气注入量大、成本高、汽窜风险大等不足.为此,研制了多通道热敏封隔器.通过优选膨胀剂,该封隔器可依靠膨胀剂无卡瓦热力坐封,降温胶筒收缩上提解封采,作业安全性高;主体采用偏心结构设计,增加环空注氮/反洗井、液控管线及光缆穿越通道并配套单流阀,满足海上热采井筒管具备注氮通道及监测特殊要求.室内实验表明:封隔器坐封温度 240℃,耐温350℃,耐压 21 MPa,单流阀开启压差小于 1.5 MPa,坐封解封安全可靠,密封性能良好,在海上稠油热采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稠油热采井筒隔热热力膨胀剂多穿越通道

    物探测井在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地热勘查井中的应用研究

    宋启文刘翔宇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地热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案例,综合分析了自然伽马、电阻率、自然电位、补偿时差、井径等物理参数在不同岩石上的测井响应特征.对井中的实测曲线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解译了地层层位、岩性、井斜、井温、典型标志层和含水层等,为地热井下实管、下筛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地热井勘探的成井率,从而确定了地球物理测井是提高开发地热井成井率的一项重要措.

    物探测井地热勘查应用

    煤油气共生矿井顶板油气赋存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薛海涛王祥许志龙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富县矿区为例,采用钻探取芯、物探识别、分析化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油型气赋存特征,并探讨了顶板油型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主要赋存于煤层顶板 3 套砂体中,油气富集受到沉积相带、构造鼻隆与厚层砂体的共同控制,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煤油气共生矿井煤层顶板富县矿区油气赋存规律

    油基钻井液在龙凤山区块的应用

    田海涛韩少辉姜泉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水基钻井液相比,油基钻井液不仅具有更优良的井壁稳定性、抑制性、润滑性、抗温性与抗污染性,且能起到更好的储层保护性能,并且在滑动钻进期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钻进托压、黏卡的问题,已然成为一些深井、高温井、定向水平井和复杂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北 201 平台井是东北油气分公司首口平台井,也是龙凤山区块首次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克服了多项施工难点,创造了 13 项区块纪录,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台井的施工情况讲述了钻井施工过程中油基井液在配置、性能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龙凤山区块北201平台井油基钻井液性能在线监测

    川中Y地区沙溪庙组河道储层物性参数反演

    郑笑雪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Y地区发育不同组合类型砂体,受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气水关系复杂;富气河道构造低部位储层也比较发育,但气水过渡带难以准确预测.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地震数据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优势,开展高精度弹性参数叠前直接反演,以致密碎屑岩岩石物理建模为基础,综合多种弹性参数实现岩石物理参数联合反演,降低参数耦合效应,提高参数预测精度.为川中Y地区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河道物性参数反演弹性参数

    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中应用研究

    宋启文吕天江罗来冰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变电磁技术(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 TEM)是近年发展较快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勘探方法.由于其观测的是二次场,可在近区观测,对低阻含水体反应灵敏,而且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施工也很方便、快捷,所以效率很高.将该方法利用在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发大地下水勘查中,勘查效果极佳,所得成果接近真实,故提出将瞬变电磁法可以作为浅层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瞬变电磁法(TEM)地下水勘查应用

    子长-延川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王猛贾方方蒋立宏高其宇...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根据该方案,研究区的奥陶系地层被细分为两个超层序和八个三级层序.马家沟组由OSQ4-OSQ8 5 个层序组成,除OSQ4 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它均为Ⅱ型层序界面.

    马家沟组层序界面层序格架成因分析

    基于孔隙结构表征的煤层顶板油气层岩石流体赋存特征

    王文博许志龙宋涛刘坤...
    19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矿区煤层顶板延安组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探讨了顶板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组砂岩孔隙-喉道大小分布范围广,普遍为双峰分布,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孔组成大孔喉系统,而晶间孔构成了微小孔喉系统,孔喉体积及连通能力是影响砂岩中油气赋存的关键因素.

    煤层顶板富县矿区孔隙结构流体赋存

    鄂尔多斯盆地超深层天然气成因及分布特征探讨

    刘亚辉黄金桂杨骁郭田超...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隐藏着宝贵的超深层天然气资源,借助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测定仪的精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成因和分布特征,透过轻烃参数与焕烃气碳同位素的解析,揭示了超深层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勾勒出了超深层气层在研究范围内的分布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超深层天然气成因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