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代狭邪小说研究述评

    冯伟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狭邪小说的研究过程较为曲折:纵向维度经历了由零散到系统,由被少量认同到陈陈相因,甚至趋于"消亡",再到焕发"新生",继而蔚为大观的发展过程;横向维度形成了以文献、文化、文学为中心的多元研究格局.而这些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文学价值、现代性、空间、人物塑造及研究观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疏漏.基于此,在综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述及展望,并借此对近代狭邪小说研究构架及方向提出新的设想,或可为未来的研究开拓更多腾挪空间.

    狭邪小说综述经典化现代性人物形象

    20世纪以来湖南水利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刘长林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湖南水利史研究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受社会史兴起的影响,国内水利史研究呈现由技术史向水利社会史的转变,湖南水利史研究深受其影响.具体而言,湖南水利史研究大致分为水利技术与工程设施、水利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利经费、水利与生态环境、水旱灾害与治水救灾研究及水利与国家及地方社会研究.21世纪以来,湖南水利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以借助宗族等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湖南水利社会的研究成果被不断开拓.不过,湖南水利史研究仍存在较大问题,如缺乏本土领军人物、研究呈现"重湖区、轻山区""重视水利社会、轻视水利政治"现象,以及湖南水利史资料建设中存在分散性、滞后性等问题.

    湖南水利史水利社会反思与前瞻

    列宁争取和平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当代启示

    郑宜帆陈沛绅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战争与革命掀起的时代浪潮中,列宁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问题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争取和平的思想主张,领导布尔什维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列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论述了争取和平的制度基础与根本旨归,提出了争取和平的斗争并不排斥革命与战争、两制竞争背景下相对的"和平共处"是必要的、对外宣传工作对于争取和平的斗争极为重要等思想要点.深入研究列宁关于争取和平的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争取共赢进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争取和平世界社会主义《和平法令》

    《民法典》视域下遗产管理人制度实务问题研究

    罗师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确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填补了遗产管理规则的法律空白,对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相关规定较为笼统,难以有效地指导司法实务,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就遗产管理人的产生而言,在被继承人自行选定的情况下,应当允许被继承人通过委托他人选定遗产管理人;对于继承人推选产生的,应当进一步明确有权推选的主体和期限;对于法院指定产生的,则应当明确法院制定的根据和范围.遗产管理人可以自行辞任,且不以具有"正当理由"为必要,但需要对其辞任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遗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应当适度,否则不利于遗产管理制度的运作和发展.为了鼓励遗产管理人的尽职履责、避免遗产管理人制度被虚置,遗产管理人的报酬取得权应当优于其他遗产债务的清偿.

    《民法典》继承制度遗产管理人制度司法实务

    卢见曾《雅雨山人出塞集》的边塞书写及其书写方式

    刘伟楠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见曾谪戍塞外三年,所作《雅雨山人出塞集》真实地描绘了塞外地理风物,完整地呈现了边疆地理图景.诗人置身塞外,用艺术化的笔触展现了塞外山川风光和地理空间,其节候诗作在展现塞外气候风貌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愁和生命感慨.诗人通过运用在场与不在场的地理意象,将历史与现实、塞外与内地相联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塞外图景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从更深层次上呈现了清代的家国观念与疆域观念在士人身上的映射,展现了其边塞诗作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卢见曾《雅雨山人出塞集》边塞书写地理图景

    石刻文献整理范式的创新及其史料价值的挖掘——以《隋唐五代扬州地区石刻文献集成》为中心的论述

    曹万青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石刻文献整理的范式相较于古代金石学的时代,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但并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文字的考订校勘为主要内容.李文才疏证的《隋唐五代扬州地区石刻文献集成》,在这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创新性突破,该书不仅将散见于各处的隋唐五代时期扬州地区的石刻文献进行了萃聚整理,而且对整理体例的范式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创革.文字校勘精当而正其谬误、补订阙漏而考辩细微、疏证则旁征博引而论述详略得当,从而使得扬州地区隋唐五代石刻文献的史料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提升了石刻文献整理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隋唐五代扬州石刻文献二重证据法

    对比研究第二国际理论家思想的一部力作——评《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视角》

    徐志源俞良早
    124-126页

    接续传统与观照现实的文化记忆——《中国节日志·武当山庙会》述评

    李咏秋
    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