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治理效能到体系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研究的知识谱系

    黄徐强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主要从治理效能、程序机制、制度建设和体系构建等视角,总结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创新成就、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探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体系化,既要探究如何整合不同渠道、形式、层级和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更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考察如何实现协商民主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有机互嵌与有序吸纳,将协商民主有序纳入国家、政府、社会和基层等治理体系.

    治理效能制度体系协商民主

    文艺生态建设的中国语境与逻辑理路

    刘宏伟张永霞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的文艺生态建设必须考虑中国语境、遵照中国逻辑.以生态学的视角来观照文艺,将其放置于盘根错杂的"生态关系"链条中,全面系统地观察文艺的生存现状与问题,思考文艺发展的路径对策.文艺生态的建设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刹住文艺圈不良风气、推动文艺生态的正向演替.但是当前文艺生态显露出异化的现实景观.基于此,应从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弘扬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思考当前文艺生态建设的基本进路.

    文艺生态中国语境逻辑理路

    中国古代情理法之当代借鉴

    王君怡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的中国古代情理法是指融合了人情、天理、国法三者于一体的"情理"法.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皇帝专制下的人治产物,所以情理法也具有相同的属性,由此其体现出为实现个案实质正义的裁量的个别化、缘情定罪以及裁判依据的多元化、司法过程具有开放性等特点,但无论是古代的人治还是当代的法治,其法律背后的精神都存在共通之处,发掘其背后的法律精神,借鉴其对案件当中"合乎情理"的思想,并将其纳入司法裁量,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实质正义.当然,我们也要反思其中与当下法治精神的背离之处,比如其与法律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司法职业化趋势等都背道而驰.反恩情理法传统,同时谨防情理法当中的传统弊端卷土重来,对当下的法治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情理法法治裁量个别化司法过程的开放性缘情定罪

    论马基雅维利之"政治去道德化"

    唐吉意陈琳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其巨著《君主论》自问世起便在西方政治思想界掀起惊涛巨浪.书中在论及权力与道德、吝啬与慷慨、残暴与仁慈、伪善与守信等问题上隐形构筑了马基雅维利所认同的"政治"的内涵,核心便是"政治去道德化".然而马基雅维利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却饱受争议.无论如何,"政治去道德化"思想触及了政治的本质,即关于"政治"在应然与实然上的属性问题,并对后世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本质去道德化

    深入理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汪火良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重要论断,这个论断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它包括"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宏伟朴素的人权目标、"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的科学理性的人权定位、依靠坚实有力的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下的统一战线、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担当的务实—积极的人权态度等丰富的人权理论蕴含,深刻指明了党和政府推进人权事业的目的 旨归和中国人权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实际.认真研读和践行这个论断有助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初心和为政情怀.

    治国理政人权生存权发展权

    论政府官员腐败风险的发生与控制

    朱丽霞侯纶儒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反腐败事业取得的胜利态势不断扩大,中国的反腐败治理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腐败的风险控制对新时代的反腐败事业意义重大,有助于推进腐败监督体系的建设,完善标本兼治的反腐败体系,并且对行政决策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就风险的发生源来看,腐败的风险主要与价值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转型有关.应该从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水平、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探索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及加强反腐倡廉公信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来降低腐败的风险.

    政府官员反腐败新时代

    关于构建被告强制答辩制度的思考

    韩克兵刘进昂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诉讼中的强制答辩制度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诉讼中出现的诉讼突袭、诉讼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必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的概念、性质、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适用范围、适用主体、适用方式、法律后果、例外规定这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的具体设想.

    强制答辩制度诉讼突袭诉讼效率司法改革

    智能互联驱动公益慈善现代化转型——基于武汉公益慈善抗疫实践的研究

    杨述明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益慈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所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贯穿于人类文明历史演变全过程,在人类每经历一次大灾大难之后,公益慈善事业都会向前大大迈进一步.全球爆发并一直肆虐世界70亿人口的新冠肺炎,在第一波袭击湖北武汉后,人们不断深思探索人类应如何面对未知的各种风险灾害,以及如何极大地发挥公益慈善支撑人类实施最佳自救的方式方法.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武汉公益慈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悲壮实践,立足于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转型发展,围绕智能互联驱动公益慈善现代化转型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互联网与公益慈善相结合、公益慈善与互联网同演化演变取向;提出了公益慈善风险社会的应急功能、网络社会的协同功能、公平社会的分配功能和善治社会的共治功能"四种功能形态";提出了智能互联驱动公益慈善现代化转型的四条融合路径:融合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和融合公益慈善新体系.

    公益慈善智能互联现代化转型

    数字经济的本源、内涵与测算:一个文献综述

    丁玉龙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这一种内涵界定得到了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认可,后来被广泛加以借鉴.随着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关注度的提升,2017年以来,国内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数字经济的测算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构成了多样化的数字经济测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从已有研究来看,尽管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数字经济展开了广泛的测算和实证研究,然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测算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仍然较为匮乏.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基础数据不断完善,并且城市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测算和相关实证研究可能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智慧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秦良芳翁彬牟伟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智慧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可行路径.目前,我国有关智慧乡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方面的梳理、提炼或实践方面的创新、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现有研究多从概念起源、内涵界定、特点意义、实践模式、对策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过于零散化、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系统性梳理学界既有研究中有关智慧乡村建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成果能促进相关领域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

    智慧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