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匠精神研究:中心议题、学术特点及启示与反思

    韩玉德安维复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的当代语词,相关研究经由概念厘定、内涵发掘及追问当下中国何以缺失工匠精神,进而反思其当代价值并寻求如何培育等中心议题,呈现蔚为可观之况;学术特点主要体现为从历史典籍中汲取理论滋养、多学科交叉审视、中西方比较研究提供启迪借鉴、聚焦个案关注差异并深入挖掘,经历史追溯与回顾升华民族自信,凸显中西方工匠精神的思想文化背景等诸多差异.工匠精神研究在具体学科归属上不甚明朗,由此影响了研究层次和学术深度,亦需进一步梳理专门的工匠史、工匠文化及开展源自个体的工匠精神等研究,从而在历史与逻辑维度向学术纵深推进.

    工匠精神中心议题学术特点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研究述评

    潘璐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学术界从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数字劳动、直接生产过程的劳资关系以及生产总过程的分配关系四个方面展开对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新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总体而言,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在研究框架上,学界主要聚焦于微观层面进行了演绎分析,对分析框架本身的构建研究以及聚焦宏观层面的分析较少.就新的研究进路而言,需要在研究框架与方法上,进一步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剖析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技术变革引致分配关系变化的具体逻辑,提炼《资本论》等相关著作中马克思研究分配关系的具体方法;在分析维度上,加强研究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的相关论述,分析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再分配及其他分配形式的变化;在研究内容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研究分配的一般立场、观点、方法与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发展.

    数字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数字经济政治经济学

    近10年中国"水历史"研究的新视角、新问题与新方法——以历史流域学与水利社会史为中心

    马建强公坤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历史"研究是一门探讨人类在历史上与水互动的过程、结果与影响的学科.近年来,"水利史"研究受到历史地理学以及社会史学科的广泛关注,形成历史流域学与水利社会史两大研究热点.前者以"流域"为对象,着重探讨人地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旨趣;后者从社会史角度出发,将水利社会研究作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为勾连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找到了新的理论与方法.未来"水历史"研究及中国水历史科学建设,应不断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本土话语资源与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范式,同时应将关于水问题的理论研究,应用到回应可持续发展重大时代问题的实践探索中来.

    水历史历史流域学水利社会史水文化水文明

    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中的职能优化

    童德华黄昱铖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合规与纪检监察都是我国目前的热点话题,国有企业内合规与纪检监察间具有特殊的关系.合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合规概念则企业合规的起源不同.我国针对企业的纪检监察走过了一段波折的历史,最终因为《监察法》之制定而走向新的阶段.从企业内部管理与违法犯罪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内的企业合规与纪检监察具有在性质、目的与内容上的一致性.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与企业合规应当拓展其业务范围做到全面监管,并相互学习借鉴对方优势形成互补之势,二者都以构建企业内部合法运营文化为其高级目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与企业合规融合发展的经验可以适用于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企业合规监察法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波动周期耦合研究

    刘惠敏王珊珊郭贵松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基于2014-2019年中国16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空气污染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中,化肥施用量、私人汽车保有量、施工活动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相关性较大,家庭液化石油气供应量与空气质量指数相关性较小;考虑空间特征,空气质量指数受到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显著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城市内部治理和外部合作缺一不可.从城市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不同城市应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适合的绿色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从区域合作来看,为了有效应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区域之间要在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投资强度以及工业减排等方面加强协同性.在各个城市内部因地制宜建立大气污染治理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治理边界,逐步将周边城市的治理体系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绿色产业政策城市治理

    "荣期三乐"与儒家思想关系析论

    魏伯河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荣启期"三乐"人生观在历史上影响甚大.作为一份影响广泛的思想文化资源,对后来的儒、道各家思想均有深刻影响.一般认为其对道家影响较大,其实儒家学说中也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尤其在人本观、生死观、贫富观等方面.对此应有全面认识.

    荣启期三乐人生观儒家思想渊源

    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各界参加人民军队的心态内涵与时代价值

    潘大礼黄凯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各界参加人民军队心态的现实因素复杂多样,但总体来看主要是基于对国民党的不满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社会各界以学习榜样的心态、幡然醒悟的心态、懂得感恩的心态以及执意复仇的心态自愿参军,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随着时局的发展,社会各界建构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踊跃参军使得国共参军人数此消彼长,国民党及其政府破坏和平发动内战,不择手段征兵,逆历史潮流而动,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批判,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被社会各界当成"亲人""自己人",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各界参加人民军队最为普遍的心态,成为战局胜负的关键因素.

    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各界人民军队心态

    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策略

    王梦恬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抓住文旅融合这一契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荆楚文化是湖北的"中国形象"和"世界名片".本文从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视角,以荆楚文化翻译为例,探讨文化还原、直译、音译、增译等译介中华文化文本积极的异化翻译策略,以及如何传递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魅力,还原中国文化气息,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翻译能力,进一步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荆楚文化走世界"的品牌效应,以期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实践参照价值和理论探讨意义.

    文旅融合中华文化荆楚文化翻译策略

    《茶档:武汉市档案馆馆藏茶业档案资料汇编》评介

    陈文华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