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

黄晓伟

月刊

1002-3240

glkxj@163.com;glkxj@sina.com

0773-2898540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山路6号

社会科学家/Journal Social Scientis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以发表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发表社科研究成果,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

    张亮陈希聪唐韵萌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文章从反倾销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涉外法治研究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角度展开,提出应从法治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所涉的法律问题时,应重视具体案例中所体现的法律问题,并结合美国反倾销法、WTO的相关规定,提出对中国实践真正关切的法律对策.针对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问题,亦应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及相关法律政策,不断探索推动规则衔接机制的具体法治方案.在涉外法治研究方面,应围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等重要论断,结合涉外法治建设现状,总结涉外法治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统筹工作、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此外,对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学者而言,应关注国际经济法实践、中国涉外法治工作、国际学术前沿,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逐步提高中国法学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经济法反倾销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内地与港澳民商事法律冲突解决路径

    张亮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属性,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世界各国既有的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解决路径包括区际冲突法路径及统一实体法路径.内地与港澳三地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传统解决路径为参照适用或完全适用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规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内地在整体遵循传统解决路径的同时,在前海、横琴、南沙三个合作区展开了有益探索.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更为紧密、顺畅的规则衔接需求,鉴于示范法的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等特质,示范法路径是粤港澳大湾区解决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冲突法实体法示范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张劲松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管根本、管大局、管长远的系统性工程.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塑形铸魂,使乡村真正成为生态宜居的乐园,就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文章在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等方面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根据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中华民族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民族工作命运共同体

    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的"去增长"论批判及其超越——兼论绿色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陈云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绿色与增长是不相容的,只有去增长才能实现绿色,我们将其称为"去增长"论.这种论调主张以"熵流"问题为绿色分析起点、以"国民幸福指数"(GNH)为绿色评价标准、以"传统农庄化"为绿色生活追求以及以"降低劳动生产率"为绿色生产意向等."去增长"论的这种叙事范式看似很"绿色",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其本质是对现代化的反叛,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其实,在当今社会,绿色愿景必须推进,经济增长同样不可"落伍",二者可以做到协同推进,绿色发展的中国优势就可为此提供充分解释力.把握好这一点,有助于击破或超越"去增长"论的"绿色"神话,能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赢得国际话语权.

    西方绿色思潮去增长反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的伦理意蕴与实践向度

    唐海燕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终极价值指向探索,也是系统缜密的伦理体系,其伦理内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实践论相结合的逻辑时代范式.解读诠释共同富裕范畴的伦理内在本真、探讨廓清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理性之径,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基于辩证唯物论视域辨析,共同富裕的伦理本质阈值主要观照于人本实质、公正诉求、全面样态及生态导向.一是共同富裕蕴涵深邃的人本伦理,主要体现在对资本逻辑的反思批判、对人民至上的价值共识、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终极追寻相契合三个维度;二是共同富裕具有公平正义的伦理要义,聚焦于对平等公正的追寻、对平均主义的矫正以及正义制度伦理的建构;三是共同富裕伦理样态的多层级全方位,涵括了全体富裕与全面富裕共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共进;四是实现共同富裕须遵循应有的生态伦理原则,关键在于涵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赋能新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寻绎并凸显经济与生态的科学耦合.

    共同富裕人本思想人民至上公平正义生态遵循

    新质生产力与社会主义资本修复辩证关系研究

    俞使超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重要论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格局的新变化赋予了新质生产力更为深刻的时空内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超越资本逻辑、突破新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修复的关键因素,而社会主义资本修复又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揭示了资本主义为实现对其过度积累危机的缓解,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双重维度上的深化,加剧了世界不均衡发展态势.因此,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和社会主义资本修复的协同发展,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拓宽社会主义资本修复时空场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新质生产力社会主义资本修复协同发展和平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四重逻辑

    田重包大为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在的文化逻辑,学者们重审大众文化、反思文化危机,在艺术和审美中寻求实现自由的解放策略.再次是走向革命的政治逻辑,学者们在探讨文艺的革命功能、治理潜能和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以一种更加辩证的态度回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落脚群众的人民逻辑,学者们热切地讨论文艺为何服务人民、文艺如何服务人民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倡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人民文艺,不断谱写人民文艺新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找准历史出发点、紧扣实践着力点、锚定人民落脚点,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当代文艺实践经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解放文艺实践人民文艺

    元宇宙赋能数字旅游场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马三喜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数字文旅产业锚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目标原则,依托数字化知识和信息,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优化文旅产业结构,提升文旅数字化质量和效率,推动文旅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在此战略背景下,基于后工业城市发展背景提出的场景理论,作为全新认知视角为数字文旅贡献了嵌入体验、文化认同与政策研究创新依据.面对以数字技术重塑文旅形态的"元宇宙",剖析"旅游+元宇宙"的价值创造与产业进程对于拓展数字文旅场景研究边界具有极强的推动意义.然而,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场景的风险挑战,具有资本依赖预设存在炒作风险,技术路径依赖带来无序竞争,虚拟现实引发道德伦理隐忧.因此,推动元宇宙助推数字文旅场景升级,要打造原创性数字文旅场景IP,推进沉浸式、体验化产品与服务,驱动文旅市场治理手段与机制优化,加强赋能文旅产业元宇宙技术研发.

    元宇宙数字旅游场景数字技术文化空间道德伦理

    中国历史旅游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近40年文献计量分析

    刘玉芳马强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叩古问今、融汇创新.文章分析近 40年来现代旅游研究关于中国历史旅游地理研究情况,尝试构建历史旅游地理的概念框架和研究重点.分析发现我国历史旅游地理研究总体呈螺旋式上升态势,体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历史时期的旅游资源观及其利用、旅游者及其行为、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四大方面.基于学科和现实发展需求提出研究展望,包括历史时期的旅游地理发展的文化脉络和要素、旅游地理发展的基本格局和重要区域与文化廊道格局、历史当代联姻下的旅游地理要素-结构-功能的当代价值表现、旅游地理要素活化利用的典型模式和运营机制及借鉴.从基础研究和核心研究两个方面构建历史旅游地理交叉融合研究建议框架,一起对未来旅游业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旅游史旅游文化历史游记历史旅游地理

    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问题检视与实践进路

    廖粤生颜照坤王先亮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现实基础与功能诱因两个方面梳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生成逻辑,剖析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实践进路.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现实基础;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社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绿色发展是功能诱因,两者共同构成了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目前,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融合发展不明确的布局层面问题;供给结构不均衡、供给要素不健全、供给品质质量低的供给层面问题;消费观念滞后、消费场景单一、消费技能欠缺的消费层面问题;人才供给不足、安全防控薄弱、标准建设滞后的服务层面问题.因此,推进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优化布局、提升供给、促进消费、完善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