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辑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辑刊
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1001-6198

024-86120485

110031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社会科学辑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政为民 担当使命

    蔡达峰
    5-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结构

    何玲玲邱耕田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重大问题的根本观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方法.在世界观和方法论视阈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两种逻辑:知识逻辑和观念逻辑;表现为两种形态:科学知识形态和观念意识形态.该思想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又是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该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知识和观念两大形态的逻辑架构下,分别实现着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统一.作为真理性和人民性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本源性意义,为新时代深入理解和掌握"六个必须坚持"提供了答案和启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知识形态观念形态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唐明燕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而且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发挥指导作用,但仅凭其自身无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全部问题,它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合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细节的相通之处以及由各自理论气质决定的发展逻辑,是二者结合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二者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面具备不同优势,在功能上能够形成互补,这是二者结合的现实基础.从功能的互补性入手,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层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优势,是使二者产生深刻"化学反应"的切入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路径

    张占斌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较好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奠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具体措施路径包括:着力培育、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健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持续促进人力资本跃升,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积极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统布局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承托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硬件"需求;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产业和技术合作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战略与路径

    赵儒煜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产业技术体系有根本性、系统性变革的,具有更深认识自然水平、更高改造自然能力的产业技术体系.当前,正在快速推进的新产业革命就是相对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占据产业体系统治地位的传统重化工业体系而言的新质生产力的构建过程.随着新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的"产业缺位"问题已深化为新质生产力的缺位.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东北经济全面振兴,在战略层面上,要正确处理新旧矛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选择正确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具体路径上,应消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传统思维障碍,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着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根据不同产业领域选择不同的创新主体扶植路径,充分发挥区域内外创新资源作用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

    新质生产力新产业革命东北全面振兴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逻辑与路径

    杜庆昊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产业升级,既包括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包括发展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既有制造业产业先发优势,又存在要素市场不够发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度环境保障不够、产业集群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当前,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实施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应遵循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技术创新使用、政策制度"恰适"、经济循环畅通的逻辑,不断推动东北地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和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提升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

    东北全面振兴产业升级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改造

    走向空间政治经济学——关于《空间与政治》的解读

    张一兵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空间概念是列斐伏尔新的元哲学的核心关键词.空间概念不是抽象的泛指,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建构而成的.空间具有政治性,这里的政治是指社会空间生产中存在广义的支配性和奴役性关系,所以明确空间的政治性也就是确认作为元哲学的空间理论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中贯穿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的资本的逻辑,现在已经在资产阶级的都市化实践中全面渗透人们的 日常生活之中.整个日常生活的空间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场所,空间开始从属于交换价值,一切空间存在都变成了可以变卖的商品.这一新的变化呼唤着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即空间政治经济学.在列斐伏尔看来,这种生产关系再生产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正是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卓有成效的自我防御,这种防御建构了"资本主义的幸存".

    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空间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再生产

    霍布斯对国家存在必要性的两个论证

    段忠桥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布斯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对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作了两个论证:第一,一旦国家不复存在,社会将成为"自然状态",人天性中的竞争、猜疑和荣誉必然会导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状态,使人们的生活陷于悲惨的境地;第二,"自然法"是使人们摆脱战争状态的"理性的指令",但对"自然法"的遵从需要某种"使人们畏服并以刑法之威约束"的权威,因而需要建立国家.他的这两个论证虽然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和批评,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地研究.

    霍布斯国家存在必要性自然状态人性自然法

    思政课"讲道理"的日常生活基础

    吴宏政李泰霖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于,充分发挥日常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直观性作用.日常生活是思政课的"立意"基础.明确思政课的"立意"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而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意.为此,思政课要把日常生活世界作为"思政大课堂".为了达到这一"立意",就要基于日常生活做好思政课的"素材选择".充分利用 日常生活素材的感性亲近性,加强经典素材与 日常生活素材的衔接,从而基于日常生活素材深化"讲道理".在素材选择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面向生活世界的"话语转换".基于价值观"日用而不觉"的特征和日常生活话语的基本特征,不断推进"教材话语"向"日常生活话语"的转化.

    思政课讲道理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回溯与展望

    佘双好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概念生成到形成科学,再到建立专业学科,实现了里程碑式跨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40年发展的重大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形塑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二是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三是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四是培育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也存在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专业发展与学科发展问题以及全员化与专业化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变革.

    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全员性与专门化学科范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