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化"概念的原理性溯源——基于概念演变的视角

    亓光张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基础是其原理性贡献,而原理性贡献的前提是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概念的原理性创新.马克思主义从主体性、文明性和知识论维度构建了文化概念的新架构,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哲学视界和创新方向.在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概念的本质透析、丰富社会主义文明的鲜活实践、凝练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概念的创造性提升.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提炼、生产和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准备.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文化主体性、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等原创性概念和理论在主体性规定、文明性内涵和知识论架构等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概念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概念文化主体性文化生命体

    全球文明视野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阐释——出场语境、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

    刘世强周杰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从全球文明视野审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深入把握"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中国方案,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良性互动.从出场语境看,世界文明格局重塑、西方文化霸权终结、全球治理赤字加重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从内在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任务,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理念指引,以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为内在要求,以打造新型文明伙伴关系为行动路径.从价值意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推进了人类文化共同体建设,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在新征程上开创文明交流新局面、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文明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化主体性何以实现——以戏曲文化创新发展为例

    张健周旻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主体性具体体现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并与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融合的精神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百余年的砥砺探索是其生成的实践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文化主体性"重要理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推进"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戏曲文化对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主体性,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发现:构建新时代戏曲发展体系,在世界视域下增强中华文化的普及性和认同度,是巩固和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有效举措.要强化文化自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融合传统与现代,提升文化吸引力;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传播中国声音.

    文化主体性戏曲第二个结合创新发展

    我国地方债危机处置的理论与借鉴——基于债务货币化的考察

    刘锡良张圣明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地方债规模过大,经济增速趋缓,多地债务相继逾期,一旦爆发债务危机,或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学界对当今中国语境下地方债货币化与恶性通胀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尚不足以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基于此,在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视角下,探讨部分经典货币理论和典型事件适用前提和产生背景,探寻我国债务货币化的科学理论支撑,借鉴巴西地方债危机成功处置的经验.研究发现,债务货币化并不必然引发恶性通胀,而正是我国妥善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可行选择;"国家资本结构"理论为其提供了中国特色的理论支撑.

    国家经济安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债务货币化国家资本结构

    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曹萍古智猛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明确要求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新征程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动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把县城做强、把农村建好、把要素激活、把服务配优、把基底夯实,加快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县域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研究——生成逻辑、复合结构与优化路径

    田玉麒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标识和实践指向,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转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与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一脉相承而又深化发展的结果,遵循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实践逻辑,体现为从管党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变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动态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体现为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运行机制的复合,由此形成完整的结构.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坚持涵盖全领域内容、覆盖全层次对象、确立全过程责任和贯通全局性制度.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的建设自我革命

    从"照着说"到"自己说"——对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的思考

    柴文华郭佳明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哲学史话语是以"哲学"概念的引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以及中国哲学史书写为助力,逐步走向学界的.它的建构过程已经从"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照着说"过渡到如今多维度的"自己说"阶段,这代表着中国哲学史的话语开始由外来主导转向独立自主.当下,面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三次转向,选择"自信与自主相统一""特性与共性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建构原则,采取自织"滤网",融合现代化的人文语境、选取现代化的汉语文本为建构路径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可以进一步推进自主的中国哲学史话语的建构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照着说""自己说"自主性中国哲学史话语

    唐宋金牛道北段路线之变迁:以历代纪行诗为中心的考察

    张仲裁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金牛道北段的路线变迁,既往研究过度依赖地志记载,对历代纪行诗未予以充分关注,文献材料的考辨不够细密,相关解读多有可商.金牛道北段有几个关键的节点——百牢关、三泉县、五盘、筹笔驿.五盘的地望,不可能在嘉陵江东岸,而只能是今川陕交界处之七盘关,明代薛瑄《五盘山》一诗是关键证据.地志关于筹笔驿的记载淆乱不明,依据陆游生前编定《新刊剑南诗稿》所录纪行诗,筹笔驿只能在龙门阁以北,以其为明清以后的神宣驿是最为合理的.根据现存文献,唐宋时期百牢关向西移动的说法不能成立,目前只能遵照《元和郡县图志》之说.在确定这几处关键节点之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可以断定唐宋金牛道北段的路线情况:此段水陆兼通,金牛是陆路北端之节点,三泉新县是水路北端之节点;陆路必经五盘——筹笔驿——龙门阁一线,不可能沿嘉陵江岸而行;宋代受三泉县战略地位之影响,五盘至金牛一段主驿道有向西摆动之情形.

    金牛道五盘筹笔驿百牢关三泉纪行诗

    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科学内涵、历史实践和现实启示

    廖冲绪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原则、动力、特点、方法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阶段目标的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史实践,对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

    文化的力量:传统社会规范对居民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研究

    邓国营蔡红宇李德山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社会规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儒家传统社会规范对居民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传统社会规范对居民住房购买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受儒家传统社会规范影响越深则更加偏好购买住房.机制检验发现,儒家传统社会规范会影响家庭的"男孩偏好"和"储蓄偏好",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租购选择.异质性检验表明,儒家传统社会规范会因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对居民租购选择产生异质性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儒家传统社会规范对受教育程度较低、40岁及以上和男性居民的住房购买行为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能为新时期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社会规范儒家文化养儿防老租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