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工站跨部门福利资源整合传递的行动逻辑——基于协同价值创造框架的分析

    陈歆泰彭华民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挥社工站整合多元资源的功能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倡导内容之一.已有研究弱化了对社工站如何整合市场资源的探索.基于协同价值创造分析框架,本文研究的问题是社工站如何通过协同价值创造,整合传递有着不同核心价值和交换中介的市场部门的资源.研究者选择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典型个案,多次收集多元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工站采取先通过政府支持、熟人关系以及站间共享,与企业形成交易型协作;再通过利他道德和服务效益考量引导企业共同创造了四种合作价值的行动逻辑,完成福利资源的整合传递.研究本土化了协同价值创造理论.建议社工站加强对福利资源适配性的评估,并进一步应对合作关系可能存在的风险.

    协同价值创造社工站资源整合传递跨部门合作社会福利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数字化陷阱"

    杨海涛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场景中,大量数字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可能会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量数字技术引入城市社区场景,而没有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相互融合,那么它将可能会使各种社区力量和社区组织陷入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具体而言,城市社区居民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残缺";社区管理力量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错位";社区市场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失败".唯有高度重视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保证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社区环境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治理数字化陷阱

    《民法典》担保物权法结构功能主义编纂的理论背反

    董学立秦琛
    10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法观察,担保物权法编纂理论有"结构形式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结构一元主义".在"结构形式主义"担保物权法中零星植入"结构功能主义"立法元素,无法完成"结构功能主义"编纂目标:"结构功能主义"以担保物权"类型多元"为立法预设,并由类型引致导向"类型极元";"结构功能主义"又以担保物权"规范一元"为编纂目标,却终因须对"类型极元"担保物权的规范填充而导向"规范极元".《民法典》担保物权法的编纂理论应该是"结构一元主义","结构一元主义"的实质是担保物权"规范一元".虽都是"规范一元","结构功能主义"的"规范一元"与"结构一元主义"的"规范一元",实现机制完全不同:前者是在担保物权类型多元模式下,依靠健全"类规范主动准用规范"立法技术,或然实现的"规范一元";后者则是在担保物权"类型一元"模式下,凭借"类型一元"自身的结构性力量,必然渠成的"规范一元".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有"规范一元"实现的结构性、直接性和彻底性,因而足以作为《民法典》担保物权法法律解释和法律续造的理论基础.

    结构功能主义规范一元理论背反

    "双碳"目标下董事气候法律责任的制度构建——以气候风险为视角

    魏庆坡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作为气候风险多元共治的首要责任主体,新《公司法》确立的董事义务及其履职制度难以涵盖公司应对气候风险的内在要求,有必要辅以董事气候责任.公司气候损害责任之所以可以归因于董事,缘于我国《公司法》制度目的转向、董事勤勉义务以及减排现实需要.基于《公司法》下董事义务,董事气候责任类型主要包括勤勉和忠实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完全未能或未能完全考虑和管理可预见重大气候风险,后者则是有意忽视与气候相关重大风险或决策不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化原则.为落实董事气候责任,应在《公司法》层面确立董事预防气候风险义务与补偿的相关条款,构建董事承担责任的证据要求以及突破董事信义义务对象之规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财务风险具有可预见性,董事有义务将气候变化纳入公司战略、监督和披露当中,重塑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董事义务规则体系.

    "双碳"董事气候责任勤勉义务忠实义务气候变化

    国家荣誉制度的创新发展:理论构造与法治路径

    李涛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荣誉制度的创新发展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看,国家荣誉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安排,旨在通过授予荣誉和褒奖功绩来激励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实现对全社会价值观的有力塑造和引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成熟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离不开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其执行的基础和依据.要进一步明确宪法所确立的国家荣誉制度原则,通过立法方式使宪法所确立的重要原则获得更为明确的阐释;将宪法确立的国家荣誉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具体化、体系化,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国家荣誉的授予标准、程序和条件;创设宪法未规定的相关国家荣誉制度内容,完善涉及国家荣誉制度的国家政策、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与法律规范.

    国家荣誉功勋荣誉表彰宪法实施价值引领法治原则

    创造力与评价:人工智能的建模探索及其哲学问题

    高新民严国红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建模创造力时既重视研究创造力与评价的关系这一带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也重视在自主创新计算系统中建构有自评和评他功能的评价模块.这样的研究既让创新系统如虎添翼,又向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在创造力、价值、评价及其关系问题上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受人工智能评价研究的启发,应该而且可以从哲学上重思创造力与评价的关系,进而获得新的发现.人的创新活动除了受已发现的机制、变量的制约之外,一定还有类似于计算创新系统中的内嵌评价模块,它让创新主体在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反思、验证、评价自己的创新活动,思考已做的工作相对于自己过去和别人已做的同类工作有无重复,有无进步,并根据评价适时调整自己后面的创新活动,最终让创新成果凸显.

    人工智能创造力计算创造力评价

    科学的基础与本质——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科学体系"的阐释

    马飞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德格尔对科学的思考从追问科学基础的可能条件转变为追问科学之本质.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之为"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解释可以相应地在其科学之思的问题境域中来理解.从形式上看,精神现象学既是为科学体系奠基的部分,又是处在科学体系之内的部分,具有双重位置.这种双重位置在实质上呈现为绝对知识返回自身的过程和意识向自身意识的过渡,在区别于科学的外在奠基的同时开辟出一条富有张力的"通道".海德格尔对"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阐释构成他与黑格尔争辩的一个重要维度.

    科学体系科学奠基精神现象学绝对知识海德格尔黑格尔

    四川义和拳运动资阳首义史事考

    邱涛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义和拳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它前承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之余绪,后启清末十年民变、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之先声,从边缘到中心,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应予重估,其基本史实应得到更好的发掘和梳理.而作为独立运动形态的四川义和拳运动第二阶段,资阳首义是其标志性事件.关于资阳首义的名实、爆发时间、过程、规模、转折性事件,涉及诸多历史问题,需要根据史料做出细致的梳理和辨析.

    四川义和拳运动资阳安岳首义天鼓桥教案

    种族与文化之辨:蒙文通周秦民族研究之旨趣

    张凯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从文化与历史的视角建构中华民族成为追寻现代国家的重要议题.近代新史学更是致力于从地理与种族视角重新整理古史,梳理中国文化的实情及其演变.蒙文通在古史三系说的基础上,围绕夷夏儒法之争展开周秦民族研究,意图整合文化民族与历史民族,彰显儒史相资的学术理念,落实经说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成为重建国史体系、阐发"义与制不相遗"儒学系统的关键环节.在近代学术流变与民族认同的视野中考察蒙文通周秦民族研究的宗旨,既能揭示近代国史叙述的丰富内涵,又能进一步激活中国传统,展现中国固有文化近代转型的丰富维度,为当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知识与思想资源.

    种族文化蒙文通周秦

    西周外服封建体系整合论析

    孟浩彭邦本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时代的众多外服邦国可以用三种二分法进行分类,而新建之国与古国之间存在着外服邦国中的主要矛盾.外服封建体系整合的主要步骤有三:首先,周人在王室主导下初步确立某一地区的统治秩序,消灭敌对古国,拉拢部分重要古国;其次,周王在当地分封以同姓国为主、异姓国为辅的新建之国,构建关系紧密的在地据点;最后,王室以新建之国为依托,强化对附近古国邦族的控制,实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封建统治.

    西周封建体系整合分封新建之国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