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辉煌与思想精粹

    顾海良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是“化中国”和“中国化”两个方面的结合,呈现为螺旋式上升的思想过程.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思想历程的起点;之后,政治经济学“化中国”的特征逐渐呈现,深化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道路的理论探索.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毛泽东思想形成相随齐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实现了从分散的到系统的“化中国”过程、再到“中国化”的思想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续写了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以“第二次结合”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开创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得辉煌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拓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思想精粹.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化中国”“中国化”思想精粹

    纪念与叙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

    陈金龙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如何叙述和表达,是学术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纵观历次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形成了四种表达方式,即通过历史主线、借助重大事件、聚焦历史贡献、凝练历史经验来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四种话语着眼点不同,功能也存在差异.回顾建党纪念的话语建构可以看出,建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话语要有大历史观,科学把握历史主线、合理选择重大事件、准确评价历史贡献、系统诠释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建构至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历史经验话语建构纪念活动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回顾与时代展望

    李龙刘玄龙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取得了丰硕理论和实践成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必须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兼收并蓄人类一切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创新,为法治中国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习近平法治思想

    论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的政治哲学意义

    张盾黄涛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力与法律之来源的正当性是最重要的政治问题,革命是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解决.马克思认为,在现代社会,权力与法律的正当性来自无产阶级大众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施米特关于“主权就是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题提供了在理论上对马克思革命观进行重新阐释的重要契机,阿伦特对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研究则为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参照性的历史视域.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如果放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法哲学的学术背景中看,乃是马克思论述革命、权力与法律之正当性问题的最重要文献.因为从近代人民革命和人民主权原则的发展来看,马克思在这一文献中通过解读巴黎公社所揭示出来的社会革命原则和无产阶级主权原则,比之前任何一次革命的目标和理念都更加前卫,更加彻底.这份重要理论遗产及其当代价值,仍然有待发掘.

    马克思主权制宪权革命非常状态施米特阿伦特

    文本学研究何以实现“史”“论”“著”的统一

    杨洪源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版本考证、文本解读和思想阐释为内容的文本学研究,延续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史”“论”“著”相统一的学术传统,实现了文本、历史、理论、现实之间的有机结合.遵循文本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始顺序版”出发,具体解读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所作的七条论证,清晰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即共产主义的最初形态、政治形态、完成形态、实现途径、历史方位,以及理解共产主义所需借助的理论资源、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的内容补充.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延续了《莱茵报》时期和克罗茨纳赫时期对于当时各种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与定位,于巴黎时期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在其之后的思想发展中得以深化.与此同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原理和“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感觉与对象的关系”“人化自然”等命题,也在其中得到了重释,最后,不同时代之间的同构性,使得共产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即其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不断开显出来.

    文本学研究文本历史理论现实

    生产劳动形态历史变迁与体育活动意义阐释

    胡光霞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的感性存在的两个重要面向,生产劳动与体育活动有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尽管生产劳动构成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及延续的重要保障,然而生产劳动的形态及人们对生产劳动的观念却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从最初被贬抑为人的动物性的表现,到构成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基础,再到马克思所阐释的作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劳动本质不断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作为人的感性存在的自由表达,其自身意义与价值的彰显伴随着生产劳动形态的历史变迁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基于生产劳动形态及观念历史变迁的视域,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体育活动的价值.

    生产劳动历史变迁体育活动意义阐释

    他者幸福:日常生活中的微观异化薄片——瓦内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解读

    张一兵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直接劳动关系颠倒成为事物与事物的金钱关系,而在瓦内格姆这里,这种事物化则连带着生发出一种更恶心的主观异化构境,他将列菲伏尔的“小事情异化”变得更加毛细血管化:它使人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和所有言行,像已经事物化的物性构序关系一样猥亵式地跛行.资产阶级的事物化颠倒,让整个人的生存世界都变了味,日常生活塑形的一切细小碎片都会散发出铜臭.资产阶级日常生活苟生的平庸性,并非超现实主义所批评的无所作为式的麻木,在更深的辩证法构境中,恰恰在于所有处于苟活中的人无法感知到一种可怕的屈辱.苟生人的生存关系始终在世于羡慕他者的欲望之中,我羡慕故我在,用拉康的逻辑构式来说,羡慕即“伪我要”的在场,羡慕在则真我不在.

    瓦内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苟生我羡慕故我在

    从虚假到超真实: 日常生活游戏中资本角色的华丽蜕变

    王国富蔡莉萍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发达工业社会通过资本主导的文化工业建构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追求物质享受的需要游戏.鲍德里亚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游戏从追求个人享受的物质消费转变为追求社会认同的符号消费.日常生活游戏的升级换代推动资本角色的华丽蜕变,资本从受理性批判的虚假需要的生产者进化成拒绝理性批判的超真实需要的生产者.资本主导的社会价值编码系统任意操控符号意义的生产,促使符号成为超出物的真实限制的超真实存在.日常生活游戏借助符号的超真实消除真实与幻象的对立,诱导人们主动参与社会阶层区分的符号消费游戏,通过竞争性合作培育人们对消费角色扮演游戏的心理认同,塑造没有反对者的消费神话,凸显资本作为消费游戏掌控者的超然地位.

    资本角色虚假超真实日常生活游戏符号消费

    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千慧雄安同良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水平创新的理论框架下,嵌入银行业古诺竞争的市场结构,构建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系统地阐释银行业市场竞争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融资成本降低机制和人力资本回流机制,同时使用中国省城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对实体企业客观上存在“掠夺性”;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上述三个传导机制基本畅通;中国的银企关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为推动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技术创新,要多措并举推动银行业市场竞争,疏通传导渠道;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银行业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融资成本降低机制融资约束缓解机制人力资本回流机制

    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空间依赖性研究

    郭熙保龚广祥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考察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在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在采用变换估计方法、反事实推断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同一乡镇不同村的家庭农场在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上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半径的扩大而微弱下降,位于不同乡镇的家庭农场在农业新技术采用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同一乡镇但地理距离更远的“纯行政邻居”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比地理临近但不属于同一乡镇“纯地理邻居”的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大.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采用特征变量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但邻近家庭农场特征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不容忽视.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家庭农场农业新技术空间依赖性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