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研究——基于31个省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丙奇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惠金融可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合理融资需求,巩固脱贫成果.文章从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共12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测算方法测度了全国31个省市2010-2017年的普惠金融指数,以评价各省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减贫的总效应和渠道效应,以及影响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两个因素,结论如下:第一,普惠金融具备减贫效应,能够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且普惠金融各维度也存在减缓贫困的渠道效应;第二,市场化指数较低和文盲率较高的地区,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较弱.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作用机制减贫效应影响因素

    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贫困变迁(1995-2018)

    陈燕凤夏庆杰李实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CHIP1995年、2002年、2013年、2018年四轮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的消费贫困进行分析发现:从1995到201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家庭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食品烟酒支出占比大幅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比、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和居住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基于2010年不变价人均纯收入2300元农村扶贫标准和世界银行每人每天3.2美元中低收入国家贫困标准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贫困指数显著下降;对消费贫困指数变化的来源进行分解发现,经济增长是消费贫困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家庭从农业转向非农经济活动是贫困比例下降的主要途径.

    农村贫困变迁消费贫困经济增长非农经济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庋置之五省官书局合刻本二十四史对比研究

    李凭姜霄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省官书局合刻本是二十四史版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无论从印制方式还是从版式结构看,都是传统文献本向近代版本发展的转捩点.通过考察它的庋置状况,既能够反映相关地区在传统文献方面的积淀,又可以揭示传统文献脱胎旧式窠臼的趋势.笔者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图书馆中庋置五省官书局合刻本二十四史的情况作了普遍考察.通过对比获知,不仅大湾区各重点图书馆都庋置有一定数量的局刻本,而且澳门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藏本均为足本.其中,澳门大学藏本为完善的初期印本,其版式结构及材质具有标杆性意义;华南师范大学藏本则由补配组合,在材质方面参差不齐,却能系统地反映局刻本在印刷方面的演变过程,因此在中国印刷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二十四史五省官书局合刻本澳门大学藏本华南师范大学藏本

    宋写本《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的再发现

    何兆泉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写本《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以及《中国家谱总目》等重要目录学著作所载中国现存最早的族谱文献,主要庋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有宋残叶及清抄本见藏上海图书馆,堪称稀世之珍.宋写本历南宋、元、明、清八百余年深藏无闻,其意外发现与近代内阁大库档案的公开整理直接相关.结合钤印及夹签信息,可知上海图书馆藏宋写本、清抄本源出江苏宝应刘氏"食旧德斋"旧藏,受张之洞委派参与内阁档案整理的刘启瑞,是文本背后隐而不显的关键人物.上海图书馆藏宋残叶系国家图书馆藏《仙源类谱》散出佚文,南北残帙能够衔接"合璧".此外,罗振玉私藏"宋玉牒写本残叶"其实出自嘉定十三年史弥远提举编修《三祖下第七世宗藩庆系录》,并非罗氏所猜测的属别种体例的谱牒文本.宋写本谱牒的再发现及其基本面目的还原,对重新审视中国中古谱学向近世谱学转型的复杂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其所载逾2700位人物传记信息,则为拓展多元视角下宋代政治制度史、微观人口史、社会网络关系等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材料.

    宋写本《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谱牒内阁大库

    海南渔民《更路簿》地名命名考

    阎根齐吴昊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宋至清,记述我国南海诸岛石塘、长沙地名的文献、图籍多达百种,指今何处众说纷纭.明初《郑和航海图》已经明确"石塘"指今西沙群岛、"长沙"指今南沙群岛.在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中,又将"石塘"缩小到指今永乐群岛的范围.海南渔民又称"石塘"为"七峙",而称文昌东部的七洲列岛为"七洲洋",由七座岛组成故名.海南渔民在《更路簿》中最早划分海区,将西沙和南沙海域划分为"东海"和"北海",称两者之间的海区为"半潮洋",比我国官方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海域的命名还早.

    海南渔民《更路簿》"石塘""长沙"

    陈伦炯绘《沿海全图》及其海防认知分析

    成一农杜晓伟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海全图》是陈伦炯撰《海国闻见录》的附图,采取"陆上海下"的绘制视角,描绘大量海防与航海地图的要素,服务当时海防建设和保障海上航运.就海防而言,陈伦炯认为政府的海洋管控应该向外洋深入,必须重视水师人才的培养,使其熟悉沿海内外洋地理形势.就保商而言,雍正时期明确水师有护商之责.陈伦炯也重视海上航运安全,《沿海全图》绘制有大量航海图要素,目的在于帮助航海者了解沿海地理信息.整体来看,《沿海全图》体现的是陈伦炯"以天下治安为念"的海防与海疆治理理念.

    陈伦炯《海国闻见录》《沿海全图》巡洋会哨海上航运

    论曹植《辨道论》的思想立场与现实指向

    吴怀东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朝以来建构的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士形象掩盖了其杰出的政治才能.《辨道论》是载录曹植政治活动与理论思考的重要文献,此文采用"辩""论"二合一的庄严形态,表达了否定方术的思想,并揭示了曹操招致方士的政治目的,显示曹植对其时重大政治与思想问题的高度关注.此文作于曹植与曹丕争夺太子之位失败之后,其时曹植心态仍十分积极,足见他的冷静、理性与坚忍,显示出曹植的政治成熟与智慧.曹丕称帝及曹叡继位彻底改变曹植的命运,使其倍受打击,与《辨道论》观点相左的《释疑论》显示其心态由积极转向消极,其思想亦发生巨大变化."鱼山梵呗"的传说、《广弘明集》收录《辨道论》以批判道教成仙之说,证明了曹植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影响力.

    曹植《辨道论》方术佛教政治才干《释疑论》

    金代战争与文学

    胡传志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与宋、西夏、蒙古先后作战五六十年,文人对战争的态度因战争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创作亦随之变化.金初伐宋,随军文人没有抒写攻城略地的战功,蔡松年的创作主要表现了消极的厌战情绪和退出战争的喜悦之情.完颜亮南侵时创作的多首诗词,鼓吹战争,特色鲜明.燕山无名氏的寄夫诗侧面反映了家室分离的灾难.金章宗朝盛极而衰,文人们支持南北战争,创作了一些直面战争的作品,战争文学出现诸多新变.贞祐南渡之后,很多文人卷入战争,由关注战事转为聚焦民生,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超越了敌对政权的畛域,为战争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

    金王朝战争南宋蒙古西夏文学创作

    《水浒传》"替天行道"来源新考——兼论《水浒传》成书问题

    姜荣刚
    18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替天行道"是《水浒传》创作观念的核心体现,以往认为它直接袭自所谓的元代"水浒戏",然"水浒戏"没有元刊本存世,明刊本出现的这一创作观念乃是《水浒传》对它的回流,而非相反."替天行道"观念的出现与明代尤其是嘉靖一朝特有的政治文化思想存在密切关系,绝非简单承袭"水浒戏"的结果."替天行道"创作观念的注入促成了《水浒传》由原始水浒故事的暴力抗争向忠奸对立叙事模式的转变,这种诉求与作品的招安思想及其题材来源,都颇为一致地指向正德、嘉靖年间,因此《水浒传》只能成书于嘉靖初年.

    《水浒传》"水浒戏""替天行道"成书

    智慧社会视域下的政府监管创新:使命、困境与进路

    郭剑鸣赵强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社会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生产方式,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增加新的社会需求和诸多便利,同时也给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带来新风险.这意味着智慧社会下的政府监管肩负着管控风险和释放红利的双重使命.传统的分领域、分层次的割裂式监管面临体系钝化和功能梗阻困境,基于信息不对称、将风险解释为点对点串联呈现的思维在智慧社会下将被颠覆,依托智慧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赋能的深度融合,信息对称的可能大大增加,风险将更多地以并联方式被发现和处置,因而政府监管体系可以智慧监管平台的模式再造为横向集成化和纵向扁平化的结构.同时,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向基层、市场和社会赋权,政府监管将展现强大的吸纳性功能.面对各方都没有优势的新风险,如何打破狭隘的专业化和僵化的科层化监管体系,强化对外部监管能量的吸纳是监管创新的不二进路.

    智慧社会政府监管社会治理社会风险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