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唐克轩

双月刊

1671-9964

xuebao@sjtu.edu.cn

021-64789728

201101

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36号信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Agricultur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生物学、植物科学、园林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农业化学与农业物理学、农业环境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或快报。凡是上述范围内的稿件,无论校内、校外欢迎赐稿。其宗旨主要是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是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入侵淋巴循环的研究

    杨君杜玉明王振霞李岩...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尔通体通过抑制宿主淋巴结内免疫反应,利用淋巴循环侵入血液导致持续性菌血症.4型分泌系统是巴尔通体建立持续性感染的关键因素,但尚不清楚4型分泌系统在巴尔通体侵入淋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VirB4基因是4型分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实验以敲除VirB4基因的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与野生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分别侵染大鼠淋巴循环系统来评价4型分泌系统对菌株侵入淋巴循环能力的影响.通过大鼠胸导管引流模型,用q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的菌载量.结果 表明在不同的时间点,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均能够进入淋巴循环,但在感染6h后,淋巴循环中的VirB4缺失菌数量大于野生型菌.提示4型分泌系统并不决定特利波契巴尔通体侵入淋巴循环的能力.

    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循环

    基于HS-SPME-GC-MS方法分析鉴定紫马铃薯香气物质的研究

    虞圣达吴乔羽罗静吴金鸿...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紫马铃薯粉末香气物质,并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和萃取温度对香气分析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饱和食盐水、纯水、粉末3种预处理条件中,由固体粉末分析确定的有效香气化合物更接近于真实的紫马铃薯香气组成;在25、40、60、80℃这4种萃取温度中,60℃萃取温度所分析鉴定的香气物质种类和丰度数据最优.因此选取60℃与固体粉末作为最佳萃取温度和预处理方式,并且对此温度下固体粉末香气物质建立指纹图谱,进行不同种类判别.结果 发现马铃薯香气主要有壤香、酸香、烤香、焦香、青香、果香、花香这几类香气物质.其中壤香主要成分是1-辛烯-3-醇和正戊醇,占总组成16%;酸香以C-6以下直链酸为主,占30%;烤香以甲硫基丙醛为主,占4%;焦香以2,5-二甲基吡嗪和2-戊基呋喃为主,占9%;青香以已醛和2-壬醛为主,占18%;果香以壬醛为主,占15%;花香以苯甲醛和异戊醛为主,占8%.本文鉴定的紫马铃薯香气物质指纹图谱定性分析结果可以为以紫马铃薯为原料制作的各类食品香气评价和薯类风味调控技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紫马铃薯香气分析

    热加工对扁桃仁过敏原影响的研究进展

    徐圆融廖梅吉王丹凤焦顺山...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扁桃仁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影响其过敏原蛋白的结构及含量;同时,食物基质中还原糖和脂质可以和扁桃仁致敏蛋白相互作用而最终影响其致敏性.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报道,对扁桃仁过敏原蛋白常用的3种体内检测方法及4种体外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阐述不同热加工(高温高压、热烫、煎炸、微波、烘烤等)对扁桃仁致敏性的影响,为扁桃仁热加工脱敏方法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扁桃仁致敏性热加工Amandin

    法国园林发展的三个时代

    张德顺孙力Marie Simon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乎自然界中的所有土地都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造.露地或绿篱、森林或都市、海滨或山地等等都是经过200多世代的人类居民因自身发展需要改造的结果,这一改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更替、风土侵蚀和气候变化.目前的法国园林是文化历史漫长进化及其突变过程的结果.本文将法国园林的演变过程分为3个主要阶段:农民的时代,艺术家的时代,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时代.以此帮助了解法国一千多年来园林外观风貌和动态演替过程,分析各阶段园林的主要特点,为园林的未来与发展提供经验和方向.

    法国园林史中世纪生活变异乡村园林城市园林

    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原位检测的5种绿化植物异戊二烯释放速率

    熊峰吕俊瑶周丕生殷杉...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约占全球BVOCs释放总量的44%,被认为是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封闭式采样-热脱附-气质联用(GC-M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异戊二烯检测方法,但存在分析周期长、步骤复杂、时间分辨率低、易产生系统误差等问题,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本研究通过封闭式采样法收集样品,并引入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进行原位分析,建立了一种植物源异戊二烯的原位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5种园林绿化植物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结果 表明,垂柳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最高,在夏季可达到14.94 μg/g/h,而香樟、女贞、珊瑚树排放速率都较低;植物释放异戊二烯的速率在不同季度间也存在差异,夏季释放速率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释放速率最低.根据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2种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新方法可用于植物BVOCs排放的快速准确检测.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异戊二烯飞行时间质谱仪释放速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