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轻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轻工业
上海轻工业

范伟民

双月刊

1004-3772

qgzzs@slihgc.com

021-63214829

200002

上海延安东路110号109室

上海轻工业/Journal Shanghai Light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主管的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是上海轻工面向全国的重要“窗口”。本刊是具有专业性、信息性、服务性的特点。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科技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传递上海轻工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前沿科技动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作等重要信息。用高新科技发展传统轻工业的理论探讨。成为企业经营者、科技人员以及广大员工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化融合的农业博览园规划及建筑设计

    胡亭露杨盼李逸涵陈宁静...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农业博览园作为一种集农业、科技、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焦点.文章提出了文化融合视角下农业博览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等;最后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华人农业博览园的规划设计为案例,将其规划为一个集农业、科技、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从突出文化特色的主题设定、协调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的选择以及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实践.

    农业博览园文化融合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初探——以赣州市石板头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李乐邓春娥任慧颖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更新的不断加快,以往的大拆大建式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城市双修理念应运而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底蕴展示名片,有必要将它与城市更新的脚步相关联,从而优化街区空间结构,保护街区的文化、建筑.本文期望通过微更新的方式,从"建筑形态、环境生态、商业业态"三个方面入手,改善人民的出行体验,从而让街区的居民和游客体验到更具历史文化韵味的空间.

    城市双修历史文化街区微理新策略

    "天机云锦"非遗活态传承数字设计

    顾石秋臧慧子董珍茹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云锦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既象征着一种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又是匠人智慧的传承.通过深入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并结合"数字化"的多元创新方式对南京云锦进行创作设计,文章将人工智能和AR、数字动画和视觉设计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形态相结合,既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能够实现文化与艺术、艺术与技术的再创造.

    南京云锦非遗活态传承数字设计AR交互

    符号学在平面图形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张馨尹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平面图形设计的实践中,设计人员主要以图形符号作为核心手段,准确高效地向人们传递重要信息.设计人员要想提升平面图形的设计质量,就必须充分掌握并运用好符号学原理,合理挖掘各种符号的特性,并结合平面设计的主题内容与要求,科学准确地运用符号学开展平面图形的创意设计,从而为市场受众带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本文将进一步对符号学在平面图形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借鉴.

    符号学平面图形设计运用

    非遗手工艺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以河南为例

    陶卫丽彭元媛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要振兴,乡村的文化也要振兴.非遗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提升乡村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非遗资源大省,近年来通过持续发展非遗工坊、非遗文旅、非遗教育、非遗民宿等融合产业,不断创新传播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以河南为例,从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开发-推广"路线、乡村经济"个体-群体-区域"由点到面的发展角度,分析了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路径与成效,旨在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非遗手工艺乡村振兴河南经济发展

    基于"克拉尼"实验及音频可视化对纪念饰品创新设计的应用——以遇龙河为例

    刘世忠袁佳鑫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统计,在全国仅有的 300 多个 5A级旅游景区中,90%以上的景区存在"同质化"旅游产品供过于求、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面临着运营困境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通过实景录制景区自然环境音,将该音频经过可视化处理形成图像并用于饰品造型的创新设计中,不仅能让纪念品焕发生机和活力,还能提升纪念饰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开创出一条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新思路.文章从音频收集、造型设计、产品效果等方面探讨音频可视化在纪念饰品创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音频可视化技术与旅游纪念饰品设计的融合,并推动桂林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其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

    克拉尼实验音频可视化纪念饰品设计遇龙河

    豫章会馆的历史变迁与多元化发展

    李刚张苗苗乔晓阳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章会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经济往来、文化生活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再到衰落退场的全过程.最早,豫章会馆于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建立,后在人口迁徙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清代达到鼎盛,在此期间豫章会馆的兴建地点、类型以及职能作用等大放异彩,但受到外来资本入侵、战火连天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 1950 年前后,豫章会馆彻底在历史舞台上褪色并湮灭.现如今承平盛世,豫章会馆可向文教类公共建筑、商业娱乐类建筑以及重新回归祠庙类建筑等几个方面多元发展.

    豫章会馆历史变迁多元发展

    AI绘画下的机遇与危机

    张秀琼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AI生成技术对绘画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对多个领域的潜在影响,包括商业市场、就业格局、人类主体性身份的转变以及由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这是一场正在悄然发生的时代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塑造着人类思想、知识、感知和现实.文章并不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进行褒扬或贬低,而是通过分析其潜在影响来思考关于未来所面临问题的深思.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未来社会带来了新思考和挑战.

    人工智能AI绘画社会变革

    体验设计视角下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探究

    孙海洋覃文俊敖芝弘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体验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工艺产业已成为一种多维度的新型业态.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离不开体验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深度体验设计除了要满足对传统手工艺品系统性、创新性开发的需求外,还需要满足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需求.基于此,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品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调研,提出了基于体验设计的传统手工艺品的系统性开发路径,为传统手工艺品的体验设计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

    体验设计传统手工艺品开发设计原则

    上海轻工业2023年大事记

    9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