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塑料
上海塑料

张国春

季刊

1009-5993

shsl@chinajournal.net.cn

021-52307907

200052

上海市定西路739号3楼

上海塑料/Journal Shanghai Plastic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世界及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及时刊登全国各地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重点报导塑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等方面的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定形相转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肖伟王新灵郑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形相转变材料(FS-PCM)在热能储存过程中具有形状稳定、循环稳定性高、储热密度高等优点.近年来,FS-PCM在电子器件温控、太阳能收集、冷链运输、纺织品保温等领域有许多新的应用和探索.总结了FS-PCM在组成、制备方法和性能等方面的最新内容,重点关注了无机多孔吸附、高分子网络定形和微胶囊化封装3类FS-PCM的复合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FS-PCM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转变材料定形高分子网络吸附微胶囊化

    双环戊二烯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时萌珣刘前刘建段高坤...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双环戊二烯(PDCPD)是由双环戊二烯(DCPD)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树脂,近年来其市场需求急速发展.为制备PDCPD材料,聚合反应中的催化剂是技术关键,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与制备工艺的经济性.主要基于催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催化剂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介绍了目前DCPD聚合制备PDCPD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聚双环戊二烯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催化剂

    焦磷酸哌嗪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叶文许肖丽肖雄许保云...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专利及文献调研,就焦磷酸哌嗪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对其中4种主要制备方法的实施工艺及各自的优缺点做了说明和比较.此外,讨论了焦磷酸哌嗪在工业生产上的工艺控制问题,就工艺设备选择、工艺温度控制及惰性气体保护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焦磷酸哌嗪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卤阻燃剂焦磷酸哌嗪制备方法

    辐照交联在高分子材料耐热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田婷蒋思源何敏何肖...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辐照交联是一种能耗低、环境友好型的用于聚合物改性的技术手段,能够改善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介绍了辐照交联在高分子材料耐热改性领域中的应用,回顾了辐照交联改性高分子材料耐热性能方面的研究,对辐照交联技术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辐照交联耐热性γ射线电子束高分子材料

    信息动态

    33,41,54,68,后插1-后插2页

    水杨醛亚胺钛络合物的负载及在催化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郑浩郭建双王原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5-二枯基水杨醛与2,3,4,5,6-五氟苯胺为原料缩合反应合成了水杨醛亚胺配体(Ⅰ),利用四氯化钛和水杨醛亚胺配体(Ⅰ)反应制得了相应的水杨醛亚胺钛络合物(Ⅱ),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在60℃、1.0 MPa压力下,水杨醛亚胺钛络合物(Ⅱ)在甲苯中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4.6×107g PE/(mol Ti),所得聚合物黏均分子质量为7.6×105 g/mol.以氯化镁/铝化合物为载体,制得高活性负载型水杨醛亚胺钛络合物(Ⅱ)催化剂,在60℃、1.0 MPa压力下,催化乙烯淤浆聚合活性达到24 390 g PE/(g Ti),聚乙烯的黏均分子质量提升至4.3×106 g/mol,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水杨醛亚胺钛络合物负载化乙烯聚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浓度湿法冻胶纺丝制备UHMWPE纤维的研究

    孙勇飞李济祥王新威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冻胶湿法路线制备时纺丝温度、溶胀温度、螺杆转速对于纤维强度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纺丝工艺.通过配置质量分数分别为12%和16%的纺丝溶液,研究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4~ 330×104g/mol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在不同纺丝溶液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备成的纤维.结果 表明:影响纺丝强度的因素依次为溶胀温度、纺丝温度、螺杆转速.采用黏均分子质量为200×104g/mol左右的UHMWPE树脂,纺丝溶液质量分数为16%,制备的纤维断裂强度达到29 cN/dtex.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湿法冻胶纺丝正交设计

    PPO-g-MAH与CNTs-x对PPO/PA6共混物的协同增强作用研究

    赵卫哲孟庆国郭卫红蔡青...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聚苯醚/尼龙6/聚苯醚接枝马来酸酐/功能化碳纳米管(PPO/PA6/PPO-g-MAH/ CNTs-x)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行为、流变性能.引入增容剂PPO-g-MAH可改善PPO与PA6之间的界面性能,明显提高了PPO/PA6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拉伸、冲击实验,动态力学和流变学实验分析发现,在PPO/PA6/PPO-g-MAH共混物中添加氨基化碳纳米管(CNTs-NH2),其形貌和力学性能均优于碳纳米管(CNTs)和羧基化碳纳米管(CNTs-COOH).这是由于CNTs-NH2与PA6/PPO-g-MAH的相互作用较强,并随着CNTs-NH2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提高,但冲击强度降低.

    聚苯醚/尼龙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形貌结构力学性能

    使用红外光谱法和热重法分析硫化橡胶的成分

    孙衍林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红外光谱法鉴定牌号为N402和C606两种硫化橡胶的主成分,并通过比较溶剂抽提前后和裂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得到了其中添加剂的信息.比较了裂解液透射分析法、裂解液衰减全反射(ATR)法和衰减全反射(ATR)直接法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裂解液透射分析法和裂解液ATR法可以得到相似的红外谱图;裂解液透射分析法和裂解液ATR法得到光谱质量要高于ATR直接法.

    红外光谱法热重法硫化胶成分分析

    车用聚丙烯制件气味来源分析和控制

    王晓文潘乃殊胡仁其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用聚丙烯制件气味是影响整车气味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聚丙烯原料、工艺以及过程污染等各环节分析引起车用聚丙烯制件气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为改善聚丙烯制件气味提供了正向控制方案.

    聚丙烯气味来源气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