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徐学敏

季刊

1674-1242

todaymd@yahoo.com.cn

021-62932257

200030

上海市交通大学教学三楼110室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Journal Shanghai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稿源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医疗单位。编委会由上海市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各大医院资源专家组成,编委会主任由上海复旦大学王威琪院士担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辅助胸部低剂量CT在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准确率研究

    李善杰陈阳阳刘国华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胸部低剂量CT在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年 7 月在新乡同盟医院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患者 83 例,根据阅片方式不同分为人工阅片组和人工智能辅助阅片组,观察两组肺部结节的诊断结果.结果 人工智能辅助阅片诊断肺部结节的阳性率为 86.75%,高于人工阅片的阳性率 6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9,P=0.013);Kappa检验两种阅片方式的一致性较弱(Kappa值=0.196),P>0.05;人工智能辅助阅片对3~7mm直径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为93.44%,明显高于人工阅片的检出率8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阅片方式对 0~3mm、7~20mm直径肺部结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人工阅片、人工智能辅助阅片诊断恶性肺部结节的AUC分别为0.742(95%CI:0.514,0.921)、0.830(95%CI:0.701,1.00),且两种阅片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胸部低剂量CT能提高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并能提高 3~7mm直径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但与人工阅片对肺部结节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基本一致.

    人工智能胸部低剂量CT肺部结节肺癌诊断

    基于ERP信号的目标检测研究综述

    杨倩倩王伟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检测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课题.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存在复杂度高、泛化能力差、模型对象可迁移性差等缺点,而人脑在目标检测方面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仅需要很少的训练样本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全新的提升目标检测性能的方法,它能够将脑内信息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在此基础上,Gerson提出了一种以脑电信号为基础的快速串行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范式,包括显示方式、有效视觉范围、目标复杂度、刺激频率和持续时长等.该文还对ERP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及分类等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快速串行视觉呈现目标检测特征提取

    基于脑电特征的船员抑制功能变化研究

    袁履凡谢长勇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下对船员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采集受试者完成情绪Stroop色词测验时的行为学数据和脑电数据.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比较航行时间长组船员和航行时间短组船员在受到正性、中性、负性情绪诱发后的Stroop效应量和准确率,以及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结果 和结论 在行为指标上,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1,42)=3.331,p=0.041),中性刺激下两组的准确率高于正性、负性刺激;在脑电指标上,两组之间在delta、beta频段呈现出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诱发下的功率值显著差异;在正性、负性与中性情绪刺激的诱发下,delta、theta和beta频段呈现出功率值显著差异.长期在密闭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船员尚未出现显著的行为学抑制功能衰退,但脑电功率出现了区域性的改变,差异主要集中在航行时间长的船员中(77.7%).文章的创新之处 将情绪Stroop范式与功率谱密度相结合来探究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下船员的抑制功能变化.

    情绪Stroop功率谱密度抑制功能

    提高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

    黄立奇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临床疗效已经成为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医疗器械的临床疗效主要是由其研发质量决定的,切实提高医疗器械研发质量已经成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该文围绕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结合《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指南》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要求,提出制造商要将法规要求融入研发技术路线制定、设计验证和临床评价等环节,以提高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质量.

    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质量设计验证临床评价

    脊椎骨内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刘玉王远军李开成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 11 例脊椎IOS患者,其中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23~74 岁[平均年龄(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告的脊椎IOS影像学征象.结果 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3例(3/11,27.3%),胸椎1例(1/11,9.1%),腰椎5例(5/11,45.5%),腰骶椎2例(2/11,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为(43.0±11.55)HU.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70.3±12.22)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MRI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ADC值为(1.25±0.176)×10-3mm2/s,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I型,7 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 脊椎IO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骨内神经鞘瘤脊椎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

    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对老年超重行首次胃镜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

    李晓凤赵彬孟祥林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超重行首次胃镜检查患者接受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干预对其生命体征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将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郑州市中医院的 98 例老年超重行首次胃镜检查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检查前,49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导管吸氧,49 例观察组患者行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均干预到检查完毕,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期间的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检查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插入胃镜后、苏醒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胃镜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检查和离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较对照组高,低氧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首次行胃镜检查的老年超重患者接受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有效维持镜检期间生命体征的稳定,缩短镜检及离院时间,提高一次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且较安全.

    首次胃镜检查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老年超重低氧血症

    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与肺部感染炎症指标的关系

    周晓飞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与肺部感染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4 月平顶山河舞总医院检验科收治的 189 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是否存在呼吸道微生物定植分组,将患者分为定植组和非定植组,比较各组血清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通过Spearman分析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与肺部感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 189 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占 62.96%(119/189),检出病原菌 23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72.53%(169/233),革兰阳性菌占 17.59%(41/233),真菌占 9.87%(23/233);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占 29.10%(55/189).感染组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发生率、PCT、hs-CRP、IL-8 及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定植组PCT、hs-CRP、IL-8 及TNF-α水平均高于非定植组(P<0.05).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与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PCT、hs-CRP、IL-8及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其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反应而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肺部感染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常青苑立博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9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D-D、Fib、APTT水平,术后 3 个月内以电话形式随访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并分析D-D、Fib、APTT与CHD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D-D、Fib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而APTT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低(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D、Fib、APTT的水平升高是导致CHD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P<0.05).结论 D-D、Fib、APTT指标参与患者病变过程,可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是否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冠心病心血管事件

    RT-F2000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诊断与应用

    袁子程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中使用RT-F2000(全自动阴道分泌物检测仪).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天柱县人民医院就诊并开展妇科检查的 120 例受检者临床资料,样本选取时段为 2023 年 1-11 月.全部受检者入院后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及尿道标本,共120份样本,使用RT-F2000与微生物培养法分别进行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微生物培养法为"金标准",评价RT-F2000 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1)根据120 例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可知,使用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阳性标本 83 例,阳性率 69.16%;支原体、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分别检出 34 例(40.96%)、25 例(30.12%)、14 例(16.87%)、10 例(12.05%).使用RT-F2000 共检出阳性标本 85例,阳性率 70.83%;支原体、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分别检出 35 例(41.17%)、25 例(29.41%)、15 例(17.64%)、10例(11.76%).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的 83 例阳性标本中,单纯病原体感染、混合病原体感染分别为 70 例、13 例,构成比分别为 84.34%、15.66%.使用RT-F2000 检出的 85例阳性标本中,单纯病原体感染、混合病原体感染分别为 72 例、13 例,构成比分别为 84.71%、15.29%.(3)与微生物培养法相比,RT-F2000 检测支原体符合率为 99.17%,检测霉菌符合率为 100.00%,检测线索细胞符合率为 99.17%,检测滴虫符合率为100.00%.(4)RT-F2000检测支原体Kappa值为0.961,检测霉菌Kappa值为0.938,检测线索细胞Kappa值为0.952,检测滴虫Kappa值为0.974,与微生物培养法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 将RT-F2000应用于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可对患者生殖道病原体实现快速、精准的诊断,体现出了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RT-F2000微生物培养法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边桂芝王啸江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收集有关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之日起到 2022 年 6 月.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 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 13 项研究,4270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IGA反应率为[RR=3.64,95%CI(3.18,4.17),P<0.00001],EASI-50反应率为[RR=2.49,95%CI(2.30,2.70),P<0.00001],EASI评分为[MD=-28.51,95%CI(-31.86,-25.16),P<0.00001],NRS评分为[MD=-4.92,95%CI(-5.49,-4.36),P<0.00001],SCORAD评分为[MD=-30.81,95%CI(-31.01,-30.61),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RR=0.98,95%CI(0.94,1.02),P=0.38];治疗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RR=0.47,95%CI(0.33,0.67),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瘙痒及睡眠情况,安全性较高.

    度普利尤单抗特应性皮炎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药品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