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研究

    何巍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是中国女性"地位转变"的转折点,是封建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伴随"契约关系"在经济领域获得较高的地位,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法律地位均发生了改变,妇女亦获得了一定的主体资格,法律地位也有所提升。结合宋朝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提升,分别以"婚姻缔结""离婚权""母权""财产权""继承权"为抓手,分析宋朝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充分、切实地了解宋朝女性的"地位变化",了解宋朝律法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明确"宋朝律法"的特征和特点。

    宋代女性婚姻家庭法律地位

    从《明史·舆服志》看明朝服饰制度及其审美观念

    李灵杰朱亚非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作为中国古代汉民族服饰制度最为完善的朝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外至僧道,百工百业的人们所着服装式样繁多、工艺讲究。《明史·舆服志》共四卷,是透析明代服饰制度最为直接的文献资料。文章通过对比、归类方法,对明代典型的官服制度、民服制度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明朝服饰制度的独特之处,以更好地探索明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并透析汉服所蕴含的审美理念。

    明史舆服志明朝服饰制度审美观念

    抗战时期西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张旭亮李卫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航空运输业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后快速发展,先后经历了 1931-1937年的萌芽期、1938-1941年的转折期、1942-1945年的全面深化期三个阶段,取得了较大成绩。特殊的历史环境、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的积极响应、外国资本的涌入都是促成西北航空运输业十四年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欧亚航空公司、中苏航空公司作为这一时期西北航线的实际经营者、开拓者,他们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和梳理战时西北航空运输业历史的重要线索。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今天西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西北航空运输业西北十年交通建设计划抗战时期

    舞蹈对影片《黑天鹅》艺术气质的影响

    王嘉音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黑天鹅》是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作品,其叙事特征对于人生悲剧的表达方式,贯穿着导演的独特追寻与思考。影片有着悲剧意味的主题探讨,在结构上采取回环嵌套的创新,在视觉呈现上采取"非人称"的视角选择,使舞蹈的影响更加潜移默化,让观众走进舞蹈的内部,获得审美享受。

    黑天鹅悲剧主题嵌套结构视觉呈现

    舞蹈表演中艺术形象塑造与表达的策略思考

    赵静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艺术表演中艺术形象的塑造对于整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主旨的表达、通过舞蹈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发展的潜在目的都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对舞蹈表演艺术中艺术形象塑造与表达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对于提升舞蹈表演中艺术形象的塑造水平,精准表达舞蹈艺术作品的内涵,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舞蹈表演艺术形象塑造与表达策略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管理的钢琴曲目数据库建设研究

    赖思璇曾祥棋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曲目作为西方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审美价值。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钢琴曲目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桥梁,然而其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曲目资料散失、正确把握作品风格、有依可寻地演绎作品等诸多挑战。文章旨在构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管理的钢琴曲目数据库,重点围绕钢琴曲目数据库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保障三大方面,构建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与长期维护机制,以期确保钢琴曲目宝贵音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管理钢琴曲目数据库技术

    影像艺术与当代社会文化交互关系的多维分析

    郭召白云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探究影像艺术与当代社会文化之间的多维交互关系。旨在剖析影像艺术如何于多元繁杂之当代社会文化中映现、塑造并施加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如何左右影像艺术的演进路径。文章指出影像艺术凭借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关键构成。它不仅能捕捉社会现象与问题,亦能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影像艺术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不可小觑,创造的文化符号与现象改变着社会文化的风貌。二者相互促进与融合,然亦面临诸多挑战,从更深层次审视这种交互关系揭示了影像艺术与社会文化间的动态平衡与相互依存。影像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滋养中蓬勃发展,同时也以其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回馈社会文化。

    影像艺术当代社会文化交互关系多维分析

    情感之形:视觉设计中的图形表现对情感的引导研究

    任文权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通过审视图形设计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与观者情感的关联。文章解析了不同图形元素对情感体验的影响,提供了精确的情感传达策略。通过深度理论分析优秀视觉设计在情感吸引力和共鸣方面的共同特征,研究总结出形状、颜色和布局的最佳实践原则,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这些原则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建议,以期推动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

    视觉设计图形表现情感引导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和再生机制研究

    喻竹耿佃梅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现如今,传统古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成为我国延续历史文化的重要根基。而徽派建筑在挖掘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背后更能凸显传统村落的价值意义,实现徽派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建设。文章旨在通过对徽州建筑的研究,探讨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结合徽州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现阶段国家重点主题乡村振兴的要求,分析徽州建筑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提升乡村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推动徽州地区乡村振兴进程。

    徽州建筑乡村振兴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文化传承

    田野中的女性声音:女性民族音乐学者田野工作思索

    陈江南王旭冉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方法。女性民族音乐学者在田野场中角色定位比较特殊,自身研究者的女性身份和视角以及去研究田野场中的女性对象,都需要女性经验的参与和共享。在田野工作中如何利用优势能力,突破局限挑战,选择更好的田野工作方式,构建和谐的田野关系,都需要女性民族音乐学者在田野工作中不断探寻和思考。女性民族音乐学者可以立足于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总结经验,正确面对性别处境,发挥女性性别优势,站在女性角度共鸣。

    民族音乐学女性学者田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