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孙浩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正在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数字经济也存在诸多风险.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旨在论述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法治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经营者、消费者在内的多维保护体系,以求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个人信息保护大数据

    行政过程论视角下外国留学生非法居留问题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为例

    曹勇陆晶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国留学生非法居留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居留管理是外国留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外国留学生管理仅关注单个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没有注重整个行政管理过程,进而导致留学生非法居留问题的产生.从行政过程论分析,外国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行政法律法规缺乏连贯性、行政主体缺乏协调性、行政行为缺乏关联性等问题.因此应当依托行政许可理论,对外国留学生居留管理进行完善.

    留学生管理非法居留行政过程论

    中美商业银行董事民事责任研究比较与借鉴

    李博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我国商业银行治理问题频发,治理问题的背后包含了董事行为问题,我国以《商业银行法》为代表的银行业监管法律的变迁表明了我国一直在通过公法角度加强银行董事行为监管,从公私法的责任结构出发,商业银行董事的私法责任则鲜少被提及,学界也对其的研究也甚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界对该议题的研究具有时间早、跨度长、方向广泛的特点,通过检索美国商业银行董事民事责任的相关研究与我国进行比较发现需要关注银行董事民事责任的特殊性来完善我国银行董事民事责任制度,美国相关研究表明,银行董事私法责任与公法监管具有不同价值,借鉴美国相关研究有助于弥补我国银行董事责任制中重监管、轻民事的问责缺陷.

    商业银行董事责任民事责任

    非法经营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界定问题研究

    郝柳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违反"国家规定"是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前提条件,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务中,均存在对非法经营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形式与内容的扩张,如将低位阶的部门规章等认定为"国家规定"、将未侵害市场准入秩序的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罪的管理范畴,这也就导致了该罪沦为"口袋罪"的怪象.应当对"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限缩解释,遵循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性原则,准确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非法经营违反国家规定限缩解释罪刑法定刑法谦抑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民数字化思维培养路径研究——以唐山市玉田县为例

    王馨雨孙琳琼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案.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当前农民数字化思维培养受农民主体参与意愿低、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发展进程缓慢.面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以高素质农业人才和新型农民为主体、以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规范化的法律体系为保障,推进农民数字化思维培养进程,以期为构建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新格局提供全新参考方案.

    数字乡村农民数字化思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供需匹配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

    胡刃锋陈宏颖陈美玲张琪...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作为城市发展和工业进步的后方阵地,在公共文化活动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供需发展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供需匹配为导向,通过分析发现多元化供给和差异化需求形成有效连接是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实现供需匹配的前提和基础,并以此构建了供需匹配模型,结合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以需求为本,以提高质量为主题,以深化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建设性对策,为乡村居民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服务.

    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供需匹配模型建构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张威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也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亟需探索的重要问题.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具有治理主体的参与性、治理功能的双重性、治理环境的不均衡性、治理结构的稳定性等特征,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既不能重走传统自然村落的老路,也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社区的治理方法.本文通过对天津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文化创新是实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天津应从治理能力、治理内容、治理手段和治理绩效等四个方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创新.

    新型农村社区社区治理治理体系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养生文化的品牌建构及传播

    宋巍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不断的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也在不断地落实.积极迎合"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国家积极地进行文化输出是十分必要的.地方养生文化迎合了当下居民对于健康的追求,是我国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地方养生文化的品牌建构一定要与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养生文化品牌的价值.如何有效地构建地方养生文化的品牌建构,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需求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当下地方养生文化品牌建构的现实问题,分析当下进行文化输出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养生文化的品牌建构及传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地方养生文化现实状况传播途径

    精神慰藉视角下农村居家养老困境及对策

    肖结红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农民工的外流,造成了"空心村"的现象,很多老人与孙辈们呆在乡下,相依为命,在精神上难于得到慰藉,给农村的居家养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村居家老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精神慰藉,与老人自身、家庭以及社会有密切关系,所以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完善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开展多种活动,发挥老人的余热;运用现代智能化精神慰藉方法;让社会工作者介入,才能提高农村居家老人的精神慰藉质量.

    精神慰藉农村居家老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的运用研究

    张舒詹劲孙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分,其指导作用在现代农村经济社会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文章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和突出问题,简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的运用,并提出解决对策,优化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农村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