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警务合作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杨阿如汗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警务合作的发展往往顺应着时代的需要,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变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为中国国际警务合作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新安全形势也对警务合作提出了全面系统、动态应对、积极主动等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国际警务合作面临着警务关系评价机制不完善、动态视角的缺失、主动跨域互动不足等新的发展困境.对此,在国际警务合作中引入关系视角,可以做到避免对国际警务合作单向度的拆解,赋予国际警务合作以动态化的解读,实现国际警务合作由被动型打击犯罪到主动型安全治理的思维转换,使得国际警务合作更好地适应国际发展.

    关系视角国际警务合作新型国际关系

    娱乐场所群体冲突的成因与治理路径探析

    蔡文杰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娱乐场所群体冲突高发,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娱乐场所群体冲突分为经营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三种类型,呈现出替代性报复现象突出、对抗性强烈的特点.娱乐场所群体冲突的成因包括内外因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营者的不作为;内部原因则源于物质利益和人格利益的交织、需求的异化增长.针对目前治理中面临的困境,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警务运行体系、加强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培训、构建群防群治基层防线,以期实现对娱乐场所群体冲突的有效治理.

    娱乐场所群体冲突治理

    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分析

    曹均学代文姣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我国乡村特色农业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小农经济模式僵化,农业选择缺乏特色;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主体角色定位模糊;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升级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明确主体角色定位;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创设人才返乡环境;深化多维融合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

    虚拟现实背景下智慧生态乡村发展模式探索

    付建鑫刘湘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乡村建设中存在制约要素突出、产业缺乏竞争力、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欠缺等不足,智慧生态乡村发展模式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及深入探索,不仅为国内的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协同的发展步伐,并为最终完成智慧生态乡村发展模式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

    虚拟现实智慧生态乡村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进程中溪砚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陈竑李洁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溪砚迄今为止已有200年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从业者的智慧与情感.在国家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溪砚非遗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资源可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村民创新创业、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等诸多功能.培育与打造溪砚非遗手工艺公共品牌、拓展溪砚非遗手工艺消费渠道以及强化实施溪砚非遗手工艺人才培养政策是溪砚非遗手工艺传承困境的一条切实可行的破解路径,最终为非遗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可能.

    溪砚非遗手工艺公共品牌消费渠道人才培养乡村振兴

    辽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高栓成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辽宁省2012-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辽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2-2019年,辽宁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均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效,但一直处于中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逐步向好的态势发展,但尚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

    文化自觉视域下黑龙江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影像创作略论

    刘冰黄力力贾鲁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影像创作表现出两种取向的分化:一是在影视人类学视域下聚焦民族文化变迁,并以一种文化自觉的态度把握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二是一贯坚守国家意识形态表达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市场化改革中深陷被边缘化的窘境.本文从烛照现实、融入主流、突破困境三个方面,阐释七十多年来黑龙江世居人口较少民族影像创作的独特文化症候,探索以"共同体"意识为指导的新发展路径.

    黑龙江少数民族影像创作文化自觉意识形态化共同体

    《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修正与自我认知

    李雅萱吴兰香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是一部记忆之书,书中主人公托尼的自传式叙述充分体现了记忆书写的特点.本文借鉴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有关记忆的论述,分三个阶段论述托尼的记忆修正过程,探讨记忆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从初始时的混乱记忆,到不断重复的强迫性记忆,到寻获真相后的转变,托尼的经历揭示了记忆在身份建构及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记忆保罗·利科

    死亡与恐惧:《白噪音》的心理学维度

    傅春燕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噪音》作品含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从死亡与恐惧视角进行作品解读,可探寻出死亡与恐惧带来的人性心理危机:人性堕落、精神灭亡、信仰丧失;探究了人性心理的堕落原因:社会资源的白色噪音、阶级满足、亲人寄托;从哲学、文学两个视角分析了人性堕落的心理追求,从心理学方面揭示了死亡堕落的心理状态、恐惧死亡的人性表现;探索了书中给出死亡恐惧的破解路线,尝试走出人性堕落心理的困境:直接面对死亡恐惧、利用古老悲鸿走出恐惧.

    人性堕落精神信仰

    布尔加科夫《狗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颠覆

    王盛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苏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狗心》是一部经典之作.作品在身体改造和对动物的思想规训中表现出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同时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又被动物视角、动物话语以及实验所造成的人与动物之间界限的模糊所颠覆.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呈现与颠覆,作品传达出鲜明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及对技术发展的忧虑,为后人类时代深入理解动物,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话语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狗心》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身体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