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勃留索夫文学批评中的多面普希金

    孙雪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希金研究在勃留索夫的文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评论界却鲜有学者提及.在研究内容上,勃留索夫的研究呈现出普希金的另一面个性特征,阐释了普希金的世界意义并重新定义了普希金的自由观.勃留索夫对普希金的探索与其文学创作、哲学美学思想及俄国现实的思考密切相关.勃留索夫的普希金研究带有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初的普希金学.

    勃留索夫普希金文学批评象征主义

    从唯美到颓废:《雪国》营造的女性悲情美

    金海
    74-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雪国》中,从女性形象以及爱情的追求中进行表现,从"性别命运"中营造揭示出女性的悲剧命运.运用男性视角的观察方式,以差异美的观察结果折射出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位相,男性与女性人物有不同的符号学含义,这种反差注定了爱情以悲剧收场的宿命结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美被打上了悲剧底色.文章中对女性关于爱情的追求表现出虚无与悲哀的色彩,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对完美女性形象的表现映衬爱情悲剧的悲情,营造出风格独具的女性悲情美.

    《雪国》川端康成性别命运女性形象悲情美

    莫言小说的悲剧美

    周子涵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他受到上个世纪拉丁美洲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长篇作品.莫言小说的悲剧美体现出作者对人性的独特反思以及深刻思考,开创了一个个魔幻现实的审美空间,塑造了一批鲜活生动的审美形象,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文章从叙事策略、崇高情感的抒发和审美空间建构三个方面入手,试图寻找莫言在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美.

    莫言小说悲剧美

    社会变革:《平凡的世界》人物的成长动因

    贾妍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漫长的社会变革,其范围从农村到城市,从精神到生活,对我国人民生活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路遥《平凡的世界》以农村青年的成长经历为核心,通过塑造孙少安、孙少平等新时代青年摆脱封闭、保守思想,对新事物开放、探求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觉醒青年在成长中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体现了路遥对中国当代城乡变化的思考与期待.

    《平凡的世界》社会变革人物成长新时代青年

    语言起源问题 ——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解读

    郑琦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赫尔德的语言起源观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语言的研究有着深远且重大的意义.赫尔德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语言的起源,驳斥了以苏斯米希为代表的语言神授说,对孔狄亚克和卢梭的语言观进行批判.他认为语言起源于与动物共享的语言,但又超越了动物的语言.赫尔德的语言起源问题最终落脚于人的问题.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语言.认为,"理性"是人的种属特征,"悟性"是人的天生禀赋.人天生便具有悟性,但它是黑暗的,人在与世界遭遇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语言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自身.

    赫尔德悟性语言起源感性语言理性语言

    "摆烂"的非常规组配及语用效果

    姚晶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烂"由"摆X"类谓宾结构类推生成,但又异于"摆"类词族其他成员."摆烂"在众多"摆X"词族中地位的凸显源于语法上和语义上突破组合常规,是偏离构式"摆X"规则的变异组配."摆烂"既非新词也非旧词新用,通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的扩散实现群体共享,引起群体意识并逐渐获得认同."摆烂"也在使用语境的拓展过程中实现了话语主体从"他者"到"自我"的表达态度的转换.

    "摆X"类推非常规组配语境拓展语用效果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观照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帅师赵芸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也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形象的建构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传播中国形象的过程中,中国特色词汇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文本分析法明确二者联系,阐述特色词汇中体现的中国形象,并以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实例探讨如何通过中国特色词汇构建中国形象.

    中国形象翻译策略中国特色词汇

    最简方案下英语双重谓语结构的句法研究

    袁素雯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英语双重谓语结构中,谓语动词兼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的功能.文章基于最简方案认为,双重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及形容词等成分位于动词短语的附加语位置,表示处所结构的介词词组处于动词短语内的补足语位置,可通过there结构进行核查从而证明双重谓语动词具有非宾格属性.最后由于双重谓语动词后其他成分提供句子的新信息被冻结在句尾不能发生位移.

    英语双重谓语结构最简方案there结构句法研究

    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的逻辑建构与价值意蕴 ——对《觉醒年代》的再思考

    陶瑜芹章桉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旋律电视剧主题宏大,题材广泛,以深度还原历史事件、积极建构历史逻辑为任务,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觉醒年代》从当下众多主旋律电视剧中脱颖而出,重新讲述中国建党前史,以"觉醒"为叙述的逻辑原点,唤醒观众对有时空距离的历史事件的在场意识和文化基因,为传统文化立言,激活主流文化的时代价值.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断被重写、传播的过程中,《觉醒年代》应运而生,代表的是一种文艺家的创作思想和精神,它实现历史真实和影视艺术在创造之间的一种平衡,通过艺术塑造传达革命发展路径与崇高理想,完成了情与理的内在联系,其中多方面的逻辑建构和深层次的价值意蕴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主旋律《觉醒年代》逻辑建构价值意蕴

    电影艺术语境下隐喻设计与视听语言运用的共情同构

    李振洋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隐藏于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隐喻本体和喻体,随着不同语境,结合不同蒙太奇手法,承接了更多文化情境语义的表达.无数电影导演尝试通过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隐喻设计,使故事情节以充满诗意情感的视听形式进行传达,并产生符合预期的语义修饰效果.对已知隐喻设计与视听语言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梳理,有益于完善视听语言浸染下的隐喻构建,丰富视听元素中隐喻意涵的多元化表达,进而优化电影语境下隐喻设计的设置技巧与情感共鸣路径,令电影艺术中的视听形象更加合于自然情势.

    隐喻构建电影艺术视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