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赋能对零售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钟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09-2022年上市零售企业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技术存在微观赋能作用,提升了零售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加强了零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作用机制在于零售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和创新产出能力的提升。拓展性检验发现:该赋能作用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治理与技术手段的应用,当零售企业管理层权力差距越小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越高时,赋能作用越强。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企业风险承担零售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例

    林晓悦黄可权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利于改善乡村金融环境,还可以丰富和创新乡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投入和要素聚集,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金融是关键。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科技,破除了传统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文章深入总结龙岩市作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梳理相关经验及特色做法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产业管理融合探索

    郑夏萱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就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产业管理融合进行论述,对我国现行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方针措施作了介绍,从科学化、赋能乡村振兴等角度传承民族基因、扩大文化影响力角度分析了文化产业管理对非遗保护优势和意义,最后从文化产业管理角度探讨了促进非遗保护开发融合策略。

    数字化文化产业管理融合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工程

    元宇宙背景下数字文旅产品优化路径研究

    王乐高文智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内容、场景和技术三个维度分析数字文旅产品的主要构成,并指出当前数字文旅产品在各个维度上所面临的挑战和优化方向。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文旅产品在内容质量、场景设计、技术水平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为提升数字文旅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应着力丰富内容内涵与表现力,增强场景设计合理性,丰富数字文旅技术手段。

    元宇宙数字文旅内容场景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高校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体系构建策略

    吴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智慧化财务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数字时代为高校智能财务共享平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数字时代背景下下高校智能财务共享平台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服务不足、人才匮乏、架构短板等困境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时代高校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内容,最后从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体系;拓展平台功能,优化服务体验;强化智力支持,加强人才培育;提升安全意识,注重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数字时代智能财务共享平台财务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意蕴

    赵敏李明锡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元素。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夯实生态底色的支撑作用,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从认识层面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塑造了乡村整体生态观,深化了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从实践成效看,推进生态振兴归正了乡村空间内在价值,美丽乡村成为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从价值立场看,推进生态振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有效保障了农民的生态权益,契合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价值意蕴

    文化变迁视野下湘西苗族村寨的住屋文化探究——以花垣县油麻寨为例

    袁波澜田海霞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认识、适应、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住屋文化。文章以湘西州花垣县的一个苗族村寨油麻寨为例,从民居形制与布局、空间秩序与文化功能、习俗与禁忌三个大方面对湘西苗族传统住屋文化进行释义,指出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住屋文化在民居样式、居住方式、习俗与禁忌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而这与民族群体谋求自身发展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

    湘西苗族传统村落住屋文化

    论王梵志诗的诙谐幽默风格

    储晨梅向东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梵志是我国初唐时期的诗僧,他所做的诗歌多劝人为善,传播佛教思想。他的诗歌多诙谐幽默风格,主要表现在逻辑的错位反差,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以及俗字俚语的使用。他的诗歌诙谐幽默风格的成因有他独特的消解苦难的心理机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人化的苦中作乐同样是他对抗现实苦难的一种消解方式。他的诗风对唐宋诗歌和白话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和王维的诗歌就曾受到王梵志白话诗影响。王梵志的诗歌由于具有很大的写实意义,为我们记录唐代的底层社会非常真实的画面具有一定的诗史意味,这是王梵志诗歌的另一个重要贡献。

    佛教王梵志诙谐幽默文人心态

    沈从文小说《长河》中的橘意象解读

    李寅秋马绍玺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橘是古已有之的文化意象,沈从文小说《长河》中贯穿了大量有关橘子、橘树的描写,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橘不仅仅是萝卜溪的经济作物与自然风景,更与萝卜溪的命运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漂泊之人深厚乡情的寄托载体,象征着湘西世界淳朴、美好的人性。同时,橘作为日常交往的物品,是当地维系人情的纽带,见证着湘西人民真诚纯粹的感情联络。由买卖橘子引发的误会与冲突,则折射出本地与外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与冲突。

    沈从文《长河》人性

    基于多维读者观的《天堂》解读

    张玉婷张艳赵从义李珍莉...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学界对古尔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代表作《天堂》主要是探究作品中反映的殖民主义、奴隶制对非洲的影响,缺少小说情节、人物、审美效果及其他主题意义的解读。文章基于修辞性叙事学多维读者观理论,从叙述读者、作者的读者和有血有肉的读者三个维度赏析《天堂》中的优素福等圆形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脉络,把握古尔纳忠实书写的非洲历史,探讨其中体现的人类理想、情感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审美效果,丰富古尔纳相关研究,为未来文学作品欣赏和创作提供借鉴。

    古尔纳《天堂》多维读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