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域社会治理视角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分析

    杨爽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纠纷化解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创新工程,市域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纠纷解决机制成为社会转型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市域社会治理为视角,对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必要性分析,指出存在解纷机制衔接不畅、人财资源分配不合理、纷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提出构建和完善解纷机制、充分发挥解纷组织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达成.

    市域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列斐伏尔女性观的独特性及其当代意义

    肖欣耘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思想大师亨利·列斐伏尔的女性观主要源于他对日常生活和空间的批判.一方面,列斐伏尔通过对日常生活异化的分析,阐释了日常生活对女性不易察觉的压迫与不平等;另一方面,列斐伏尔又从空间的角度认为空间具有一定的性别特征,极为敏锐地捕捉到女性在空间中的弱势与被边缘化.他以独特且生活化的视角为女性的解放提供新的思路,将对当代女性追寻社会价值有所启迪.

    列斐伏尔女性观日常生活空间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生态文明观培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反思

    陈士勇胡银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观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诉求,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农民生态文明观培育面临着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体系滞后、师资队伍薄弱和社会环境复杂等多重困境.基于此,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民生态文明观培育目标和内容,发挥培育主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氛围,从而为农民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和践行增添新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农民生态文明观培育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了吗? ——基于多期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崔亚飞郑修娟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旨在促进农户种粮积极性.将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显著地扩大了农户的水稻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而种植业收入则起到了中介作用.但是,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实施两年之后效应才开始显著凸显,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时间滞后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东中部和西部的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粮食安全多期差分法中介效应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设现状及策略

    钱盈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其规模不断壮大,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效应日益凸显.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必然会涉及产品的物流配送,目前农村地区物流行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它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也面临诸多困境.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设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探讨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策略.

    乡村振兴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

    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研究

    孙奇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尤利西斯》作为现代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其精湛的叙事艺术与文体风格被誉为20世纪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该文从《尤利西斯》的叙事语言、叙事形式以及小说叙事蕴含的美学元素等方面,系统分析《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内涵与特征,以及詹姆斯·乔伊斯如何运用精湛的叙事技巧与叙事艺术,展现西方社会的现代意识与文化结构.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叙事艺术本真叙述

    如果时间旅行无法改变过去 ——浅析《商人和炼金术之门》中的文学与时空

    程明莎麦永雄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旅行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领域关注的重要主题,它最初源于人们对未来的遐想和把握人生的愿望,在其后科技的发展,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实验和发现中渐渐揭开面纱.在文学领域,著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借鉴基普·索恩的物理学理论创作了小说《商人和炼金术之门》.文章从小说的时空观、"虫洞"模式、文学叙事技巧、文学史意义、文化阐释、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感性审美价值及智性实验价值,并为我们的科技发展、未来生活提供建议.

    时间旅行时空观虫洞叙事伦理

    阿特伍德小说中他者的自我实现历程

    任倩颖谷野平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描写女性被父权规训驯服不幸沦为"他者"到主体意识逐渐复苏的过程,其续作《证言》则描写女性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文章基于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解析《使女的故事》及其续作《证言》中女性由他者到自我的嬗变历程,认为女性要实现自身建构,必须通过自身权力勇敢地反抗父权社会.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福柯生存美学他者自身主体构建

    《铁木前传》的双重结构及其文化价值

    崔靖晗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犁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1956)以自由的结构书写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变革的乡土世界,展示了真实的风土人情内容,创造出富于生命张力的审美空间.《铁木前传》继承了鲁迅乡土小说中经典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精神,并兼有"乡土小说"和"农村题材小说"的文体特征,《铁木前传》以其含混的"复调"性和双重结构的内在矛盾性,从而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独具文学史意义.

    《铁木前传》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复调"现实主义

    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比较研究

    伊强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上的图像比文字拥有更为久远的历史,但文字叙事在过去的历史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人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认知透过叙事被塑造,叙事行动贯穿于从先在世界经由文本世界到达读者或观众世界的整个过程中.文字叙事有无局限,其对人的自我探索与建构有何阻碍与限制,图像叙事可否为此带来新的可能.借由三重模仿的叙事分析框架,图像叙事的特征与新的局限被揭示出来

    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图式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