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预防医学
上海预防医学

彭靖

月刊

1004-9231

zazhi@scdc.sh.cn

021-61957522/1 62788894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上海预防医学/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拥有一支由一流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本刊坚持预防与临床结合,普及 与提高兼顾的办刊物色,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中老年人骨骼肌质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研究

    陈思敏努尔比亚木·艾合提沈静晏师康...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骼肌质量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为了解社区中老年居民骨骼肌质量与MS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1月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乌鲁木齐市1 438名≥50岁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数据.骨骼肌质量使用经体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评估;MS的定义为至少存在以下之中的3项: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和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将SMI分为Q1~Q4等4个四分位数组.应用趋势χ2检验探讨SMI分级水平与MS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较高SMI组(Q2、Q3、Q4)与参照组Q1的MS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共检出MS患者560人、患病率38.94%,其中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39.16%、女性患病率38.80%.男性SMI分级水平增加与MS患病率不相关(趋势性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模型4),SMI增加与MS患病率仍不相关(P趋势=0.995),MS发生风险在SMI最低四分位数Q1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Q4(OR=1.01,95%CI:0.69~1.78)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MS患病率随着SMI分级水平的增加逐渐下降(P趋势<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模型4),SMI增加与MS患病率仍存在相关关系(P趋势= 0.005),且以SMI最低四分位数Q1 为参照组,Q2(OR=0.63,95%CI:0.40~1.00)、Q3(OR=0.56,95%CI:0.34~0.94)、Q4(OR=0.42,95%CI:0.23~0.76)发生MS的风险均下降.[结论]骨骼肌质量增加可能有益于预防MS,尤其是女性中老年居民.考虑到我国老龄化加剧及MS与相关合并症的密切关系,管理骨骼肌质量可能有助于预防MS及潜在合并症.

    骨骼肌质量代谢综合征中老年社区

    2016-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肝癌发病的变化趋势

    王荣任宁君李爱玲陈润...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6-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居民肝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完善泸州市肝癌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泸州市2016-2022年居民肝癌发病数据,计算肝癌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泸州市各区县每月新增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段拟合,分析肝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泸州市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22.96/10万上升至2022年的32.31/10万.2016-2022年男性肝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性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34.83/10万上升至2022年的47.95/10万,APC为3.3%;女性肝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10.50/10万上升至2022年的15.95/10万,APC为3.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22年0~<4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发病率上升;55~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以年均16.4%的幅度上升.[结论]泸州市肝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性肝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男性是肝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结合地区发展差异,针对性地开展肝癌防治工作.

    肝癌发病趋势Joinpoint回归

    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胡晶晶张芸龙韩雪冯瑞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杨浦区12个街道的家庭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COPD名称、肺功能检查和COPD等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1 440人纳入分析加权后,COPD名称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知晓率和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9.93%、18.61%和14.95%.在知晓COPD名称人群中调查发现,COPD的3个主要症状中气短或呼吸困难的知晓率最高,为84.12%,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二手烟(86.78%)和吸烟(85.82%)的知晓率最高.调查对象获取COPD名称知晓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12.60%)和网络(1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在COPD名称知晓(OR=1.39,95%CI:1.08~1.79)、肺功能检查知晓(OR=1.47,95%CI:1.12~1.92)和COPD知识知晓(OR=1.37,95%CI:1.02~1.84)上都显著高于女性.≥65岁人群COPD名称和肺功能检查知晓率最高,而COPD知识知晓率在35~50岁人群最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人群COPD名称知晓率最高,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及家庭年收入10万~20万元人群知晓率最高.[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居民COPD名称、肺功能检查及COPD相关知晓率总体仍属于偏低水平,应加大女性、低年龄人群、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COPD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体人群的COPD知晓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检查知晓率居民

    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

    梁彤彤李俊张金玲奥宇宏...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建档的高血压高危人群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研究终点事件为发生高血压.于2021年12月终止随访,对最终纳入的17 265名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分析.用SPSS 20.0软件进行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平均随访6.04年后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为25.5%.高血压家族史(HR=1.250,95%CI:1.168~1.338)、卒中家族史(HR=1.295,95%CI:1.080~1.553)、糖尿病疾病史(HR=1.203,95%CI:1.076~1.345)、每天吸烟(HR=1.187,95%CI:1.087~1.296)、超重(HR=1.393,95%CI:1.308~1.484)、肥胖(HR=1.903,95%CI:1.719~2.106)、血压正常高值(HR=1.275,95%CI:1.195~1.359)、年龄增加(HR=1.033,95%CI:1.030~1.036)是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消瘦(HR= 0.649,95%CI:0.500~0.840)是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应对年龄大、有高血压家族史、卒中家族史、糖尿病疾病史、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加强血压监测,达到高血压早发现的目的;对吸烟、超重、肥胖等人群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影响因素生存分析

    上海市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王玉琢郑杨王英全吴萃...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8个区的心血管疾病(CVD)高危人群比例、不同高危类型聚集情况及影响因素,为CV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上海市2016-2021年8个国家项目区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资料,纳入35~75岁104 685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R 3.6.1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VD高危人群占比为19.17%,高血压型、血脂异常型、CVD病史型和WHO评估患病风险≥20%型高危人群占比分别为8.65%、6.33%、5.58%和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农民、非在婚者、家庭年收入<5万元、吸烟、饮酒、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与CVD高危高风险相关(均P<0.05),高文化程度与CVD高危低风险相关(P<0.01).CVD高危类型聚集情况方面单独1种、聚集2种和≥3种者分别占81.34%、16.13%和2.5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农民、饮酒、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家庭年收入<5万元、吸烟、非在婚人群发生CVD高危类型聚集的风险较高(均P<0.05),高文化程度者CVD高危类型聚集的风险较低(P<0.01).[结论]上海市CVD的防控应重点关注高血压、高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农民、非在婚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防控措施,降低居民CVD发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率危险因素

    产后2年内妇女避孕方法使用及保健现况调查

    秦鸣妍徐伟清梁霁钱序...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产后2年内妇女的避孕方法使用现况和相关保健服务利用情况.[方法]2021年6-11月,对陪同婴幼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系统保健的产后2年内不同时期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调查的1 946位产后妇女中,有1 934位属于已婚或未婚同居,其中1 430位已恢复性生活.产后4、6、12、18和24个月妇女的避孕普及率分别为92.34%(193/209)、92.16%(235/255)、87.31%(282/323)、91.95%(297/323)和90.00%(288/320);现代避孕方法使用率分别为87.08%(182/209)、87.06%(222/255)、82.04%(265/323)、83.09%(271/323)和85.31%(273/320);未满足的避孕需求率分别为7.66%(16/209)、7.84%(20/255)、11.46%(37/323)、6.81%(22/323)和10.00%(32/320);产后6、12、18和24个月妇女的长效可逆避孕方法使用率分别为0.39%(1/255)、2.17%(7/323)、0.31%(1/323)和2.81%(9/320).全部调查对象中,32.17%(626/1 946)仅接受过1次产后避孕服务,27.85%(542/1 946)没有接受过任何产后避孕服务.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避孕方法使用情况与分娩后(出院前)和产后家庭访视时有无接受过相关宣教服务有关(P<0.05).[结论]产后妇女有未满足的避孕需求;分娩后(出院前)以及产后访视乃至产后检查时的避孕宣教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产后妇女产后避孕需求卫生服务利用

    孕前肥胖程度对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

    何欣廖萍刘茶珍齐健...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不同肥胖程度发生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方法]收集2017年一项上海孕妇队列研究的问卷调查信息、血液和尿液样本,共纳入2 455名单胎孕妇.根据研究对象身高和自报孕前体重计算孕前体重指数(BMI).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用酸消化法测定尿碘水平.比较孕前不同肥胖程度孕妇妊娠期各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根据本队列建立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并判断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孕前不同肥胖程度发生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结果]随着肥胖程度增加,母体妊娠期FT3(P<0.001)和TT3(P=0.001)水平逐渐增加,FT4水平逐渐降低(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与孕前正常体重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妊娠妇女妊娠期发生单纯低甲状腺血症(OR=3.85,95%CI:2.08~7.14,P<0.001)和高TT3血症(OR=2.78,95%CI:1.45~5.26,P=0.002)的风险显著增高.[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可增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前体重指数肥胖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83页

    上海市闵行区某镇公办小学学生肥胖因素的分析

    莫旦红赵伟忠许多军李冰...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某镇公办学校小学生的肥胖情况,分析可能导致小学生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星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合并体检数据后导入Excel形成数据库,并使用SPSS 2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得出的上海市闵行区某镇公办小学学籍在册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9.63%.男生超重及肥胖比例为32.1%,女生为26.9%,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超重及肥胖趋势在不同性别中的趋势类似.独生子女(χ2=9.300,P<0.01)、父亲(χ2=106.417,P<0.001)或母亲(χ2=118.534,P<0.001)肥胖、母亲孕期超重(χ2=159.731,P<0.001)、照护者角色为爷爷奶奶辈(χ2=38.736,P<0.001)及教育水平低(χ2=111.309,P<0.001)对儿童超重肥胖率有影响.小学生自身不良饮食习惯(χ2=18.905,P<0.001)及喜好(χ2=22.901,P<0.001)、睡眠时间不足(χ2=61.685,P<0.001)、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χ2=37.182,P<0.001)和运动时间偏少(χ2=15.328,P<0.001)也对小学生肥胖有影响.根据家庭、饮食、心理、静态、动态等5大因素分析一至四年级小学生的肥胖影响因素,经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生子女、父亲和/或母亲肥胖、母亲孕期超重、照护人未受过高等教育为主要影响因素;饮食上以睡前进食习惯和偏食及挑食为主;心理上主要来源于校内学习压力,与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有明显关联(P<0.05).静态分析得出与缺乏睡眠相关,根据用眼卫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建议赋值后发现小学生肥胖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并无直接联系(P>0.05).动态分析得出不积极参加校内体育锻炼与肥胖相关(P<0.05).[结论]公办小学生肥胖问题受家庭、饮食、心理、静态、动态等多因素影响.小学生肥胖干预需要学校、社会、家庭、自我认知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小学生肥胖超重电子产品

    本刊常用英文缩略词

    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