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预防医学
上海预防医学

彭靖

月刊

1004-9231

zazhi@scdc.sh.cn

021-61957522/1 62788894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上海预防医学/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拥有一支由一流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本刊坚持预防与临床结合,普及 与提高兼顾的办刊物色,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携带mcr-1耐药基因肠道杆菌菌株的分离及拷贝数定量分析

    丰俊刘明香庄源潘淼...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携带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1(mcr-1)的情况及肠道杆菌菌株种类,为污水中含有该类耐药基因菌株的分子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23年4-6月收集的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采用血琼脂和SS培养基分离培养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采用质谱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mcr-1基因和拷贝数,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5.0软件针对不同来源分离得到的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拷贝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49份污水进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4株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阳性分离率为28.6%,包括12株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株mcr-1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MDR)菌.其中所有mcr-1阳性菌株均对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人源携带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污水源分离得到的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之间拷贝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7,P>0.05).[结论]首次在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分离得到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并发现拷贝数与人源携带mcr-1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污水来源分离得到的菌株MDR现象较为严重.应重视和加强mcr-1耐药基因的监测,以有效防控多黏菌素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污水处理厂mcr-1基因分离拷贝数耐药性大肠埃希菌

    不同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在上海市居民镉暴露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蔡华罗宝章秦璐昕邱丹萍...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评估上海市居民镉内外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应用2种膳食污染物暴露评估方法[总膳食研究(TDS)和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FFQ)]计算食品样品镉含量,估算上海市普通居民每日膳食镉暴露,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 μg·kg-1,按体重计)评价上海市普通居民镉暴露健康风险.通过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体重指数(BMI)人群间的膳食镉和尿镉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镉内外暴露关联.[结果]1 300名调查对象的尿镉均值为0.542 μg·L-1,中心城区和城郊接合地区人群尿镉水平高于远郊地区人群,高年龄组尿镉水平高于低年龄组,吸烟人群尿镉高于非吸烟人群(均P<0.01).2种膳食评估方法显示上海市居民每日膳食镉暴露的均值为0.306和0.090 μg·kg-1,分别有3.69%和0.85%的居民膳食镉摄入量超出PTMI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整了吸烟状况、年龄、性别、BMI因素后,基于FFQ的膳食镉暴露与尿镉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上海市居民膳食镉暴露主要来源于蔬菜、水产、谷类和薯类,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基于FFQ和风险监测数据的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可有效估算长期镉暴露.

    膳食暴露总膳食研究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风险评估

    《上海预防医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229页

    水产品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在镉暴露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白佳楠应涛李远超何更生...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种类水产品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RBA)值,进一步优化和验证镉的生理毒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优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定量评估的内外暴露关联机制,并推导出镉的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PTDI)值.[方法]使用4周龄balb/c雌性小鼠测定不同水产品中镉的RBA,进一步结合上海市居民镉的内外暴露数据,考虑性别及镉在不同食品中的RBA的差异,使用近似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ABC-MCMC algorithm)优化镉代谢的PBTK模型,计算出PTDI.[结果]除扇贝和鱿鱼外,水产品样品的RBA均<1,说明水产品中镉的吸收率低于镉的氯化物形式.鱿鱼、扇贝RBA较高,可能由于其中内脏镉的存在形式有利于镉的吸收,以及其本身镉浓度较高.炒制(温度<160℃)可降低镉的吸收,而炸制(温度>160℃)或增加镉的吸收.优化后的模型参数收敛性良好且模型能根据镉的外暴露量对尿镉进行合理估计,根据优化后的单腔室模型推导出以体重计的PTDI值为0.466 4 μg·(kg·d)-1.[结论]不同食物中镉的RBA差异较大,除鱿鱼和扇贝外,RBA均<1,烹调加工会影响食物的RBA.对于PBTK模型的构建,不仅考虑了性别差异对镉代谢的影响,还将得出的RBA数据纳入模型对吸收率相关系数进行优化调整.相较于未经RBA调整的模型,调整后的模型对尿镉的预测能力增强,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新方法.

    相对生物利用度生理毒代谢动力学模型水产品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上海人群

    某市轨道交通车站噪声水平调查

    侯雪波张霞宁勇张琳...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某市轨交车站噪声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轨交车站噪声卫生标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工作日的早高峰(7:00-9:30)和平峰时段(9:30-17:00),使用噪声检测仪对13个轨交车站站台的39个监测点和6个轨交车站站厅的31个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监测布点和检测方法参照GB/T 18204.1-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结果]车站内噪声水平范围为69.25~86.17 dB(A),低于75 dB(A)的占比44.74%、低于80 dB(A)的占比89.47%、低于85 dB(A)的占比97.37%.站台的各监测点均值[(76.38±4.19)dB(A)]高于站厅[(74.24±4.50)dB(A)](P<0.01),高架车站站台的监测均值[(80.01±2.25)dB(A)]高于地下车站站台[(75.73±4.13)dB(A)](P<0.01),无屏蔽门设置的地下站台噪声水平[(80.21±5.08)dB(A)]高于有屏蔽门设置的地下站台[(74.73±3.16)dB(A)](P<0.01);不同监测时段、站台区域、站台深度、站台形式和运行年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目前轨道交通车站内噪声水平不完全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建议采取减噪措施降低轨道交通车站噪声.

    轨道交通列车车站等效A声级卫生标准站台屏蔽门

    上海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急性效应

    高剑晖王宇虹丁一辰石丽莎...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道的急性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设计,在上海市徐汇区、虹口区各选择1所小学(A、B),随机抽取四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开展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测定,前3次检测开展于2020年5-6月,第4次肺功能检测开展于2021年9-12月.同时收集同期2所学校就近空气质量监测点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O3、CO大气污染物的日均值和小时均值,收集同期气象监测资料(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夏季大气污染对肺功能指标和呼吸道炎症改变指标的影响.[结果]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PM10、SO2和NO2与FeNO呈正相关,效应体现在滞后0~3日(lag0~lag3)(均P<0.05),PM2.5、PM10 和NO2 与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气流量25%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FEF25%~75%、用力呼气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改变呈负相关,效应体现在lag0~lag3(均P<0.05).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O3、PM2.5分别与SO2和NO2组合时,SO2、NO2浓度变化与FEV1的降低显著相关(均P<0.01),PM2.5分别与O3、SO2、NO2组合时,PM2.5浓度变化,与FeNO的上升显著相关(均P<0.01),且效应值大于PM2.5的单污染物模型.[结论]夏季不同大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道功能指标的健康效应表现不同.双污染物联合作用分析显示,污染物对儿童肺功能的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夏季大气污染虽然较轻,但对儿童呼吸道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依然有影响,且双污染物联合作用较单一污染物效应更显著.

    大气污染小学生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视力与教室视觉环境状况的关系研究

    胡玉环汤红梅韩雁郭琪...
    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卫生现状,探索影响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全面覆盖闵行区所有中小学校,每所学校根据教室的建筑结构、楼层、朝向、采光类型(单侧采光还是双侧采光),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闵行区中小学在用教室共674间、涉及学生20 231名.以纳入监测的每间教室作为一个研究单位,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2020学年及2021学年学生的裸眼视力,以每间教室中的学生2次平均视力的变化作为因变量,视觉环境指标作为自变量,分析教室视觉环境指标与学生裸眼视力下降的关系.[结果]闵行区中小学教室人均面积、窗地面积比、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教室采光系数、黑板反射比、后侧墙反射比、灯与桌面的距离合格率分别为79.53%、88.58%、46.74%、70.33%、64.69%、80.86%、71.81%、20.30%、1.63%、97.53%.2020学年中小学生平均裸眼视力为4.75±0.37(右眼)和4.76±0.37(左眼),2021学年中小学生平均裸眼视力平均为4.70±0.39(右眼)和4.71±0.38(左眼);2021学年中小学生左、右眼的裸眼视力较2020学年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采光系数、灯与桌面的距离与裸眼视力的下降有显著相关性(P<0.05).校正年级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采光系数、灯与桌面的距离与学生一学年内裸眼视力的下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较高的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采光系数及灯与桌面的距离是裸眼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闵行区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室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采光系数、灯与桌面的距离等因素与学生的视力下降程度有关.

    视觉环境视力中小学生线性回归分析

    孕前超重肥胖者妊娠期增重过度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的影响

    陈霞袁云兰张焱马梓汶...
    25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期增重过度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为育龄妇女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制定体重管理策略,预防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某社区2017-2021年收集的2 1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孕前超重肥胖组(530例)、孕前体重正常组(937例)和孕前体重过低组(705例).按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分为适宜增重(MGWG)组和不合理孕期增重(EGWG)组.记录妊娠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早产、死胎、胎儿窘迫、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巨大儿、Apgar评分],比较组间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的差异,并分析孕前BMI及妊娠期增重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的影响.[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比例均高于孕前体重正常组与孕前体重过低组,Apgar评分低于孕前体重正常组与孕前体重过低组(均P<0.05).EGWG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入住ICU、巨大儿比例均高于MGWG组(均P<0.05).孕前超重肥胖者EGWG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入住ICU、巨大儿比例均高于MGWG组,Apgar评分低于MGWG组(均P<0.05),孕前体重正常者EGWG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入住ICU、巨大儿比例均高于孕前体重正常者MGWG组(均P<0.05),孕前超重肥胖者EGWG组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比例均高于孕前体重正常者EGW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肥胖者EGWG为胎盘早剥(OR=2.971,95%CI:1.098~8.042)、胎膜早破(OR=4.662,95%CI:2.798~7.770)、剖宫产(OR=1.375,95%CI:1.260~2.541)、早产(OR=4.249,95%CI:2.384~7.573)、胎儿窘迫(OR=3.238,95%CI:1.589~6.598)、入住ICU(OR=3.010,95%CI:1.265~7.164)、巨大儿(OR=5.437,95%CI:3.392~8.716)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孕前超重肥胖者妊娠期体重增重过度是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入住ICU、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妊娠结局新生儿影响

    基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提升的评估体系构建及培训演练模式研究

    周丹殷鉴高彩萍李玲玉...
    26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提升突发灾难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科学防范重大疫情为目标,研究构建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评估体系对于提升队伍综合素质的实际效用.[方法]基于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IEC)标准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评估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队伍建设及队员培训进行课程设计和演练方案创新研究.通过统计2020-2023年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综合素质考评结果,以及"光谱号"立体救援演练过程,对评估体系和培训演练的实际效用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基于各项核心能力的代用指标数值点线性回归分析所得,评估体系中的急救技能、医疗卫生知识、灾害应对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韧性训练这5项核心能力均与培训累积次数呈正相关(r=0.71、r=0.76、r=0.81、r=0.84、r=0.96,均P<0.05),表明培训效果良好,课程设计合理有效;而实证案例表明立体救援演练模式对队员实战应用和能力提升方面成效显著.[结论]依照三级评估体系设计开展的培训课程和演练内容,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突出效用.

    公共卫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评估体系课程设计演练模式能力提升

    上海市医疗机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现状

    姜综敏刘惠琳金伟周静锋...
    269-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疗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的现状,以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在新媒体账号客观抓取基础上,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审核相结合方式,确定医疗机构新媒体健康科普数据.[结果]对上海市162家医疗机构的1 117个新媒体账号进行抓取,其中微信公众号610个、微信视频号105个、微博89个、B站18个、抖音198个、今日头条37个、快手60个,共采集111 853条数据.经过关键词纳入、排除及人工筛查后,共收集到66 761条健康科普数据,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居前3位.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B站等视频类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优于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图文类新媒体,其中抖音、今日头条分别是视频类、图文类新媒体中传播影响力最佳的平台.[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认识到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性,已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并已形成一定科普影响力,未来医疗机构应根据目标受众和内容特点选择合适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优势,探索创新传播策略,以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市民健康素养.

    新媒体医疗机构健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