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预防医学
上海预防医学

彭靖

月刊

1004-9231

zazhi@scdc.sh.cn

021-61957522/1 62788894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上海预防医学/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拥有一支由一流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本刊坚持预防与临床结合,普及 与提高兼顾的办刊物色,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市重症出生缺陷儿童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钱耐思晋珊郑文蔚陈蕾...
    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设计重症出生缺陷儿童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了解重症出生缺陷儿童的健康状况,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全人群出生队列的基础上,以重症出生缺陷儿童为病例组,匹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史核查和入户随访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母亲孕史情况和生存追踪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儿18 875例,其中重症出生缺陷儿童11 500例(60.93%),健康对照儿童7 375例(39.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0,95%CI:1.13~1.29)、非沪籍(OR=1.16,95%CI:1.06~1.25)、多胎(OR=8.41,95%CI:6.25~11.30)、人工授精(OR=2.31,95%CI:1.34~3.99),试管婴儿(OR=1.85,95%CI:1.44~2.38)、母亲放射暴露(OR=1.83,95%CI:1.07~3.14)、母亲妊娠期疾病(OR=1.61,95%CI:1.49~1.74)、妊娠期负性事件(OR=2.34,95%CI:1.88~2.92)、父亲化学暴露(OR=1.88,95%CI:1.32~2.69)、父亲放射暴露(OR=1.65,95%CI:1.18~2.33)、出生缺陷家族史(OR=8.18,95%CI:3.96~16.89)、母亲孕前超重(OR=1.16,95%CI:1.07~1.27)、肥胖(OR=1.15,95%CI:1.03~1.30)、过度肥胖(OR=1.52,95%CI:1.26~1.83)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按畸形种类分析发现早产(OR=27.87,95%CI:20.84~37.27)是心脏畸形和唇腭裂畸形的危险因素,尤其在心脏畸形中居于首位.[结论]在控制影响因素后,母亲妊娠前超重、肥胖和过度肥胖是出生缺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也是出生缺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妊娠期身心健康、控制体重指数(BMI),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出生队列出生缺陷巢式病例对照影响因素

    上海市崇明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研究

    秦慧蒋丽华杨超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崇明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2022年1-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幼儿园为整体抽取崇明区5所幼儿园939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939名学龄前儿童中龋齿率为45.69%,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与儿童性别无关,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儿童餐间或睡前进食甜品(OR=3.049,P<0.001)、牛奶加糖(OR=2.389,P=0.027)、照护人是否有龋齿(OR=1.888,P<0.001)、年龄(OR=1.758,P<0.001)、儿童常喝的饮料(OR=1.250,P=0.029)以及零食食用频率(OR=1.191,P=0.034)是导致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结论]为了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建议照护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龋齿治疗,降低龋齿致病菌的传染.同时,减少儿童食用零食、含糖饮料和乳制品的频率,并避免睡前进食甜品等不良饮食习惯.还需要培养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保证刷牙效果,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低龄儿童龋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因素观察研究

    65岁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生存分析及依从性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张曼沈鹏李成龙刘燕...
    475-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65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及进行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65岁NSCLC患者,依据其化疗依从性将患者分为未化疗(25例)、部分化疗(30例)和充分化疗(55例).对这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随访至2023年8月,采用Kaplan-Mey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110例≥65岁的NSCLC患者,未化疗25例,部分化疗30例,充分化疗55例,未化疗组与充分化疗组、部分化疗组与充分化疗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化疗组与部分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患者在性别、有长期吸烟史、文化程度、Charlson合并症指数、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及剂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居住地、付费方式、化疗阶段、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病理TNM分期、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及剂量、手术方式、居住地、付费方式以及化疗阶段是影响≥65岁NSCLC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未化疗组与充分化疗组、部分化疗组与充分化疗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化疗组与部分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显示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CI:0.743~0.855),灵敏度为0.788,特异度为0.853,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较高,校准曲线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临床决策曲线表明该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强.[结论]NSCLC常见于在老年人群,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病理TNM分期晚、毒副反应严重及化疗药物剂量较高、做过开胸手术、居住在农村、没有医保以及在化疗巩固治疗期和难治复发期的患者应重点关注,进而提高化疗依从性.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依从性危险因素生存分析

    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桂敏顾秋云胡雨森严晨元...
    48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BQT)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益生菌组予以益生菌和标准BQT法2周,停药后口服益生菌4周.安慰剂组予以益生菌安慰剂和标准BQT法2周,BQT停药后口服益生菌安慰剂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临床疗效,运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微生物多样性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水平.[结果]2组的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反酸评分为1.10±0.30 vs 1.35±0.53(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评分为1.07±0.26 vs 1.30±0.52(P<0.05).益生菌组自身前后对比发现,益生菌组患者干预后腹痛(1.24±0.44 vs 1.58±0.71,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1.07±0.26 vs 1.27±0.45,P<0.05)和大便干硬(1.24±0.49 vs 1.48±0.75,P<0.05)评分显著低于益生菌组干预前.[结论]益生菌联合BQT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对HP的根除率无影响.

    幽门螺杆菌益生菌铋剂四联疗法不良反应肠道菌群

    接种疫苗后发生荨麻疹性血管炎2例报告

    沈金花陆红梅陈文花
    48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疫苗所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近几年疫苗事件频发,关注疫苗防病效果的同时,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接种四价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用于预防因感染相应血清型导致的宫颈癌、原位腺癌等;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也是目前用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措施.监测数据显示,2种疫苗接种后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在极个别受种者中会引起比较罕见的反应,现报道2例因接种四价HPV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出现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病例.

    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荨麻疹性血管炎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医院感染的发病趋势

    孙艺文阎思瑾陆峰傅小芳...
    49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和医院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医院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某三甲医院2012-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情况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2年的50.82%下降至2021年的41.29%(P<0.001);同时,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也下降,且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则呈上升趋势.10年间该医院感染年发病率为0.69%~1.92%,年感染例次发病率0.79%~2.17%,10年的年平均感染发病率和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为1.18%和1.34%.指数平滑模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趋于稳定.[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可以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水平则相对提高,同时,医院感染发病率趋于稳定,说明该医院的综合管理措施初见成效.后续通过全面优化现行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水平.

    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

    2015-2020年浙江省某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董晓莲王莹莹朱建福王娜...
    497-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2015-2020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县域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该县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平台系统中2015-2020年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记录和处方记录,描述各年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品种数.根据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及抗菌药物剂型分类,分析不同类别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在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中,比较针对不同用药原因和患者的处方比例,比较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的结构.[结果]2015-2020年该县146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共开具处方2 861 438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为314 642张,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为11%.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4.23%降至2020年的7.59%,APC=-11.51%,95%CI=-0.01%~-21.7%,t=-12.05,P<0.001)和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2015年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16-2020年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酯.头孢菌素类(APC=-11.06%,95%CI=0~-20.89%,t=-22.233,P<0.001)、喹诺酮类(APC=-9.74%,95%CI=0~-18.53%,t=-7.652,P=0.002)、大环内酯类(APC=-17.52%,95%CI=0~-17.52%,t=-3.626,P=0.022)和林可酰胺类药物(APC=-49.01%,95%CI=0~-74%,t=-3.35,P=0.029)的使用率均呈逐年降低趋势.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在用药原因(χ2=9 458.427,P<0.001)以及患者年龄(χ2=5 421.709,P<0.001)和性别(χ2=245.322,P<0.001)的分布上存在差异.50.69%的抗菌药物处方用于治疗呼吸性系统疾病,2015年最高(57.67%),2020年最低(34.93%).58.37%的患者年龄50~70岁,<50岁患者的构成比逐年减小(2015年17.83%,2020年6.64%),而>70岁患者的构成比逐年增大(2015年24.1%,2020年38.41%).[结论]浙江省某县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高于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也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应积极加强对该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和监测.

    抗菌药物门诊患者使用情况变化趋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

    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研发应用的伦理思考

    戎春宇洪冬旎王宝悦王俊伟...
    504-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有效提高了卫生系统的运作效率.然而,该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风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9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AI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整理,最终纳入158篇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将伦理问题从数据、算法、权责和社会影响这4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形成15个主要问题点,其中隐私保密、知情同意、数据安全、公平正义与包容问题最为突出.AI在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制定该领域内AI的伦理准则实践指南,建立健全监管和审查机制,从而确保AI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良性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共卫生伦理问题风险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综述

    史庆丰胡必杰高晓东王燕婷...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是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防控措施执行的首要环节和核心力量,其岗位胜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总结现阶段我国研究的不足和主要原因,为今后构建和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胜任力医院感染管理评价体系进展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被DOAJ数据库收录

    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