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医学
上海医学

汤钊猷

月刊

0253-9934

shmj@xy00030.com

021-62178606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上海医学/Journal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上海医学》创建于1978年,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为国内外多种刊物所引用,并被国际六大检索统之一的《化学文摘》(CA)收录,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本刊由汤钊猷院士担任总编辑;亚太风湿病联盟现任主席陈顺乐教授担任常务副总编辑;顾玉东院士、曾溢滔院士、闻玉梅院士、龚兰生教授、林善锬等著名医学专家担任副主编及编委。 本刊宗旨为:全面反映上海地区的医学发展水平。介绍上海地区及全国医学卫生领域医学、教育、科研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方法,并介绍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新进展。不仅有助于专科人员及时了解本科的发展动态,而且有助于专科人员在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的今天,及时了解医学的整体发展状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心室肥厚诊断与治疗(复旦中山规范)

    崔晓通周京敏徐亚妹宋亚楠...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心室肥厚(LVH)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问题,也往往是疑难问题.提高临床医师对LVH的认知,及早识别LVH并鉴别病因,延缓或逆转其进展已成为相关疾病临床诊疗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由于引起LVH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临床实践中对LVH的诊断、治疗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规范之处,也缺少针对LVH疾病管理的指导性文件.面对这一现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和罕见病中心组织本院专家,总结了 LVH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等,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制订了 LVH诊断与治疗的决策流程,以期推动对LVH的规范化、精准化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左心室肥厚诊断治疗临床规范

    《上海医学》杂志对来稿科研设计的要求

    73页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探索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微RNA功能模块和分子调控网络

    韩雪婷王艳艳谢钟磊周京敏...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 使用NCBI-GEO数据库检索获得GSE53437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取与HFpEF密切相关的基因模块和核心微RNA(miRNA),利用miRNet数据库预测核心miRNA的靶向mRNA.应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最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miRNA-mRNA基因网络.结果 在基因模块与疾病相关性分析中,棕色模块与HFpEF的相关系数(r)绝对值为0.37,P值为3e-4,具有最高的正相关性.各基因模块的基因显著性(GS)分布显示,棕色模块具有最高的GS值.模块内分析显示,棕色模块的模块相关性(MM)与GS之间密切相关(r=0.61,P值为7e-52).以MM>0.85且GS>0.40为条件,共筛选出17个与HFpEF高度相关的核心miRNA.应用miRNet数据库预测到1 578个靶向mRNA.GO注释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造血调控、T细胞激活和细胞组分大小调控等,涉及的细胞成分包括转录调控复合物、运输囊泡、早期内体等的构成,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DNA结合转录抑制因子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和生长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TNF-α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miRNA-mRNA基因网络分析显示,miRNA-3188 与 UBA52、HDAC2、PSMF1 和 SUFU 相互作用,miRNA-3909 与 HDAC2、PSMF1、SUFU 和RELA 相互作用,miRNA-762 与 PSMF1、SUFU 和 RELA 相互作用,miRNA548b-3p 与 UBA52、HDAC2 和 PSMF1 相互作用,miRNA-3198与UBA52、PSMF1、SUFU和RELA相互作用.结论 本研究可能有助于阐释HFpEF的分子机制,为识别HFpEF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奠定新的理论依据.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微RNA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

    《上海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假冒本刊进行非法活动的严正声明

    82页

    常用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安宝燕冯明洋王筱寅曹竹君...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常用血液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HBV-ACLF患者137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是否生存,将其分为死亡组(69例)与生存组(68例).收集患者基线与入院后14 d的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计算并比较入院后14 d的各项指标与基线的差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入院后14 d,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RP、PCT、血清肌酐(sCr)和INR的增高值均显著大于生存组患者(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WBC、NE%、sCr、PCT和INR增高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患者入院后14 d血清TBil、WBC、NE%、sCr、PCT、INR较基线增高的程度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值均<0.001).结论 患者入院后14 d的血清TBil、WBC、NE%、sCr、PCT、INR较基线增高程度对HBV-ACLF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多因素分析

    《上海医学》杂志2024年度学科专辑报道计划

    87页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方舒吴跃进干军花包玉丽...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评估基于一款通过拍摄新生儿皮肤照片获取其胆红素值(automated image-based bilirubin,AIB)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情况的准确度,及其操作的便捷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经样本量计算,本研究共纳入250例新生儿样本.所纳入新生儿经黄疸检测仪测得的经皮胆红素值(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均>5 mg/dL(1 mg/dL=17.1 μmol/L),并已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值(total serum bilirubin,TSB),且胎龄均≥35周.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检测新生儿TSB.应用新生儿黄疸检测仪测量患儿额部和胸部的胆红素值,并取平均值获得TcB.应用智能手机APP拍摄、计算新生儿胆红素值,取平均值为AIB.将AIB与TcB进行非劣效性分析,AIB与TSB进行相关性和等效性分析.AIB的预测价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新生儿AIB为(219.54±57.50)μmol/L,TcB为(220.42±57.91)μmol/L,TSB为(213.41±58.62)μmol/L.在自由度为500时,t分布的97.5%分位数为1.96.非劣效性检验结果分析显示,t=2.48,P=0.007,AIB非劣效于TcB.AIB与TS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0.96,P<0.001,有较强的相关性;95%CI为-0.54~0.66,在-2~2范围内,故AIB与TSB测量新生儿胆红素结果具有等效性.AIB与TSB在检测时日龄为<3 d、3~<7 d的新生儿中相关性较强(r=0.95、0.96,P值均<0.001),且其95%CI分别为-0.50~1.51、-0.33~0.94,均在-2~2范围内,故AIB与TSB在检测时日龄为<3 d、3~<7 d的新生儿中测量结果等效.AIB与TSB在检测时日龄≥7 d的新生儿中相关性较强(r=0.99,P<0.001),但其95%CI为-2.44~2.89,不在-2~2范围内,故AIB与TSB在检测时日龄≥7 d的新生儿中测量结果非等效.AIB与TSB在胎龄35~<37周的新生儿中相关性较强(r=0.96,P<0.001),其95%CI为-1.65~2.76,不在-2~2范围内,故AIB与TSB在胎龄35~<37周的新生儿中测量结果非等效.AIB与TSB在胎龄37~42周的新生儿中相关性较强(r=0.97,P<0.001),其95%CI为-0.27~0.97,在-2~2范围内,故AIB与TSB在胎龄为37~42周的新生儿中的测量结果等效.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建模分析AIB预测TSB的准确性,所得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是0.95和0.92,提示用AIB预测TSB在一定程度上可信.结论 AIB的准确性不劣于TcB,AIB与TSB有较好的相关性和等效性,利用AIB预测TSB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信.并且,该APP对于出生后3~<7 d并处于黄疸高峰期的足月新生儿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高胆红素血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新生儿胆红素值

    《上海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假冒本刊官方网站的声明

    92页

    可溶性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对小鼠光老化皮肤的治疗效果

    吕红莉吴红薛峰峰吴秀娟...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可溶性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对小鼠光老化皮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雌性、无特定病原体级美国癌症研究所小鼠20只,建立光老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微针组(12只)和对照组(8只).微针组予小鼠背部左右两侧皮肤扎入可溶性透明质酸微针贴(侧面观察微针底座紧贴皮肤,针头刺入皮肤),每周1次,每次10 min.对照组予小鼠背部外涂透明质酸,每周1次.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皮肤改变、皮肤镜表现、组织病理表现,并应用皮肤生理仪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角质层含水量和光泽度.结果 治疗4周后,微针组小鼠皮肤质地、皮肤镜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后,微针组小鼠的TEWL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099,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光泽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5.088、-15.871,P值均<0.05);对照组小鼠的TEWL值、角质层含水量和光泽度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微针组小鼠TEW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34,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光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56、13.62,P值均<0.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小鼠皮肤表现、饮食、作息、活动度、二便频次等均未见异常.结论 可溶性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可有效提高透明质酸生物利用度,提高经皮递送效率,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可溶性光老化

    《上海医学》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97页